"巫山人"謎底揭開 200萬年前生活圖首次再現

2020-11-27 華夏經緯

    龍骨坡遺址研究獲重大突破

 

    15日,中法聯合科考隊結束了對巫山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的第三次清理工作。昨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表示,這次清理工作獲得重大突破:找到了更多古人類生活的重要證據,從遺址的地質文化分層中發現「巫山人」在龍骨坡生活長達20萬年,並首次對媒體描繪了200萬年前「巫山人」的生活圖景。

 

    更確切的證據大量出現

 

    1984年,黃萬波教授在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發現了一截古人的下頜骨和一顆牙齒,經測定下頜骨和牙齒已有200萬年的歷史,因缺乏更多證據,「巫山人」曾一度受到質疑。

 

    200311月,中法聯合科考隊在第一次對遺址進行清理時,又發現了一個約3平米的化石分布層,重疊堆積著大量的大型動物的前、後腿骨化石,化石主要是熊貓、象、鹿、牛、劍豬等大型草食動物。周圍並發現了大量打制石器。化石有明顯的石器砸削痕跡,證明有人類活動。而只有前後腿骨化石,說明古人思維意識的發展,在外打獵無法搬動大型動物時,就將肉最多的前後腿砍下搬回洞中。

 

    200511月的清理中,加上以前的發現,共發現了100多種動物化石。這次還發現了多種植物孢粉化石,從而推斷出200萬年前,龍骨坡遺址周圍有森林、草地以及河流,潮溼、溫暖,適合人居住。

 

    「巫山人」生活時間長達20多萬年

 

    龍骨坡遺址的地層關係怎樣,這是這次科考隊進行第三次清理工作中最想弄清楚的問題之一。經過清理,專家把龍骨坡遺址地層剖面分為上中下三層。由上到下第一層為角礫層,厚度約為8米;第二層為橘黃色細角礫層,厚度約為12米;第三層為粘土層。而古人類、動物化石及石器主要分布在第二層,含有近20個文化帶。經測定,第二層最上面的化石年代為180萬年,最下面的為200萬年,文化層跨度為20多萬年。這表示「巫山人」在龍骨坡山洞生活了近20萬年的時間。

 

    重繪200萬年前的生活圖景

 

    有了化石、石器作證據,黃萬波教授向記者描繪了200萬年前巫山猿人的生活圖景:200萬年前,巫山人的思維意識還處於朦朧時期,龍骨坡的山洞裡居住著一群人,他們主要靠採摘野果和狩獵為生。白天,強壯的人外出圍獵,用石頭和木棒將老年或幼齡的動物打死,帶回山洞。遇到大型動物無法搬動時,便將肉最多的前、後腿砍下運回。老人和小孩留在山洞裡,或在附近採摘野果。那時,他們還不懂得用火,他們聚集在洞口,依靠洞口的亮光共同進食,用打制的粗糙石器將肉從骨頭上割下來食用,然後用石器將骨頭砸碎,吸食骨髓。

 

    黃萬波教授表示,明年中法聯合考古隊將最後一次對遺址進行野外清理,最終證明長江流域大三峽是東亞人演化的搖籃這一論點。12月初,他將出版一本《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的書,記錄「巫山人」發掘過程和「巫山人」的生活。(重慶日報 記者 通訊員 盧先慶)

相關焦點

  • 巫山人動搖人類起源說
    我國80年代末期有關巫山人遺址的重大發現,曾一度轟動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不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直立人?一直成為國際學術界關注的謎。經過國內外有關學者多年來的研究,最近證實,在「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的巫峽中發掘出的古人類化石,意味著巫山人確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直立人。     從南方古猿向人類進化,這些遠古的「旅行者」要經過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即現代人。
  •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30萬年前生活在重慶巫山的古人類,已會用工具剔肉吸髓了!
  • 巫山人是最早的人類嗎 中國最早人類是巫山人嗎
    我國學者也曾提出過亞洲也可能是人類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400萬年前人類化石材料的證明。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慶巫山縣發現了一種生活在距今200萬年前的能人頜骨化石,這種能人被定名為「直立人巫山亞種」。但由於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人還是猿還有巨大的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對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態度。
  • 元謀人、建始人、巫山人等中國古人類化石能推翻人類非洲起源說嗎
    而且有人進一步認定,不僅是智人,更早期的能人、直立人也是從非洲起源,再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確切的早於150萬年前的人屬生物生存在非洲以外地區。不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腹地三峽附近連續發現的巫山人、建始人等史前人類遺蹟對人類非洲起源說提出了新的挑戰:巫山龍骨坡發掘中出土了幾顆門齒和一段帶有臼齒的下頜骨化石,當時被認定為一種未知史前人類的遺骨,再加上這裡發現的各種石器和史前動物骨骼化石,所以這裡被命名為巫山人遺址,並推斷他們生活在距今204萬年以前。
  • 巫山人比元謀人大30多萬歲 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帶領的中法考古隊,日前在重慶巫山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現場的考古工作中,發現了距今200多萬年前的古老石器,該結果顯示,「巫山人」距今200多萬年,比元謀人還早30多萬年。
  • 為什麼說最早的巫山人不是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才是?
    錢方很興奮,隨即聯繫上級部門,後經地質博物館研究確定,這牙齒化石屬於同一青年男性,距今約170萬年,因受當時技術所限,也有人認為是距今約70多萬年前。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學術界有一些研究者認為比元謀人更早的巫山人才是人類的起源,因為巫山人存在的時間比元謀人還要久
  • 巫山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巫山人歷史提前36萬年
    巫山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巫山人歷史提前36萬年 2015-05-28 08:33:54  昨天,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魏光飈說,通過對這些石器進行測年,今年3月得出最新結果——早在250萬年前,巫山就已經有古人類生活居住。  龍骨坡發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它們是一堆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石器,但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被人工打磨過的痕跡。它們的年齡很老,已經250萬歲。
  • 歐洲野牛起源謎底被揭開:確定為雜交品種
    (原標題:歐洲野牛起源謎底被揭開:確定為雜交品種)
  • 專家:「中國猛獁象故鄉」最有可能揭開猛獁象滅絕謎底
    專家:「中國猛獁象故鄉」最有可能揭開猛獁象滅絕謎底  【解說】11月20日,中國猛獁象故鄉—青岡化石推介會在北京舉行,並舉行委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籤約儀式。當天,北大化石保護中心向青岡化石保護中心頒授研學基地牌匾,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賈躍明認為,青岡是最有可能揭開猛獁象滅絕謎底的地方。
  • 巫山人等待揭秘
    本報訊(記者劉虎通訊員李能敦)10月27日,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3次聯合進駐重慶市巫山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有望對「巫山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給出一個確切答案。  據介紹,聯合考古隊共有十多名考古工作者。
  • 中法考古隊三進巫山 "巫山人"是猿是人有望揭秘
    中新網10月31日電 華龍網消息,10月27日,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3次聯合進駐重慶市巫山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有望對「巫山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給出一個確切答案。   據介紹,聯合考古隊共有十多名考古工作者。
  • 英國「巨人族」身高被傳超過8英尺,現代遺傳學揭開了他們的謎底
    現代遺傳學發現了基因,解開了人類很多的謎底。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就通過研究基因揭開了「巨人基因」的謎底。揭開了從18世紀持續至今的北愛爾蘭巨人症之謎。02巨人族的秘密被揭開;通過系統的研究分析發現,「巨人症基因」為人體內的「芳基烴交互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出的新基因。這種基因早在1500年前就已經在英國出現,到目前已經遺傳了66代,全世界大約有200到300人攜帶著這樣的突變基因。
  • 異鸚鵡螺再現 揭開數億年前的奧秘
    異鸚鵡螺再現,揭開數億年前的奧秘。今年8月初,沃德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試圖再去尋找異鸚鵡螺的蹤跡。結果,異鸚鵡螺再現,沃德和同事們不僅找到了它們,在海底拍到了其活體狀態的數字圖像,還成功設置了跟蹤裝置,這將有助揭開一些關於異鸚鵡螺生存的最古老和最深邃的秘密。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龍骨坡牙床化石1985年和1986年,考古專家在重慶市巫山縣的龍骨坡,發現了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和牙床化石,經碳十四測定,古人類生活過的年代為200萬年前,被命名為巫山人。巫山人想像圖巫山人這是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龍骨坡牙床化石1985年和1986年,考古專家在重慶市巫山縣的龍骨坡,發現了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和牙床化石,經碳十四測定,古人類生活過的年代為200萬年前,被命名為巫山人。巫山人想像圖巫山人這是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測定數據中年代最早的古人類。
  • 海底出現「神秘怪圈」,歷經20年後,科學家終於揭開謎底
    這不,文章中這個神秘光圈就是1995年,一位潛水愛好者在海床上拍攝的,是誰在深海繪製了這麼精美的圖案,竟能保持這麼長時間,直到20年後科學家們才慢慢揭開謎底這樣的求愛本能讓人誤會了20幾年,自然界真是太神奇了,類似詭異的還有海底的人物雕像,是不是和兵馬俑十分相似呢,這些謎底還在等著人類去探索
  • 市民路邊撿到「怪狗」 謎底揭開原是一隻北極狐
    (原標題:《市民路邊撿到「怪狗」 謎底揭開原是一隻北極狐》,原作者:鄭鵬。編輯林如珏)
  •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消失生物為何頻繁出現?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次科學家們發現的物種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是位於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之所以這種鳥類在13.6萬年前滅絕物種會出現滅絕,主要是因為自然變化帶來的。所以說這個不會飛的鳥類——「白喉秧雞」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不過如今科學家們還是迷茫,那就是在白喉秧雞或一般鳥類中,沒有其他例子能如此明顯地證明這種現象,這才是大家最為熱議的問題,所以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具體是不是出現一些「非正常」思維的情況,那還得繼續研究才行,如今只能通過古老的化石證據來說明白喉秧雞一些現在與滅絕之前的一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