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鸚鵡螺再現,揭開數億年前的奧秘。今年8月初,沃德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試圖再去尋找異鸚鵡螺的蹤跡。結果,異鸚鵡螺再現,沃德和同事們不僅找到了它們,在海底拍到了其活體狀態的數字圖像,還成功設置了跟蹤裝置,這將有助揭開一些關於異鸚鵡螺生存的最古老和最深邃的秘密。異鸚鵡螺再現,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異鸚鵡螺再現 揭開數億年前的奧秘
1984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彼特·沃德和同事布魯斯·桑德斯一起,第一次發現了異鸚鵡螺。這種毛茸茸、黏糊糊的異鸚鵡螺看起來很像更廣為人知的珍珠鸚鵡螺,但實際上,異鸚鵡螺是鸚鵡螺中一種全新而又唯一的種類。隨後,異鸚鵡螺從科學家的視線中消失。
異鸚鵡螺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鬥兩葉狀,具運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