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與沉沒成本
攜號轉網這件事靠不靠譜呢?前幾年有還有所謂的專家說,攜號轉網需求小、內耗大;可現如,根據工信部的相關信息,截止到7月7日,攜號轉網已經服務了940萬人次;攜號轉網雖然沒有普及,但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喲。
攜號轉網好處都有啥?首先它能夠促進競爭,原本應該是「三國爭霸」式競爭的三大運營一直都很「佛系」,就好像一群「三文魚」,沒有活力,但是攜號轉網就是一條鯰魚,它能夠促進競爭,一旦運營商服務不過硬,用戶就會「跑路」。
其次是態度的轉變。在過去,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習慣了高高在上,但是通訊網絡服務惠及萬家,是徹底的消費者業務,消費者業務不以消費者為主,那是還是消費者業務嗎?攜號轉網能夠讓運營商端正態度。
最後則是最重要的,攜號轉網解決消費者沉沒成本的問題。什麼叫做沉沒成本?舉個例子,比如拼多多,當年開出一個紅包有99元,然後它提示你,100元才可以提現,要求你轉發;然後你花了4個小時的時間,轉發了10個人,結果才增加了3毛錢。
這裡的4個小時、10個人都是消費者投入的成本,但是收益只有3毛錢,可是一看成本那麼高,而且回報100元似乎就在眼前,消費者還是繼續下去,要不然就是巨虧,所以100元、4個小時、10個人都是沉沒成本。
那麼對於通信網絡消費者也是這樣的,一個號碼用了好多年,親朋好友,所有的交際圈都在上面,現在是一個熟人社會,圈子很重要;而且各種網絡帳號、銀行卡號、身份識別都是依靠手機,註銷又太麻煩等等,這些成本都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那麼現在有了攜號轉網服務以後,就沒有那麼高的沉沒成本,而要去服務廳跑一趟就行了。
中國移動轉入特權
綜合上述的原因,消費者們可以出一口「惡氣」,攜號轉網註定會成為爆款,同時運營商們拿出了看家本領,因為這是一個擴大市場規模的好機會,上演了一出「形左實右」的好戲,推出攜號轉網的本意是為了服務有需求的人,促進競爭卻變成競爭本身。
攜號轉網是為了督促運營商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就像消費者手中的「尚方寶劍」,結果成了「鹹魚」。有些運營商並沒有想著如何去提高服務,騰出資源做產品,而是變著法子「挖人」,強行給業務人員增加「轉入量」和「轉出量」的業績考核。
更有甚者,竟然推出了活動,攜號轉網將會獲贈數百元的電飯煲、空氣淨化器等禮品,而且還有轉網優惠,這讓多年的「老用戶」情何以堪?哦,原來這就是專家所說的需求小、內耗大,不愧是專家啊。
所幸有監察部門的「尚方寶劍」,全國攜號轉網服務監管系統正式上線,同時也要求運營商轉變考核方式,別再搞什麼小動作和「形左實右」做一套,所謂「形左實右」就是看似很積極推進,實際上就是要搞黃它。
總結
總之,目前攜號轉網的人數是不斷地增加,這說明了國內的消費者對於通訊網絡的服務還是不滿意,其次可能就是運營商「會錯意」競爭導致。
但是同樣的,在生活中,除了在網絡上看到攜號轉網的字眼之外,並沒有告知有攜號轉網服務的存在,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有攜號轉網的服務,勿以惡小而為之啊。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