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纖通信簡史-虎嗅網
但是,要解決光導長距離傳輸,必須將玻璃棒拉成十分堅固和柔韌的玻璃纖維。1887年,一位叫Charles Vernon Boys的英國科學家,在一根加熱過的玻璃棒附近放了一張弓,當玻璃棒足夠熱時,把箭射出去,箭帶動熱玻璃在實驗室裡拉出了一道長長的纖細玻璃纖維。
-
「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廁所旁拉出第一根光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光纖技術,一直被視作是網際網路通信技術的命脈之一。我們如今之所以能夠輕鬆上網通信,躺在家裡就能通過網絡,盡知天下大事,就是因為這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光纖,將千家萬戶聯繫到了一起。但是,我們在享受便捷的光纖技術的同時,卻很少有人知道,40多年前,有人帶領團隊,第一次不依靠國外,自主拉出了我國第一根石英光纖。
-
光纖入戶是單模還是多模光纖?單模、多模光纖的區別及應用場景
光纖作為一種常見的介質,具有抗幹擾性好、傳輸距離遠、傳輸速率高等特點。光纖的核心原材料是什麼?光纖預製棒是製造石英系列光纖的核心原材料。簡單地說,用於拉光纖(絲)的玻璃特種預製大棒。光纖預製棒(英文名稱:Optical Fiber Preform 或Fiber Preform)是具有特定折射率剖面並用於製造光導纖維(簡稱光纖)的石英玻璃棒 [1] 。預製棒一般直徑為幾毫米至幾十毫米(俗稱光棒)。光纖的內部結構就是在預製棒中形成的。光纖入戶還涉及多個產業和門類,如室內光纖、工程以及應用,對整個電信業乃至信息業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
光纖改變生活 全民期待光纖到戶
利用光反射廉價傳信息 光在彎曲的光纖中傳輸的損耗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物理學家丁達爾很早就發現,光能夠沿著容器中放出的曲線水流傳輸,也能夠在彎曲的玻璃棒中前進。這並非是光直線傳輸的特性發生了改變,而是因為光的全反射作用,即在特定條件下,光在彎曲的水流或者玻璃棒的內表面中發生了多次全反射,看起來好像光在彎曲前進。
-
趙梓森如何成為「中國光纖之父」
他和10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採用最簡易的實驗設備(電爐、試管和酒精燈等)、最簡單的工藝(燒烤)和最基礎的原料(四氯化矽、氧氣),經過1年多時間數千次的試驗,才熔煉出高純度(雜質10-9)的石英玻璃。他們以此試驗為基礎,採用改良的化學汽相沉積法(MCVD),自力更生繪製300多張圖紙,利用院內一臺舊車床和廢舊機械零件,製造出一臺光纖拉絲機,終于于1977年3月成功拉制出了我國第一根實用型、短波長(0.85?滋m)和階躍型石英光纖(長度17米,損耗300dB/km)。之後又經過近三年的試製探索,於1980年4月,使拉制出的長波長光纖最低損耗值在1.55?
-
光纖是什麼,為何需要光纖熔接?
一、光纖及光纖使用原理(這部分原理雖枯燥,但有助於理解後續內容理解)1.1光纖概念光纖,即光導纖維,英文全稱:light-guide fiber,是使用玻璃或塑料製作的纖維,用作光的傳導介質(由內在均勻透明的玻璃棒纖芯+包層+塗覆層+保護套外皮所構成,內芯直徑幾十微米,折射率比較高,外層折射率低。
-
光子晶體光纖催化中國光纖行業
光纖自1966 年問世以來,人們最初追求的目標是儘可能地降低損耗。70 年代末,光纖已達到每公裡只有4-5%能量損耗(0.2dB/km),光信號可以傳輸幾十公裡;隨著科技的發展,到80 年代後期摻鉺光纖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面市,光信號可以傳輸過程中增強,完全解決了光纖損耗這一歷史性難題,實現了跨洋超長距離信息傳輸。
-
紀念光纖通信50年:人類社會的偉大技術革新
他的這項發明僅能傳播約200米,因為由空氣傳遞的光束,光線強度仍會隨距離迅速減弱。 當時貝爾雖曾預測這項發明: 在科學世界裡,這將遠比電話、留聲機和麥克風更有趣。 但是,在1841年那個水桶演示之後的近60年裡,光的全內反射原理僅僅用於短距離傳播領域,比如,應用於醫學,牙科醫生用彎曲的玻璃棒來把燈光導入病人的口腔為手術照明。 儘管玻璃纖維從文藝復興時期就開始被廣泛應用,玻璃工人可以生產出精美的花瓶和工藝品。但是,要解決光導長距離傳輸必須將玻璃棒拉成十分堅固和柔韌的玻璃纖維。
-
光纖、光纜
圖1 光纖刨面結構示意陸地上的光纖通常埋在地下1米處,有時會受到地下小動物的破壞生命期長短溫度敏感性較小較敏感造價低造價昂貴光纖的接收端由光電二極體構成,在遇到光時,它給出一個點脈衝(6)光纖製造資源豐富。在網絡工程中,一般用62.5μm/125μm規格的多模光纖,有時也用100μm/125μm和100μm/140μm規格的光纖。戶外布線大於2公裡時可選用單模光纖。在進行綜合布線時需要了解的光纖的一些基本特性,現以AMP(安普)公司的光纖線纜產品為例說明。表1和表2分別為光纖性能指標和使用溫度範圍。
-
OM4光纖跳線與OM3萬兆光纖跳線的使用
通過優化改進50/125微米光纖,可以在850納米波長上支持300米距離光纜主幹的10Gb/s的應用,同時在支持千兆應用時,傳輸距離可以達到900米。對於不同的10Gbps網絡需求,在2004 年推出了10G光纖布線方案是符合IEC-60793-2-10和TIA-492AAAC雷射帶寬差模延遲(DMD)規範的50/125μm OM3多模和單模光纖, OM3多模光纖系統可以支持在300米的距離內傳輸10Gbps的數據速率,系統是一個連續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最佳的性能匹配。
-
OM5多模光纖在100G和400G傳輸系統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報導了OM5光纖分別在100G-SWDM4和400G-SR8傳輸系統中的最新實驗結果。OM5光纖可以支持400米以上的100G-SWDM4傳輸,500米以上850nm窗口的400G-SR8傳輸,以及300米以上908nm窗口的400G-SR8傳輸。
-
光纖有什麼優點 光纖有哪些種類
光纖通信就是因為光纖的這種神奇結構而發展起來的以光波為載頻,光導纖維為傳輸介質的一種通信方式。那麼,光纖有什麼優點呢?光纖有哪些種類呢?一起來了解下吧!這就是電話公司喜歡使用光纖的原因。許多現有的電纜管道已經完全裝滿了,不可能再增加新的電纜。把所有的電纜用光纖來代替可以節約很多空間,並且銅材料製造商在製造銅線時加價很多。光纖比銅線輕很多,1,000根1km長的雙絞線重達8,000kg,而容量更大的1km長的兩根光纖的重量只有100kg重,這就極大減少了必須維護的昂貴機械支撐系統的需要。對於新的線路,因為安裝費用低廉,所以光纖要勝過銅線。
-
如何選擇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
1、光纖分類 光纖按光在其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和多模。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50或62.5μm,包層外徑125μm,表示為50/125μm或62.5/125μm。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8.3μm,包層外徑125μm,表示為8.3/125μm。
-
通信網絡中光纖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為了利用光纖的1550nm長窗口的低損耗特性和成熟的光放大技術(EDFA),而又想具有低色散,可以對光纖的結構進行設計,從而使零色散波長產生位移,設計出了色散位移光纖,即G.653光纖。大有效面積光纖超高速系統的主要性能限制是色散和非線性。通常線性色散可以用色散補償的方法來消除,而非線性的影響卻不能用簡單的線性補償的方法來消除,光纖的有效面積是決定光纖非線性的主要因素。為了適應超大容量長距離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的應用,大有效面積光纖已經問世。
-
光纖:改變世界的十大發明之一
光纖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達成光傳導。通常,光纖的一端的發射裝置使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雷射將光脈衝傳送至光纖,光纖的另一端的接收裝置使用光敏元件檢測脈衝。它最初出現在在19世紀後期,但是實際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投入使用,因為當時的技術解決了傳輸長距離後信號衰減的問題。
-
短距離塑料光纖通信系統
1 塑料光纖通信收發器塑料光纖收通信發器是塑料光纖通信系統中核心部分,包含光發送器和光接收器。圖1是光發送器結構示意圖,發光二極體(LED)是普通顯示用的高亮度表面貼裝發光二極體,驅動電流小於20mA,中心波長590nm(橙黃色光)。
-
紅箭10能打10公裡,飛行時拖著萬米光纖,飛彈巨大動能不會折斷嗎
紅箭-10總重量為150公斤,採用光纖制導+圖像傳輸的打擊方式,射程在10-12公裡左右,能夠擊穿1800毫米均質裝甲。>各國裝備的反坦克飛彈中有效打擊距離有很大差異,目前射程最遠的是以色列生產的「長釘」反坦克飛彈,最大攻擊距離達到了25公裡,這比我國裝備的紅箭-10射程高出了一倍還多,這是由於紅箭-10受到了光纖制導的限制,最大射程為10公裡,但是這個射程已經超過了多數坦克炮的最大直射距離,可以說完全夠用,如果想要達到「長釘」反坦克飛彈如此大的射程,這就必須要要採用戰場無線數據鏈技術,通過無人機等外部傳感器傳回目標位置信息引導反坦克飛彈打擊
-
光纖光纜的基礎知識
1887年,英國科學家Charles Vernon Boys在實驗室裡拉出了第一條光纖。1938年,美國Owens Illinois Glass公司與日本日東紡織公司開始生產玻璃長纖維。從理論上講,一根光纖可以同時傳輸100億個話路,目前同時傳輸50萬個話路的試驗已經成功,比傳統同軸電纜、微波等高出幾千乃至幾十萬倍。
-
光纖是如何傳輸信號的?
光纜是一種通訊電纜,由兩個或者多個玻璃,塑料光纖芯及包裹層組成,光纖內部信號傳輸一般採用雷射,它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大容量,長距離傳輸的特點。單根光纖數據傳輸速率可達幾Gbps,海底光纜的傳輸達到驚人的160TBps,在不使用信號放大器的情況下每次傳輸距離能達幾十公裡。
-
塑料光纖:80秒下載一部高清電影
面對記者的疑問,任志勇從聖誕樹的枝葉中拉出幾根細如髮絲的纖維,說:「這些奇妙的變化源於它們的存在,塑料光纖!」走進生產車間,聽不到轟鳴的機器聲,在綠色地面的映襯下,三五個技術人員看護著一條塑料光纖生產線,一根晶瑩剔透的塑料光纖如春蠶吐絲一樣,無聲無息地由短變長,緩緩地纏繞在特定的輪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