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發布|十種前沿數據安全技術,聚焦企業合規痛點_綜合_江西網絡...

2021-01-10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合規遵循:GDPR的前言5條和32條,以及《網絡安全法》的42條。在合規視角下,數據安全的內涵在合規與業務安全雙重需求驅動下不斷外延和擴展,數據安全的覆蓋的應用場景將變得更加多樣化,給傳統的數據安全技術與方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2020年7月和10月,我國陸續發布兩部重磅級的法規草案——《數據安全法(草案)》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歐盟於 2018 年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美國於 2020 年實施《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日本於2020年6月通過修訂版《個人信息保護法》。隨著全球數據安全法規監管的不斷強化,合規性問題不得不納入企業數據安全建設考慮範圍。然而,法規對企業更高的安全要求,這給傳統的數據安全防護技術與措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綠盟科技近日發布《擁抱合規、超越合規:數據安全前沿技術研究報告》。在報告中,選取業界最為前沿與創新的十種數據安全技術,對其技術原理與應用進行全面的梳理與分析,包括處於學術前沿的差分隱私、同態加密、數據匿名;行業內炙手可熱的安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這些新興技術,為企業的數據安全建設帶來新的思路與方案——助力其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解決合規的痛點與難點。

1 簡介

數據安全建設離不開具體的業務場景,數據安全技術需要從應用場景出發。根據企業的業務系統與應用、以及數據分布範圍的不同,我們將數據安全建設分為三類場景:

1) 用戶隱私數據安全合規;

2) 企業內部數據安全治理;

3) 企業間數據共享與計算。

如圖1所示,上述三大類場景根據具體業務與功能的不同,可進一步細分一些子場景。各個子場景不僅有自身內部安全需求,也有相應的合規性要求,具體可對應到歐盟GDPR條款,以及我國已實施的《網絡安全法》的數據安全相關條款。後續三個章節將從三類場景以及子場景的應用需求與合規挑戰出發,研究與分析如何基於前沿技術,實現超越合規,解決安全痛點。

圖1 超越合規:數據安全場景-前沿技術圖譜

2 前沿技術+用戶隱私數據安全合規

在該類場景中,企業需解決用戶隱私數據的採集、以及數據權利請求響應的合規性問題,可引入下述創新技術:

1) 差分隱私

技術原理:差分隱私是一種基於噪聲機制的隱私保護技術。在本地差分隱私模式下,每一個用戶終端都會運行一個差分隱私算法,每一個終端採集的數據都會加入噪聲,然後將其上傳給伺服器;伺服器雖然無法獲得某一個用戶的精確數據,但通過聚合與轉換可以挖掘出用戶群體的行為趨勢。

合規遵循:GDPR的 32條和《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Google、Apple,其中Apple通過差分隱私可挖掘到iPhone用戶使用表情的頻率分布,但無法獲得具體某一個用戶的確切隱私。

圖2  iPhone差分隱私技術應用[1]

2) 知識圖譜

技術原理:知識圖譜最早用於搜尋引擎和社交網絡,它簡單可以看成是一種基於圖的數據結構,由節點和邊組成,每個節點是一個實體,每條邊是兩條實體之間的關係。由於個人數據治理關鍵是個人數據實體識別,以及相關屬性與處理流程的關聯,引入知識圖譜技術成為必然。通過知識圖譜技術,可幫助企業了解所在敏感數據的位置,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它的合同、法律和監管義務,達到個人信息治理與可視化作用。

合規遵循:可滿足GDPR的12-22條和《網絡安全法》的43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RSA 2020創新沙盒冠軍Securit.ai公司,基於知識圖譜技術實現了個人數據圖譜應用。

圖3 Securiti.ai的個人數據圖譜應用[2]

3) 流程自動化

技術原理:用戶數據權利請求響應是歐美等國外企業重要的隱私合規檢查項。流程自動化技術可幫助企業的數據安全運營團隊從繁瑣重複的手工處理「請求-響應」轉為自動化處理,一方面可降低人工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可減少由於響應時間延誤(GDPR規定一般為一個月)帶來的違規風險。

合規遵循:GDPR的12-22條和《網絡安全法》的43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Securit.ai、BigID和OneTrust等。

3 前沿技術+企業內部數據安全治理

在該類場景中,企業需解決內部敏感數據治理的安全與合規問題,可引入下述技術解決安全與合規問題,可引入下述創新技術:

1) 智能敏感數據識別

技術原理:傳統基於關鍵詞、正則匹配的敏感數據識別方法不夠智能,易出現漏檢(尤其是在文檔等數據)。引入相似度計算、聚類、監督學習等智能方法,提升識別能力與檢測效果。

合規遵循:GDPR的30條和《網絡安全法》的21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Securit.ai、BigID等。

2) 數據脫敏風險評估

技術原理:數據脫敏在企業進行廣泛應用,然而不同脫敏方法的安全效果不同。通過對脫敏數據集的身份標識度和隱私洩露風險進行定量地評估與刻畫,實現風險管理和控制。

合規遵循:GDPR的32條和《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Privacy Analytics、綠盟科技等。

圖4 綠盟科技的數據脫敏風險評估應用

3) 用戶實體行為分析

技術原理:通過對用戶實體持續的畫像與建模,並建立正常用戶行為基線,從海量收集的安全數據中發現數據洩露等異常行為。

合規遵循:GDPR的32條和《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Splunk、綠盟科技等。

圖5 綠盟科技的UEBA數據安全防護方案

4 前沿技術+企業間數據共享與計算

在該類場景中,企業需解決企業之間的數據安全共享與計算的安全與合規問題,可引入下述創新技術:

1) 數據匿名

技術原理:對個人信息進行泛化和屏蔽等處理,使得對應的個人信息主體無法被識別,以達到「匿名」的效果,包括K-匿名、L-多樣性和T-近似性等技術。

合規遵循:GDPR的前言26段和19條,以及《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Immuta、Privitar、 Anonos、綠盟科技等。

圖6 綠盟科技的自適應匿名化算法應用

2) 同態加密

技術原理:明文數據經過同態加密後得到的密文數據,在不解密情況下仍然可執行密文數據的處理與操作。敏感數據在同態加密與計算環節處於加密狀態,實現了數據的計算,同時保障了安全性。

合規遵循:GDPR的前言5條和32條,以及《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Duality 等。

圖7 Duality的同態加密平臺在金融數據共享應用(圖引自[3])

3) 安全多方計算

技術原理:在參與方互不信任的情況下進行協同計算,在保證計算結果正確性同時不洩露任何一方輸入的原始數據和狀態數據。

合規遵循:GDPR的前言5條和32條,以及《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Google、螞蟻金服等。

4) 聯邦學習

技術原理:多個參與方(如企業、用戶行動裝置)在不交換原始數據情況下,即在隱私保護前提下,實現聯合機器學習的建模、訓練和模型部署。

合規遵循:GDPR的前言5條和32條,以及《網絡安全法》的42條。

行業應用(代表公司):Google、Apple和微眾銀行等。

5 小結

隨著全球數據隱私法規的密集發布,包括歐盟GDPR,美國CCPA,國內的《網絡安全法》,以及今年發布的《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合規性成為了企業數據安全建設與治理的重要驅動力。在合規視角下,數據安全的內涵在合規與業務安全雙重需求驅動下不斷外延和擴展,數據安全的覆蓋的應用場景將變得更加多樣化,給傳統的數據安全技術與方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實現破局?本文簡要介紹的十種新興的數據安全技術,可為破局新場景新挑戰帶來一些思路與啟發——助力企業在滿足安全合規同時創造更大的數據價值。

為了獲取更多內容,歡迎關注綠盟科技公眾號,後臺回復「數據安全報告」下載《擁抱合規、超越合規:數據安全前沿技術研究報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他媒體或為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具體行為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繫郵箱:783207631@qq.com

相關焦點

  • ...網絡安全管理局:深耕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 築牢網絡安全屏障
    印發網絡數據安全合規性評估指引文件,指導建成全國網絡數據安全合規性評估技術支撐服務公共平臺,支撐300餘家重點企業完成自評估工作,遴選推廣合規評估優秀案例20個,指導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成立數據治理工作委員會,持續推動提升電信和網際網路企業網絡數據安全合規水平。深化數據安全專項治理,組織完成780餘款主流App數據安全專項評估檢測,通報約談企業450餘家,督促整改問題隱患。
  • 中國移動發布重大自然災害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
    近日,中國移動在業內創新發布了《中國移動重大自然災害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2020版)》,圍繞基礎電信企業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工作涉及的網信安全典型應用場景,梳理相關法律要求,並提出合規建議。據悉,該《指引》是中國移動信息安全管理與運行中心研究編制的第二部針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網信安全法律指引,第一部是今年疫情期間研究發布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據集團公司法律與監管事務部負責人於莽介紹,兩次發布《指引》,既是對公司自身業務依法依規開展的保障與支撐,也彰顯了央企落實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擔當。
  • 三分鐘看懂《2018年中國製造業痛點分析報告》
    &nbsp&nbsp&nbsp&nbsp交匯點訊 6月30日,在無錫雪浪小鎮舉辦的2018雪浪大會開幕式上,主辦方獨家發布了《2018年中國製造業痛點分析報告》,報告重點發現了中國製造業和無錫製造業的三大痛點,以及中國製造業企業數位化升級的建議等內容,報告內容長達196頁,點點為你劃重點,分分鐘了解報告中的乾貨
  • 立足AI+大數據,聚焦網絡AI視頻助力企業開闢增長新路徑!
    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在各行各業方興未艾,甚至成為搶佔市場的秘密武器。以全球領先的網絡營銷服務企業—聚焦網絡為例,近幾年不斷突破性地將人工智慧、機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到網絡營銷領域,致力讓營銷更簡單高效,助力企業贏取全球訂單。特別在2020年,隨著線上流量暴漲及5G的普及,視頻營銷一躍而起,成為替代圖文的新營銷模式。
  • 2020「網絡安全創新能力100強評選」正式啟動
    (一)分權重、多層級投票機制,締造高專業水準評選體系本次評選活動最大創新點在投票資格僅限專業網絡安全資深人士——即本次報名的安全企業。安全企業不可投自己,不可棄票,不可重複投票。保證了評選結果的客觀專業性,有效避免了水軍投票或參選企業規模大,因而票多的弊端。
  • 許多奇:論跨境數據流動規制企業雙向合規的法治保障
    隨著信息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以及數據保護立法的全球割據狀態,跨境數據流動可能引發更為頻繁的相關法律規定與實踐需要的衝突。這種國家之間的衝突可能影響企業的穩定運營和技術開發,甚至使跨國企業進退維谷。它也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後應對跨境數據流動規製法律風險大的表現之一。
  • 中國網絡安全百強發布,安華金和連續第七次上榜
    7月2日,《中國網絡安全100強企業 (2019)》正式發布,安華金和入選2019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百強企業「競爭者」象限,安華金和自2015《中國網絡安全50強》首次發布至今,已連續第七次榜上有名。一、四大象限作為聚焦企業級信息安全市場的專業媒體,安全牛本次調研對象覆蓋了國內近500家含有網絡安全業務的公司,調研數據區間為 2018 年全年。
  • 2020「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100 強評選」正式啟動
    (一)分權重、多層級投票機制,締造高專業水準評選體系本次評選活動參考了諾貝爾和奧斯卡的評選機制,最大創新點在投票資格僅限專業網絡安全資深人士——即本次報名的安全企業。安全企業不可投自己,不可棄票,不可重複投票。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評選結果的客觀專業性,有效避免了水軍投票或參選企業規模大,因而票多的弊端。
  • 傳統存儲複製技術八大痛點
    關於傳統存儲複製的痛點,大家主要關心如下幾個方面:1. 生產中心與同城災備中心採用同步複製遇見的痛點2. 存儲複製中的複製鏈路上的痛點3. 存儲和主機密切相關的多路徑軟體的痛點4. 基於存儲複製技術的兩地三中心解決方案的痛點5. 雙活數據中心中仲裁技術的痛點6.
  • 天津位列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十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會上,《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報告中提到,天津位列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十名。報告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網絡安全和網絡治理等維度,對全國31個省區市網際網路發展情況進行評估。結果顯示,綜合排名前10位分別是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四川、福建、天津、重慶。
  • 圖解《數據安全法(草案)》
    深度分析4月10日,工信部發布了《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可謂是草案相關規定的落地指引。從採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出發,對網絡數據安全的關鍵技術進行規範,如下圖:
  • 《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發布
    2020年12月24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2020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我們不僅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也面臨社交媒體的「信息疫情」。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日前,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聯合發布《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報告內容顯示,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納米技術研究投資不斷加大,科研人員數量和相關企業數均大幅增加,在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受到重視,並且納米技術研究邁向新階段,由單一的納米材料製備和功能調控轉向納米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化。
  • 成都鏈安推出Beosin-AML虛擬資產調查取證和反洗錢合規系統
    近年來,網絡犯罪、卷幣跑路、釣魚詐騙、暗網交易等涉及犯罪屢見不鮮,數字金融企業和執法、監管部門均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受害民眾更是難以維權。一方面是區塊鏈分散性、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特徵給執法部門和監管部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 《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在京發布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董璐)24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發起的《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據介紹,藍皮書立體化、多角度呈現了2019—2020年網絡評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為網絡評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全景參考。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4億,相當於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9.32億,佔網民比例達到99.2%。及時研判網絡評論傳播規律,提高網絡評論引導效果,促進網絡評論深度融合發展,積極發揮網絡評論助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作用,意義重大。
  • 業界專家論道2020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直播間
    產品通過5G網絡、AI、大數據、雲技術等與傳統工業場景下的應用相融合,解決傳統工業網絡下數據採集難、異構數據融通應用難的核心問題。產品針對不同企業痛點和場景需求,可以模塊化的實施部署,根據企業所處的信息化階段為企業打造符合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規律的企業平臺、網絡與應用體系。當前該產品已經在上海商飛、雅戈爾、金杯電工等企業落地應用。
  • 騰訊安全專家到訪鵬城實驗室 共同研討前沿網絡安全技術理念
    2020年6月16日,騰訊安全基礎安全團隊多位資深安全專家、業務負責人到訪鵬城實驗室。雙方圍繞未來網、網絡仿真平臺等前沿技術方向進行了研討,針對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基礎安全領域的技術應用與實踐進行了分享。騰訊安全總經理吳昊、騰訊安全數據安全總監彭思翔等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浦江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人民網上海10月22日電(韓慶) 在當下全球一體化發展背景之下,前沿技術對於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愈發凸顯。在今天開幕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琦巖,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產業創新研究室、副研究員沈應龍共同發布《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拉曼、電鏡等技術成主流分析手段
    日前,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聯合發布《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報告內容顯示,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納米技術研究投資不斷加大,科研人員數量和相關企業數均大幅增加,在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受到重視,並且納米技術研究邁向新階段,由單一的納米材料製備和功能調控轉向納米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化。
  • e+more醫加摩丨使用國際前沿技術『德國聚焦式高能量振波治療』
    醫加摩使用國際前沿技術『德國聚焦式高能量振波治療』,通過刺激組織肌肉,解決神經緊張,促進微循環修復再生等機制,有效抑制「富貴包」加重,甚至自行縮小和消解。【AI智能健康機器人治療】e+more醫加摩的AI智能健康機器人(聚焦式高能量震波)是由德國醫生和工程師們結合中醫理論、前沿醫療工學和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出療效遠勝於舊式衝擊波和單純中醫理療的複合治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