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移動在業內創新發布了《中國移動重大自然災害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2020版)》,圍繞基礎電信企業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工作涉及的網信安全典型應用場景,梳理相關法律要求,並提出合規建議。
據悉,該《指引》是中國移動信息安全管理與運行中心研究編制的第二部針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網信安全法律指引,第一部是今年疫情期間研究發布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據集團公司法律與監管事務部負責人於莽介紹,兩次發布《指引》,既是對公司自身業務依法依規開展的保障與支撐,也彰顯了央企落實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擔當。
我們國家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基礎電信企業在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指引》分析提出,基礎電信企業參與防災減災救災,主要在四個場景涉及到網信安全工作,包括發布預警公益信息、治理災情相關謠言與詐騙信息、通信網絡設施安全保障、大數據應用。四個場景的工作是否合法合規開展,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防災減災救災的實際效果。
《指引》首先提出,基礎電信企業應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授權和指導下,對重大自然災害進行預報預警。發布過程中,要嚴格規範程序,遵守保密紀律,配合專業部門做到發得及時、報得準確。
針對災情相關謠言和詐騙信息的治理工作,《指引》明確,基礎電信企業應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履行相應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積極與相關主管部門核實信息,儘量減少虛假和詐騙信息傳播,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關於如何更好地履行防災減災救災中的通信網絡設施安全保障義務,《指引》提出,基礎電信企業要持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紮實做好重要設備安全保障工作。與此同時,隨著大數據中心成為新型基礎設施,要建立健全數據容災備份、恢復、校驗機制,防止數據丟失。
最後,針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越來越常見的大數據應用需求,《指引》分析提出,基礎電信企業要在全力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災害監測、預警、防範和救助工作時,提升數據安全保護意識,重點避免未授權或超出授權範圍使用、共享數據等行為。
「國家關於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法律法規非常全面,我們團隊梳理參考了近30部。編制指引文件,就是為了給基礎電信企業合法合規做好防災減災救災中的網信安全工作提供一個更加好用、易用的規範參考。」信安中心貴重向記者介紹道。(一鳴)
(文章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