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等級綜合評估...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9月22日,科技部社發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國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等級綜合評估技術研究」進行了項目驗收。經過審閱材料、聽取匯報、質詢提問等環節,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項目驗收。
    該項目旨在揭示我國重大自然災害的危險性等級,確定我國不同區域的承險脆弱性,對我國不同區域及重點地區的綜合風險損失等級進行評估,完成我國重大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和長三角地區重大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提出我國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措施。
    通過項目實施,構建了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等級評估資料庫管理系統,完成了我國重大氣象、水文、地震、地質災害危險性、承災載體脆弱性及綜合風險評估技術研究及相應圖件,編制了長江三角洲地區較高解析度自然災害風險圖,研究了預案編制、保險防範、資源配置、風險溝通等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措施。項目成果為我國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處置提供了科技支撐,對提高我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綜合技術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部社發司、21世紀中心、中科院資環局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中科院地理所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主要研究人員參加了驗收會。

 

相關焦點

  • 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
    (3)關注環境熱點,為國家環境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十五」期間,國家先後組織實施了《重大環境問題對策與關鍵支撐技術研究》、《全球環境變化對策與支撐技術研究》、《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安全及生態經濟系統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系統的研究開發》等一批重點攻關項目。
  • 東西分析:國產GC-MS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金支持
    東西分析:國產GC-MS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金支持 儀器信息網 2006/11/13 09:42:36 點擊 1812 次
  • 民政部長:中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取得顯著進步
    同時,我國還注意在減災抗災救災中引入市場機制,綜合運用購買服務、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等方式,把優質資源導向急需的救災物資儲備、減災應急裝備推廣、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發等關鍵領域。大力推進農村住房保險等工作,促進政府救助、社會捐贈、災害保險有效銜接,多渠道分擔災害風險,提高了全社會抗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集成綜合科學試驗與示範應用」啟動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周旭 戴豔萍報導9月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集成綜合科學試驗與示範應用」 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徐祥德以及相關領域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項目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和項目實施方案等展開研討。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情況,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經國務院同意,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
  •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在2021年全面啟動
    應急管理部網站6月10日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涉及到各級人民政府、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社會關注度很高。
  • 中國氣象局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日前,由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單位牽頭實施的24項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已陸續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整合而成,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積累了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的寶貴經驗,國家綜合減災能力明顯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成效舉世公認。
  • 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項目匯總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共設置13個課題,其中課題一~課題八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課題承擔單位(儀器信息網曾對此進行過報導:「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課題招標結果公告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超級電容器電極用多孔炭材料製備...
    2011年8月9日,科技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超級電容器電極用多孔炭材料製備技術及設備研發」重點項目驗收會。
  • 「重大自然災害」重點專項「中國區域重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歸因...
    2019年3月,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中國區域重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歸因方法研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
    2013年5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山東青島通過技術驗收。科技部高新司、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的有關同志出席驗收會。    該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以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能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專項評審專家名單—新聞—科學網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 重點專項2019年度指南申報項目視頻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
    環境科技創新工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工程、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工程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期間,在環境科技創新工程實施過程中,環境保護系統組織實施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234項,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6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項目)6項、其他科技計劃項目幾十項。
  • 中國虛擬天文臺重大研究計劃結束評估
    中國虛擬天文臺重大研究計劃結束評估 2015-03-11 國家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重大研究計劃結束評估會舉行,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承擔的「中國虛擬天文臺試驗系統研究與開發」項目作為5項代表性成果之一向評估專家進行了匯報。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
    2013年6月14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珠海通過驗收。科技部高新司、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的有關同志出席驗收會。    「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擬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
  • 中國大陸首個!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啟動
    1月12日,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正式啟動。該卓越中心的設立是實施聯合國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氣候變化應對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重大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和聯合國減災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項國際綜合研究計劃。
  •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通過建設中國特色的環境科技創新體系,為環境保護參與國家社會經濟綜合決策和實現國家環境保護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保障。  二是環保標準規範體系。其主要任務是建立健全與探索環保新道路相適應的技術法規體系,為監督執法和環境管理提供技術保障。要進一步明確各類環保標準的法律屬性,實現責權統一。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nbsp&nbsp&nbsp&nbsp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謝東櫻) 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
  • 中國移動發布重大自然災害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
    近日,中國移動在業內創新發布了《中國移動重大自然災害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2020版)》,圍繞基礎電信企業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工作涉及的網信安全典型應用場景,梳理相關法律要求,並提出合規建議。據悉,該《指引》是中國移動信息安全管理與運行中心研究編制的第二部針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網信安全法律指引,第一部是今年疫情期間研究發布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信安全法律風險合規指引》。據集團公司法律與監管事務部負責人於莽介紹,兩次發布《指引》,既是對公司自身業務依法依規開展的保障與支撐,也彰顯了央企落實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