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在2021年全面啟動

2020-12-03 觀察者網

應急管理部網站6月10日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涉及到各級人民政府、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社會關注度很高。為此,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記者: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有什麼重大意義?

答:2018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就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發表了重要講話,部署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等9項重點工程。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作為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的核心工作,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等突出特點,通過普查摸清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為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應急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摸清我國災害風險隱患底數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近年來,部分涉災部門和地區陸續開展了部分災害類型的風險調查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背景下,自然災害風險呈現出新情況、新特點,防範應對風險出現新的挑戰,原有工作的全面性、綜合性不足等問題逐漸顯現,亟待開展綜合性的普查,為防範化解風險提供權威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信息。

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客觀認識全國和各地區災害綜合風險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及時摸清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科學評估全國和各地區災害綜合風險水平,制定科學實用的災害綜合防治區劃,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輕災害風險,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提升全社會災害風險意識的重要途徑。本次普查涉及範圍廣,通過舉辦系列專題宣傳培訓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將有效提升全社會對災害風險的理解,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掌握所在區域災害風險特點,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記者: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對象有哪些?

答:本次普查對象範圍比較廣,包括與自然災害相關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和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等。

需要說明兩點,一是普查對象中的相關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地震、暴雨、洪水、颱風、乾旱等這些自然現象,要對這些對象的相關規律做調查;二是普查對象很多,普查將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數據資料和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相關對象開展必要的調查。

記者:這次普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根據我國自然災害種類的分布、影響程度和特徵,本次普查涉及的自然災害類型主要有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等。

普查內容包括主要自然災害致災調查與評估,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產業、資源和環境等承災體調查與評估,歷史災害調查與評估,綜合減災資源(能力)調查與評估,重點隱患調查與評估,主要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以及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與區劃。

本次普查內容多,既涉及6大類自然災害風險要素的調查,也有在調查基礎上開展的風險評估、風險區劃和綜合防治區劃;既有對各行業領域調查評估與區劃的專業性要求,也有對普適性要素的全覆蓋調查要求。我們後續也會發布《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體方案》,闡明普查主要內容、技術路線等相關情況。

記者:這次普查在時間上是怎麼安排的?

答:《通知》明確,本次普查標準時點為2020年12月31日。根據任務規劃與設計,普查實施分為2個階段。

一是前期準備與試點階段,主要是2020年。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各級普查組織領導機構,落實普查人員和隊伍,開展普查培訓,開發普查軟體系統,國家和地方各級在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範指導下,開展普查試點工作。

二是全面調查、評估與區劃階段,主要是2021年-2022年。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全國災害風險調查和災害風險評估,編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圖,匯總普查成果。

需要強調的是,本次普查雖然有整體工作安排,但並不是說普查成果要等2022年普查結束後才應用,我們將指導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在普查數據採集後就可以立即納入防災減災救災、應急管理中予以應用。

記者: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涉及範圍廣、參與部門多、協同任務重、工作難度大,這次普查要如何組織與實施?

答:本次普查參與部門多達17個,超過一半的部門有具體任務,部分部門普查任務多、難度大。各部門要完成所承擔的普查任務,又要與其他部門做好協同,做到步調一致,統籌協調工作面臨不小挑戰。為加強組織領導,國務院成立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負責普查組織實施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決策。

《通知》明確,普查工作要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應急管理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普查總體方案,建立普查的技術和標準體系,做好技術指導、培訓、質量控制、信息匯總和分析,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資源,建設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基礎資料庫,形成全國普查系列成果。本次普查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發揮相關行業領域技術單位、專業隊伍和有關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等第三方專業力量的作用。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逐步設立相應的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認真做好本地區普查工作,充分整合已有資源,配強人員隊伍,做好普查各項工作。各省級人民政府要按照普查總體方案,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普查實施方案。

記者:作為普查對象應做好哪些工作?

答:本次普查涉及的對象類型多,職責不同,但都要做好各自工作。

一是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既是普查實施主體,也是普查對象,要依據自身行政職能和本次普查方案中規定的職責,認真做好自身信息的填報,也要高效協調推動其他普查對象完成普查任務。

二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等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普查方案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普查所需資料,如實回答相關問題,不提供虛假信息,不隱瞞、偽造有關情況。

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夠積極支持普查工作,配合普查員開展相關調查,我們也會對相關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全流程加強對公民個人、企事業單位等信息的保護,嚴禁向任何機構、單位、個人洩露調查信息。

記者:這次普查的主要創新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本次普查是自然災害領域一次開創性的工作,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首次聚合絕大多數涉災行業部門協同開展普查,探索建立多部門協同普查的長效工作機制,這也是切實改變傳統的「九龍治水」,解決部門數據共享壁壘的具體行動。

二是首次實現自然災害風險要素的「全集」調查。本次普查既涉及多個自然災害類型的致災要素調查,也涉及房屋建築、交通設施等重要承災體要素的調查,還涉及歷史災害、綜合減災資源(能力)的調查,這些工作與以往開展的單要素、單部門、部分地區的調查有明顯不同。

三是首次實現不同行業部門採用統一的技術框架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之前,不同行業部門對自然災害風險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評估方法也不盡相同,本次普查要實現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就要在統一的技術框架下實施。

四是首次實現從風險要素調查到綜合防治區劃的鏈條式普查。本次普查契合自然災害風險管理理念,內容設計上從風險要素調查、風險評估、風險區劃到防治區劃,完成普查工作,將為各地區、各部門的災害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當然,通過普查要實現上述四個創新,難度還是很大的,還需要各部門、各地區通力協作、相互配合,要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通過普查達到數據共享交融的目的,讓普查成果效益最大化。

記者:數據質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線,這次普查有哪些具體措施來保障普查數據質量?

答:數據質量是衡量普查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我們將採取多種措施,確保普查數據質量。

首先,強化組織領導。要形成由國家普查辦統籌研究,地方各級普查辦認真組織實施,各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和村民委員會廣泛引導、切實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認真配合,合力推動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強化技術指導。普查實行全過程數據質量控制,制定各階段質量控制的內容、技術標準規範和方法要求,同時在普查軟體系統中設計開發必要的質檢功能和工具,支撐數據質量管理工作開展。

再次,強化分級負責。建立國家、省、地市、縣區分類分級質量管理體系,落實各部門(單位)負責本行業普查成果數據質量管理的主體責任。普查成果按照縣市級自檢、省級檢查、國家級核查的三級檢查制度進行分級質量管理,各級普查機構都有義務核查下一級普查機構提交的普查成果,確保普查成果質量。

最後,強化執紀問責。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追溯和問責機制,各級普查機構要加大對普查工作中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和通報曝光力度,堅決杜絕人為幹擾普查工作的現象。

相關焦點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校對:趙雲舟   審核:金可紅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情況,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經國務院同意,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 摸清風險底數 查明抗災能力
    為貫徹落實全國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會議精神,11月19日,我市召開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會議暨市減災委第二次聯席會議。會議首先傳達了《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普查地方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和《西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西寧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
  • 應急管理部:未來三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提示
    應急管理部發布未來三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提示應急管理部網站2020-07-237月22日,應急管理部發布未來三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提示:預計23-25日,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至江淮、江南北部將出現強降水。
  • 特別報導: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
    北師大符素華教授赴實地為學員講授水力侵蝕野外調查  本站訊 8月28日~30日,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水土保持情況普查工作組在西藏林芝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況普查2011年度專業培訓西藏班,來自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負責人,地(市)水利局分管領導,水土保持監測分站負責人,自治區及地(市)水土保持情況普查技術骨幹63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 【人口普查】緊扣標準時間節點,推進人口普查工作——洛龍街道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登記工作全面啟動
    2020年11月1日0時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間節點,洛龍街道緊扣標準時間節點在11月1日上午9時全面啟動街道轄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登記工作。 上午9點,參加洛龍街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57名普查指導員、普查員,在9名村級指導員的帶領下按照街道正式登記工作方案的安排進入到街道轄區176個普查小區對13927戶53805名普查對象進行正式入戶登記,逐一核實、錄入轄區住戶的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學歷、遷移流動、住房情況等相關信息。
  • 邯鄲市召開2020/2021年冬季自然災害風險會商會議
    11月27日,邯鄲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邯鄲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邯鄲地震中心臺、邯鄲水文勘測研究中心等單位對2020/2021年冬季(2020年11月~2021年2月,以下簡稱「今年冬季」)我市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了會商研判
  • 我們不在地震帶上丨浙江將首次開展「地震普查」,這在全國是頭一回
    聽說過「人口普查」那麼——有聽過「地震普查」嗎?11月6日,浙江省地震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在全省進行地震災害風險普查。這在全國也是頭一回。這次全省性的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將全面查明我省地震災害風險等級和空間分布,摸清我省地震災害風險隱患底數,為地方各級政府開展地震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全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提升全社會抵禦地震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大地震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突發性自然災害。
  • 香港將於2021年開展第七次大型人口普查
    圖集 新華社香港11月8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日在網誌中表示,特區政府將於2021年6月底至8月初開展大型人口普查工作,範圍涵蓋全港市民。陳茂波表示,通過人口普查,特區政府可以編制有關香港人口的社會、經濟特徵的資料,以及詳細地區分布的最新基準統計數字。全面了解香港最新的人口結構和年齡分布等基準統計數字,對政府政策的適時調整有著重要的意義。
  • 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究竟查什麼
    現在是 2020年11月1日上午9點,九個小時之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最快一小時內,就會有社區工作人員敲開你的門,對你完成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中國,人口普查是如何進行的?前幾次的普查究竟查到了什麼?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07〕3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七年五月十七日 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06〕36
  • 這份全國人口普查「明白紙」請收好
    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於11月1日正式開啟,入戶工作10月11日開始進行。全數調查,普查員要走訪每家每戶;既要「查人」還要「查房」;全面採用電子化採集,首次可以自主填報……大國點名,沒你不行。人口普查的這些事,你要知道 →我國每十年就會進行一次人口普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進行了6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大量人口基礎數據。
  • 大國點名 沒你不行 自貢大安啟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進萬家,全面清點你我他,普查準確靠大家。」10月10日一早,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張家壩社區工作人員便走上街頭,用自己編的順口溜開始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大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摸底宣傳月啟動
  • 經開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活動啟動
    原標題:經開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活動啟動   人口
  • 2020人口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圖片 將佩戴什麼證件
    10月9日,記者從湖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發布會上獲悉,這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將於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入戶調查。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國務院2019年10月31日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決定於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 摸清汙染源基本情況 自貢市公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為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公眾發布重要環境信息,滿足公眾對環境保護狀況的知情權和監督權,12月2日,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市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公布《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數據。
  • 2020年12月應急管理大事記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國試點推進視頻會在京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普查辦)在京組織召開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國試點推進視頻會。202012.03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1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11月份,我國自然災害災情總體偏輕,以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洪澇、乾旱、森林火災、風雹、颱風、地質災害等也有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30.4萬人次受災,2100餘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900餘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45億元。
  • 抓重點、打基礎、開好頭、起好步|區應急局組織召開2021年一季度...
    為認真總結2020年工作,明確2021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2021年第一季度任務,1月4日上午,區應急局組織召開2021年一季度工作會議暨2021年度應急管理工作務虛會。區應急局黨委書記、局長沈利出席並講話。各鄉鎮、部分園區安全負責人、區應急局機關、大隊全體在職人員參加會議。
  • 【人口普查連載】我國人口普查簡況
    人口普查過往新中國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的主要目的是1953年我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迫切需要翔實的人口資料,決定於1953年在選舉工作的同時,舉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間為6月30日24時。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普查內容包括姓名、與戶主關係、性別、年齡、民族及本戶住址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