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化《Small》:基於多孔炭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與多孔炭的孔結構...
Cucurbit[6]uril-Derived Sub-4 nm Pores-Domina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 Operating Voltage Expansion and Pore Size Matching」的論文,研究以具有豐富氮、氧雜原子的籠狀超分子基體葫蘆[6]脲為前驅體,通過簡單的直接熱解和KOH活化製備了具有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多孔炭材料具有孔道結構可調控和比表面積大等特點,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一類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然而,傳統多孔炭材料比容量低,導致器件能量密度欠佳,而雜原子摻雜可有效提升材料比容量,但雜原子對於容量貢獻的影響機制仍不明晰。因此,如何基於雜原子本徵摻雜炭材料實現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超級電容器的構築,依然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關鍵核心問題。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在基於多孔炭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Operating Voltage Expansion and Pore Size Matching」的研究論文,系統研究了基於多孔炭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與多孔炭的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尺寸的內在聯繫。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羅勒種子中合成多孔炭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採用簡單的凝膠化方法合成羅勒種子衍生的多雜原子摻雜多孔炭(BHPCs),然後採用中性凝膠水/KOH共活化工藝。在相對較低的KOH負載和活化溫度下製備的BHPC-700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1178.3m2 g-1)、良好的分層微/介觀孔隙率和豐富的自摻雜雜原子功能(氧、氮、磷和硫的13.08%)。
-
【材料】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器件,可用於存儲由各種清潔能源轉化得到的電能。其主要特點是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清潔環保等。組成電容器的兩個電極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容器能夠存儲的電量(電容值)。氧化釩因價格低廉、易於製備以及具有很高的理論電容值一直備受科學界的關注。然而氧化釩自身的不穩定性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研究和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研究較多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商品化相對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1什麼是超級電容器?
-
青科大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教授李鎮江泰山學者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成果由中德科技學院新引進青年教師趙健和李鎮江團隊成員共同完成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Energy Research》:自凝膠法從羅勒種子中合成富雜原子多孔炭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首次採用環保的自凝膠方法,從天然羅勒種子中製備出富含雜原子的多孔碳樣品採用簡單的凝膠化方法合成羅勒種子衍生的多雜原子摻雜多孔炭
-
北化:多孔炭性能與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的聯繫
本文要點: 基於多孔炭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與多孔炭的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尺寸的內在聯繫成果簡介 0.5-4 nm的窄孔徑分布的分層級多孔炭。得益於該多孔炭材料獨特的孔結構、優化的雜原子構型,以此組裝的SCs在KOH和EMIMBF4兩種截然不同的電解液體系中均以高工作電壓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
-
Carbontech 2020 多孔碳材料論壇精彩呈現
電極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其內部緩慢的電子/離子傳輸速率導致器件的存儲/釋放效率低於預期。改善電極材料的傳輸動力學是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關鍵和可行性策略之一。報告介紹了多種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制備技術,通過對碳材料的結構設計與調控,顯著提升其電化學性能。上述系列研究工作為高比能儲能器件用電極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
我國科學家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HB)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原標題: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能幹啥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AEnM:基於MnHCF-MnOx電極材料的全印刷柔性超級電容器
當前對該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1)通過合理選擇HCF模板的組分和控制化學轉化過程,合理控制最終產物的組成;(2)在製備過程中可以生成多功能或多層次的納米結構。HCF具有成本低、製備方便、穩定性好、框架結構、成分可設計等優點,在電化學儲能相關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ACS Omega:廢棄菱角殼合成多孔碳,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為了製備WCS生物炭,首先採用頂部點燃上升氣流法將乾燥的WCS碳化成比表面積約為230m2 g–1的微孔炭。然後,採用無溶劑物理共混的方法,將微孔WCS生物炭直接與適量的ZnO納米粒子和KOH作為活化劑混合。在900℃下進一步活化後,得到的碳具有微孔和中孔,稱為WCS多孔碳。製備的高比表面積WCS多孔炭在1175-1537m2 g-1範圍內的碳產率可達50%。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聚吡咯塗布紙——透氣、柔性及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當今,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迫使人類越來越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發展了一種通用的界面自組裝策略,製備出一系列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聚合物/石墨烯複合納米片,並將其應用於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是一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發展二維材料基複合介孔納米片,不僅可有效抑制片層的堆疊,增加比表面積,而且可大大緩衝電極的體積膨脹,提高電解液離子的擴散和電化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都是關於面內垂直柱狀的介孔納米片,而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仍面臨著很大挑戰。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碳基超級電容器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這些優良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其在超級電容器中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在三電極系統中,在0.5 A g−1時為359 F g−1,在雙電極系統中為0.5 A g−1時為234 F g−1,在功率密度為750 W kg−1時,高能量密度為48 Wh kg−1,在有機電解液中以10 a g−1的高電流密度進行10000次循環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