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在基於多孔炭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07 小材科研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儒教授和王峰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IF= 11.459)上合作發表了題為「Cucurbit[6]uril-Derived Sub-4 nm Pores-Domina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 Operating Voltage Expansion and Pore Size Matching」的研究論文,系統研究了基於多孔炭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與多孔炭的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尺寸的內在聯繫

具有可觀的功率密度和超長的循環壽命的超級電容器(SCs)被認為是比二次電池更適合大功率輸運和充放電的新型儲能器件。但是,SCs遠低於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往往低於< 5 Wh kg−1,比二次電池低一個數量級以上)嚴重限制了其進一步的大規模應用。依據儲能設備能量密度的評估準則,SCs的能量密度大致與設備電壓窗口的平方和比容量成正比(C=1/2CV2)。迄今見於報導的各種類型SCs中,基於多孔炭的SCs是研究最為廣泛的一類。當前關於此類SCs的研究主要側重於製備具有高微孔佔比的大比表面積多孔炭材料,但是基於這種單調的研究策略所組裝的SCs往往存在能量、功率、倍率或循環等關鍵性能指標的損失。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主要在於:(1)多孔炭的孔結構與選用的電解質的離子尺寸不匹配;(2)炭材料表面雜原子不合理的構型導致電解液在較低電壓窗口過早發生分解。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具有豐富氮、氧雜原子的籠狀超分子基體葫蘆[6]脲為前驅體,通過簡單的直接熱解和KOH活化製備了具有0.5-4 nm的窄孔徑分布的分層級多孔炭。得益於該多孔炭材料獨特的孔結構、優化的雜原子構型,以此組裝的SCs在KOH和EMIMBF4兩種截然不同的電解液體系中均以高工作電壓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其中,以KOH為電解液的SCs能以1.2V的工作電壓輸出18 Wh kg-1(11.1 Wh L-1)/20 kW kg-1(12.3 kW L-1)的最大能量/功率密度以及長達50000次的長循環性能(每100次循環僅有0.046%衰減);以離子液體EMIMBF4為電解液的SCs能以3.5V的超高工作電壓提供95 Wh kg-1(58.4 Wh L-1)/70 kW kg-1(43 kW L-1)的超高能量/功率密度。此外,分別對基於兩種電解液的SCs進行了系統的動力學分析,結果表明SCs的電化學性能與多孔炭電極的離子可及孔體積呈正比關係,揭示了SCs的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尺寸的內在聯繫。這項工作為葫蘆脲[6]開闢了一個新的應用領域並為優化基於多孔炭材料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提供了實驗依據。

本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邱大平,楊儒教授、王峰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來源:北京化工大學

全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2002718

相關焦點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合作:構建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新策略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儒教授和王峰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4)上合作發表了題為「Cucurbit[6]uril-Derived 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Confined
  • 北化《Small》:基於多孔炭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與多孔炭的孔結構...
    1 成果簡介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儒教授和王峰教授研究團隊[6]脲為前驅體,通過簡單的直接熱解和KOH活化製備了具有0.5-4 nm的窄孔徑分布的分層級多孔炭。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合作:構建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新策略
    09:25:54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儒教授和王峰教授研究團隊
  • 北化:多孔炭性能與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的聯繫
    本文要點: 基於多孔炭的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與多孔炭的孔結構、電解液的分解電壓和電解質離子尺寸的內在聯繫成果簡介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儒教授和王峰教授研究團隊在《Small》期刊發表名為「Cucurbit[6]uril-Derived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基於雙電層吸附、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或體相內離子的快速插入/脫出來實現儲能的新型儲能器件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浙江師大胡勇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階段進展
    近日,浙師大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胡勇教授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了重要階段進展,分別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超級電容器與傳統電容器相比,具有更大的比電容、更高的能量密度等特點,而與充電離子電池相比,它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突出的優勢,因此超級電容器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巨大。特別是近期特斯拉透露其自主研發的新電池有可能是「無鈷電池」,即「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組合,這迅速點燃了國內外儲能領域新一輪能源革命的熱情。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在尋找高比容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製備出同時具有高比表面積和高含氮量的導電共軛微孔高分子,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DNL21T3致力於高比能、柔性化、微型化超級電容器開發,開發出系列二維材料,如石墨烯和摻雜石墨烯、黑磷烯、MXene、聚合物和氧化物納米片。此次合作充分發揮了兩個團隊的長處,共同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實現了兩個領域的完美結合,有望推動微孔高分子與超級電容器交叉融合。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 基於MOF的多孔炭陽極材料提高鉀離子電容器能量輸出和循環壽命
    近期,山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氣凝膠材料創新團隊張晶副研究員與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儒濤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Pushing the Energy Output
  • 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針對以上問題,柳偉教授團隊利用低成本生物質為原料,借鑑於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礦化現象,利用生物大分子參與誘導,在實驗室中成功實現了類生物礦化結構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的可控制備,並進一步利用低溫冷凍技術,加速生物礦化過程,為該類材料的日後大規模生產奠定基礎。基於該礦化結構所製備的多孔碳材料不僅具有新穎的三維連通囊泡結構,而且作為電極材料表現出優異的鉀離子存儲性能。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超級電容器以其快速充放電、功率密度大及循環壽命長等特性已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存儲裝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規模化製備高度集成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
  • 青科大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教授李鎮江泰山學者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成果由中德科技學院新引進青年教師趙健和李鎮江團隊成員共同完成
  • 東華大學陳南梁/廈門大學劉向陽《AFM》: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陳南梁教授團隊與廈門大學劉向陽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紡織學院17級博士生邵光偉,紡織學院陳南梁教授、廈門大學劉向陽教授、葉美丹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超級電容器,特別是可拉伸全固態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的潛在應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超級電容器電極用多孔炭材料製備...
    2011年8月9日,科技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超級電容器電極用多孔炭材料製備技術及設備研發」重點項目驗收會。    項目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負責組織實施,解決了高溫強鹼環境下活化反應釜的設計、製造及安全運行所設計的關鍵技術;研製成功了合成炭氣凝膠的耐高壓、耐氯離子、快開式反應釜;掌握了超級活性炭/炭氣凝膠複合電極材料的結構匹配規律;通過優化複合電極材料的製備工藝,成功研製出高性能複合電極材料,建立了電極材料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9-06-1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該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普適的界面自組裝策略,製備出多種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聚合物/石墨烯複合納米片,包括聚吡咯/石墨烯、聚苯胺/石墨烯、聚多巴胺/石墨烯,並將其應用於全固態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這些納米片具有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大小為11-12nm,厚度為25-27nm,同時結合了高電化學活性的贗電容聚合物和高導電性的雙電層石墨烯的優勢。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