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HB)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該研究成果近期以「Synthesis of 3D-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rom heavy fraction of bio-oil using crayfish shell as the biological template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為論文標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Carbon》上。

該項成果基於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積(3095 m2g-1)、高孔容(1.66 cm3g-1)和適宜氧原子含量(7.83 at.%)的分層多孔碳(HPCs);同時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HPCs)雜原子含量的影響,並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所製備的分層多孔碳(HPCs)在組裝的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中表現出1.4V的寬工作電壓和20 W h kg-1的高能量密度,與現有電極材料的性能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可用於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許多應用領域。

該項成果為從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等廢棄生物質資源中獲取高附加值產品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碩士生羅澤軍,通訊作者是朱錫鋒教授。本項目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B1501404)的資助。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焦點

  •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原標題: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吳蘭)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 小龍蝦殼還能這樣用?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能幹啥?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能幹啥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小龍蝦殼等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我國學者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能幹啥 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小龍蝦「硬核外衣」有大用途,可用來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除此之外,不久前有研究人員發現,小龍蝦殼還可用於電極材料的製備。圖 | 小龍蝦(來源:IC photo)2020 年 11 月 27 日發表在 Carbon 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小龍蝦殼(Crayfish Shell,CS)在製作高性能電極材料中大有用途,可以用 CS 和重質生物油(heavy fraction of bio-oil)合成 3D 互連的多層分孔碳(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進而製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IT之家 12 月 19 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學者重大研究成果!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有望用於電動汽車等領域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有望用於電動汽車
    鞭牛士BiaNews消息: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廢棄小龍蝦殼為原料製備多孔碳材料實現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本文要點:從大量的生物油使用小龍蝦殼(CS)作為生物模板獲得的獨特多孔碳。氧摻雜的HPC在0.5Ag-1時具有351Fg-1的高比電容。基於HB的HPC的方法為探索由工業副產物和廚房廢物大規模合成電極材料開闢了新的途徑。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電極材料、冰刻研究、新型納米武器、北極航道監測試驗衛星、聚乳酸生物塑料、暗物質
    1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12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
  • 吃貨們別再亂扔小龍蝦殼了!它有大用處呢
    小龍蝦是美味的夜宵,而小龍蝦殼可用於製造超級電容器材料。廚師能夠用小龍蝦烹製出一頓麻辣、美味的宵夜,而科學家最近又賦予了它全新的科學價值。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22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錫鋒教授團隊成功對小龍蝦殼進行處理,使其轉化成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生物模板」材料。
  • 我國科學家研製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變廢為寶:龍蝦殼成電動車電池材料
    小龍蝦是美味的夜宵,而小龍蝦殼可用於製造超級電容器材料。廚師能夠用小龍蝦烹製出一頓麻辣、美味的宵夜,而科學家最近又賦予了它全新的科學價值。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22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錫鋒教授團隊成功對小龍蝦殼進行處理,使其轉化成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生物模板」材料。
  • 西工大黃維院士團隊: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實現電極材料新突破!
    ),其具有周期性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力學性能,成功實現了電極的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通過選擇不同的列印技術、結構設計和列印材料用於實現電極材料多樣化的定製。」 論文通訊作者、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教授官操介紹說。 目前,由於3D列印電極可以提供更高的活性材料負載量從而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3D列印技術在包括金屬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能源存儲領域的研究逐漸火熱起來。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實現自產
    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
  • 電極材料新突破 藉助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獲成功
    「該成果不僅為製備具有優秀機械強度和電化學性能的電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同時也為先進能源存儲設備的規模化應用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告訴《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