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
12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中國新聞網
2冰刻研究取得新突破
▲從冰層沉積開始到吹除廢料結束,加工全程不涉及化學溶劑。西湖大學供圖
還記得兒時看過的冰雕展嗎?宮殿、動物、叢林,讓人不得不讚嘆匠人的高超技藝。如果,這樣的冰雕是在僅有八分之一頭髮絲粗細的光纖末端上,並且同時雕刻上百件,那又是怎樣的風景?
過去兩個月,西湖大學仇旻研究團隊,在《納米快報》《納米尺度》《應用表面科學》等期刊連續發表一系列研究成果,對小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冰雕」遊刃有餘,從精確定位到精準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為模具製作結構、加工器件,一套以「原料進、成品出」為目標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仇旻說。但這一換,卻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
——《光明日報》
3我國科學家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
傳統癌症化療在靶向性、耐藥性、副作用、轉移復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近日,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趙燕軍、王徵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細胞鐵死亡機理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其具有選擇性、廣譜性等特點,有望在對正常細胞「零損傷」的前提下,高效消滅實體腫瘤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研究》(ACS Nano)雜誌上,為人類戰勝癌症帶來新的希望。
鐵死亡是一種鐵離子依賴的新型細胞死亡方式,其在形態、生化和遺傳特徵上都與凋亡、自噬等其它細胞死亡途徑不同,具體特徵是細胞內氧化還原穩態失衡。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是維持細胞內氧化還原穩態的關鍵分子之一,研究者發現通過選擇性消耗腫瘤細胞內NADPH可增強腫瘤細胞的鐵死亡。
——《科技日報》
4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計劃後年發射
為進一步觀測、研究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日前落地廣東。據悉,雙方聯合研製的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目前已完成了平臺和載荷設計,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這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由中山大學負責設計,衛星發射升空後可實時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海冰融化情況,並實現全球數據共享。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介紹,該衛星能對北極大部分區域做到24小時內重訪。
——《人民日報》
5科學家研發出新型聚乳酸生物塑料 可盛裝沸騰液體
12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阿克倫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型聚乳酸(PLA)塑料,這種塑料可用來盛裝沸騰的液體。
據了解,雖然和傳統那些用原油和天然氣製造的塑料相比,生物塑料有很多環境效益,但後者往往也會在一些關鍵領域表現欠佳。該團隊表示:「用這種新型材料製成的杯子可以盛裝沸騰的液體,且不會收縮和降解。未來,這種杯子有望成為盛裝熱茶和咖啡的更環保的選擇。」
——環球網
6哈勃最新數據解釋暗物質缺失星系成因
自2018年起,科學家曾發現兩個暗物質缺失星系,它們引發了天文學界關於天體性質和引力定律的激烈爭論。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與歐洲空間局(ESA)利用哈勃望遠鏡的最新數據,解釋了為什麼星系中會有大部分暗物質「失蹤」。該研究不僅解決了一項天文學難題,也讓有關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現有知識與宇宙學模型達成一致。
2018年,NASA與ESA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及其他幾個天文臺數據,首次發現了一個大部分暗物質都缺失的星系,距離我們4500萬光年,位於鯨魚座,被命名為NGC 1052-DF2。這一星系的古怪特徵令天文學家非常意外。因為依據現有理論,暗物質是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最關鍵組成部分,一旦缺失如此之多的暗物質,演化過程也就缺乏足夠的引力而無法形成星系。但就在「意外」出現一年之後,另一個暗物質缺失星系NGC 1052-DF4被發現,進一步引發了天文學家們對星系性質和引力定律的爭論。
——《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