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計劃2022年發射
新華社廣州12月4日電(記者楊淑馨)記者4日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記者許青青)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中國首顆!中大將研製發射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會上進行了聯合中心揭牌儀式,並宣布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據了解,聯合中心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目標出發,開展原創載荷的論證、研究與開發,將聯合推動創新型通量衛星、冰衛星等全球變化衛星系列工程立項,獲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科學觀測數據。
-
中山大學將參與研製並發射極地衛星,系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
原標題 中山大學將參與研製並發射極地衛星,系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良龍)12月3日,中山大學舉行「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
-
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後年升空
北極冰川的融化,不僅關係全球氣候變化,跟我國北方的霧霾也是息息相關。為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目標出發,開展原創載荷的論證、研究與開發,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下簡稱「聯合中心」),將聯合推動創新型通量衛星、冰衛星等全球變化衛星系列工程立項,獲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科學觀測數據,致力產生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
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發射極地衛星
央廣網廣州12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3日,記者從在中山大學舉行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電極材料、冰刻研究、新型納米武器、北極航道監測試驗衛星、聚乳酸生物塑料、暗物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018-02-02 192月2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2日15時5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包括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內的7顆衛星送入太空。
-
全球首顆P波段雷達衛星「生物量」將於2022年發射
全球首顆P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生物量」將由歐洲空間局於2022年發射。18日,記者從在重慶召開的中歐科技合作「龍計劃」第四期2019陸地遙感高級培訓班上獲悉,該衛星能遙感測量目前森林的數量和高度,將極大幫助全球在森林生物量上的研究。
-
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專用衛星「深圳造」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文 吳鎧峰/圖)昨日,「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京師一號(全球變化科學實驗衛星系統)在深圳包裝入箱,預計今年9月發射升空。衛星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服務國家北極航道開發和環境保護。
-
俄羅斯第一顆北極氣候監測衛星推遲至2021年發射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0月3日消息 俄航天集團拉沃奇金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發言人表示,俄羅斯第一顆北極氣候和環境監測衛星「北極-M」號推遲至2021年發射。該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科爾梅科夫5月曾向俄新社透露,該星計劃於2020年末發射。這名發言人在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院「航天科學日」活動期間指出,「我們準備在2021年初發射『北極』衛星。」
-
海南一號衛星進行星地對接試驗,預計今年底在文昌發射
8月3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在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三亞站啟動海南一號衛星一期4顆光學衛星星地對接試驗,持續至8月9日。據悉,海南一號衛星預計今年底在文昌發射。4顆光學衛星星地對接試驗是對衛星重要性能指標及衛星信號質量進行核驗,標誌著衛星研製接近尾聲,即將交付發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升空
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這顆以張衡名字命名的科學試驗衛星,將在高度約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上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天基平臺和新的技術手段。
-
境外媒體關注首顆量子衛星發射 中國邁向航天大國
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發射升空。據大陸媒體報導,利用量子的特性,可以製作出最安全的密鑰,讓目前的資訊傳輸變得更安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5日援引新華社報導,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報導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
揭秘我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張衡一號」是我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也是國家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11月6日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戳視頻,一起看震撼發射現場!
-
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本次發射的6G衛星命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依迅半月說|中國再領跑!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近日,我國將瓊州海峽航道的156座航標遠程監控設備,全部由GPS換成了北鬥設備。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11月6日,將中國首顆6G試驗衛星順利發射升空,徹底宣告中國領跑全球6G。此次成功發射的6G試驗衛星,主要目標是在太空驗證衛星高速通信技術,這也是未來第六代通信的核心技術之一。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26外媒熱議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記者 韓莎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授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
-
網絡無差別全球覆蓋,中國 「虹雲工程」首顆衛星即將發射
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據報導,中國「虹雲工程」天基網際網路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將於明天(12月22日)上午8點左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1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預計到2022年,「虹雲工程」將完成156顆星座部署,未來將用上航天科工自主研發的「星鏈」WiFi,實現網絡無差別的全球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