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是美味的夜宵,而小龍蝦殼可用於製造超級電容器材料。
廚師能夠用小龍蝦烹製出一頓麻辣、美味的宵夜,而科學家最近又賦予了它全新的科學價值。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22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錫鋒教授團隊成功對小龍蝦殼進行處理,使其轉化成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生物模板」材料。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碳》中。
與其他高性能材料相比,生物質材料更具環保性,也相對易於獲取。然而,生物質材料的實際應用會受到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包括:儲存場所有限、擴散動力學低效和預製納米模板需求量高等等。
為了解決生物質材料的實際應用難題,Zhu教授團隊創新性地引入小龍蝦殼作為生物模板。他們將小龍蝦殼乾燥、研磨和鹼液預處理後得到了模板材料,然後與農業廢棄物——生物油的重餾分混合,最後製得了超級電容器材料——分層多孔碳。
圖片來自pixabay.com。
朱教授團隊製得的混合產物電容量高達351 F/g。材料具有超高比表面積、巨大的總孔容,且氧原子含量適宜,而這些因素對於電容器性能而言都至關重要。此外,合成樣品組裝的對稱超級電容器,在能量密度為20 wh/kg時,功率密度達到350 W/kg,顯著優於其他生物質材料製成的電容器。
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有望為可穿戴顯示器、電動汽車和智慧型手機的電能存儲問題提供一種環保的解決方案。此外,這種由美食啟發的電容材料製備方法也為工業副產品和廚餘垃圾的回收利用開闢了新思路。
原創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碳》
期刊編號:0008-622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2-treasure-crayfish-shells-energy.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