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引進物種在某地發展成一定數量,很有可能就會威脅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成為當地公害,入侵物種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構成重大威脅。
在英國,最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之一是信號小龍蝦,它又名通訊螯蝦,是太平洋鰲蝦屬下的一種鰲蝦,原產于于北美洲。1970年從美國引進飼養,供餐館和食品店使用。
意外和故意的釋放幫助它們在英國的河流中傳播,這個物種很快就在野外生存了下來,除了英國,其它歐洲國家也普遍存在。
信號小龍蝦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地入侵,是因為它們繁殖能力非常強,並且幾乎吃任何東西,從水生植物到小型無脊椎動物、魚,甚至是它們的同類。
它們一大習性就是喜歡挖洞,廣泛的挖洞活動侵蝕了英國大量河岸,並且對當地的野生動物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包括英國唯一的本土小龍蝦物種——白爪小龍蝦,造成今天的白爪小龍蝦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狀態。
信號小龍蝦攜帶著龍蝦瘟疫真菌,被英國人稱為龍蝦鼠疫,如果感染了其本土白爪小龍蝦100%死亡。但是即使是沒有患病的信號小龍蝦,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往往會把英國本土蝦消滅的一乾二淨。
異常的繁殖能力威脅著白爪小龍蝦的生存範圍,造成它們的數量五十年間急劇減少。
不過英國人也不是沒想辦法,他們試圖進行誘捕。把誘餌誘捕器被放置在河中,把捕到的龍蝦從當地中移走,環保組織和熱心群眾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了,放生是不可能放生的,當然是端上餐桌啦。
因為這種小龍蝦本來就是作為食物引進到英國的,英國人進行的策略正是「吃掉它們就能打敗它們」。甚至名廚都鼓勵這種野外食材,但它真的有效嗎?
當你看到這個標題時,就知道這計劃失敗了,可能英國的吃貨們還不夠瘋狂吧。
因為誘捕抓到的總是大型的,喜歡四處遊蕩的雄蝦,較小的,更謹慎的雌性總是抓不到。。。
於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生物學專家也開始幫忙,在約克郡的一個多巖石高地溪流進行了測試,他們首先使用誘捕法,然後完全排乾了一小段溪流,清除了河床上所有的卵石和鵝卵石,抓捕暴露的小龍蝦。
這種方法很徹底,卻把英國人嚇住了,在一些地方,每平方米河灘多達110隻小龍蝦,遠遠超過此前英國的記錄;人們當場便有一股無力感。
最讓英國人難受的一點就是,這裡面只有2.5%的小龍蝦是用捕蝦器捉到的,而且信號小龍蝦在這種「可捕獲」體型之前就已經達到了繁殖年齡,每隻信號小龍蝦一次可以下多達250個卵,所以就算再怎麼努力抓,它們的種群數量仍然越來越多。
更扎心的是,你要是用誘捕器抓它們,還會起反作用。因為個頭大的信號小龍蝦已經被證明會同類相食,以小個頭龍蝦為食。
更讓抓小龍蝦的英國人無語的是,許多水獺中了誘捕器的招,瞄A打B,造成大量水獺溺死。
所以經過全面論證,倫敦大學學院生物學家們得出結論:抓捕入侵的小龍蝦可能弊大於利!
咱們國內說吃貨們能解決,其實英國人也覺得這個想法簡直太美妙了,經過現實的毒打後,生物學家只覺得這想法很天真。
就算請吃貨來幫忙吃,只是增加需求,但如果捕蝦技術沒有質的提升,增加捕蝦器也就提升幾個百分點!抓的速度還是趕不上小龍蝦繁殖的速度,與其請吃貨,從國內請一些真逮蝦戶指導滅蝦要靠譜的多。
至於利用化學品來治小龍蝦,環保問題讓目前英國沒人敢提這一嘴。關於生物防治,英國生物學家還沒找到合適的。(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參考資料:
《A novel 『triple drawdown』 method highlights deficiencies in invasive alien crayfish survey and control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