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我後悔了,漂洋過海來中國,從入侵物種到盤中餐

2021-01-15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5鬥」(ID:vcearth),作者:陳星,36氪經授權發布。

夏天,食慾的狂歡裡,小龍蝦是絕對的王。

路燈下,馬路牙子邊,桌上兩個闊口不鏽鋼盆裡,鮮紅透亮的小龍蝦堆成了小山,食客們紛紛放下手機,帶上手套,將罪惡的小爪爪伸向盆中。唇齒與手指的默契配合,讓鮮嫩多汁的蝦肉瞬間迸出,留下滿指膏黃撲鼻的香氣與空虛的蝦殼。中華宵夜美食之首就這樣輕易地破除社交障礙,拉近餐桌上彼此的距離。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地球上一個個區域壁壘被打開,分離了億萬年的大陸被輪船連成一塊,原本生死不相往來的物種也有了互相交流的機會。

也許是厭倦了池塘的囚禁,在美洲蟄伏多年的小龍蝦終於懷揣詩與遠方的理想,決定走出家鄉。它們搭上世界航運的便船遠航歐洲、亞洲,開始徵服天下。

每到一處,小龍蝦都展示出其生性兇猛的一面,全賴它們強大的生物基礎,這個種群才得以實現瘋狂入侵。

上世紀30年代,小龍蝦進入中國沿海地區。在中國廣闊的河流、湖泊、稻田迅速繁殖,侵佔地盤,破壞稻田水壩,成為一時之害。估計它們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一向無往不勝的它們,竟會在中國這個以吃見長的國家,敗得如此徹底。

夜宵界「一哥」的老家其實在美國

小龍蝦在中國被稱為宵夜界「一哥」,其實它有一個洋氣的學名,叫「克氏原螯蝦」,而它的老家遠在相隔整個太平洋的美國。

然而,克氏原螯蝦並不甘心於這種命運,憑藉自身優秀的適應能力,迅速在神州各地全面開花,並成為入侵物種的「扛把子」。

作為生物入侵界的戰將,小龍蝦在全球「戰功累累」,是很多地區淡水河道的生態喪鐘。小龍蝦最開始進入中國,也曾一度泛濫成災,但中國人用「吃」巧妙化解了這種危機。

小龍蝦雖於20世紀30年代就引入我國,但其食用和學科研究歷史則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

1983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戴愛雲首次提倡將淡水小龍蝦作為一種水產資源加以開發利用,與此同時,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開始研發克氏原螯蝦。

1993年,江蘇盱眙一家調料店老闆突發奇想將調料用於烹飪小龍蝦。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十三香小龍蝦」就在這個契機下研發出來。

這一煮可謂打開了美食新世界的大門,人們驚嘆小龍蝦還能這麼吃。獨特的風味彌補了小龍蝦肉質的缺陷,成功使它登上餐桌,和牛筋牛肚涼麵米粉一起,從餐桌上的配菜變成了深夜檔的主食,並在全國各大夜市火爆起來,迅速制霸夜宵界成為「網紅」。

為了應對這樣嚴酷的生存環境,小龍蝦也在適時不斷進化。其口味和烹製方法被中國吃貨們鑽研得淋漓盡致,一條完整的小龍蝦產業鏈逐漸成形。

爆火背後是一個被吃出來的產業

昔日的入侵物種,今日的盤中餐,小龍蝦被稱為「史上最失敗的入侵生物」。

從農田走上餐桌,再成為夜宵場上的大明星,許多人試圖分析它爆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它的「麻辣口味」,有人說是它的「社交屬性」,還有人給它貼上了「網際網路氣質」。但不管怎樣,小龍蝦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到無法忽視的產業。

在北京,2002年小龍蝦賣5塊錢一斤,如今已經是50塊錢一斤,漲幅堪比北京房價。和價格並肩往上爬的是產量。根據2019年美團發布的《小龍蝦消費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2018年國人在美團平臺吃掉了約4.5萬噸小龍蝦,如果將這些小龍蝦首尾相連,總長度可以繞赤道將近3圈。

「小龍蝦為什麼會這樣火?」6月20日,在2019首屆中國智慧漁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自問自答稱:火在吃上,小龍蝦是吃出來的產業。

根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聯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組織專家編寫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測算,2017年,全國小龍蝦全社會經濟總產值約2685億元,比2016年(1466.10億元)增長83.15%。其中,養殖業產值約485億元,以加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約200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約2000億元。

在龐大需求面前,從鄉下泥溝裡撈出來的野生小龍蝦,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全國人民的胃,90年代「捕撈+餐飲」的小龍蝦模式早已被淘汰,在小龍蝦加工和餐飲業的催促下,小龍蝦的養殖業逐漸形成規模。

目前,小龍蝦養殖模式主要有稻蝦綜合種養、池塘主養、蓮藕(葦)田套養、河蟹池混養、大水面人工增養殖等。其中,稻蝦綜合種養為各地主要養殖模式,此模式可細分為稻蝦連作、稻蝦連作+共作等模式。

此外,小龍蝦養殖新模式也不斷湧現,如浙江省「菱-蝦」模式,山東省「藕-蝦」模式,海南省冬季養蝦模式,湖北省和上海市大棚反季節養蝦模式等。

華中農業大學的教授顧澤茂一直致力推廣蝦稻綜合種養模式,利用小龍蝦與水稻共生互作的機理,開展了蝦稻綜合種養的多種模式,實現水稻與魚、蝦、鱉等水生動物的互利共生,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生產效益和產品質量,顧澤茂也因此被稱為「小龍蝦教授」。

在顧澤茂們的帶領下,2016年,僅湖北省的蝦稻綜合種養面積就超過了450萬畝,湖南省發展了近200萬畝,農民每畝收益達到3000元-4000元,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返鄉青年的就業。

與此同時,精明的中國人賺夠了同胞的錢,開始把小龍蝦的鉗子伸向了大洋彼岸。

在小龍蝦的老家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人們把小龍蝦和馬鈴薯、玉米一起煮,搭配上卡疆粉,風味獨特。1983年,小龍蝦被選為路易斯安那州的代表動物,那裡每年都會舉辦「布洛布裡奇小龍蝦節」,人們跳著當地的柴迪科舞,比賽吃小龍蝦。

但不管是北歐還是美國南部,他們派對上的小龍蝦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中國,中國早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出口國。

冷思考:「吃」不能完全解決外來物種入侵問題

挪威的帝王蟹成災了,需要中國吃貨;丹麥的生蠔成災了,需要中國吃貨……江湖上到處都流傳著「召喚中國吃貨」的消息。

丹麥駐中國大使館曾發微,告訴大家「丹麥生蠔碧連天」,沒想到無心插柳,徹底引爆了中國吃貨界。使館一看吃貨們吃心一片,又迅速發布了《吃蠔指南》,提供了時間、地點、作案工具、作案流程,「生蠔籤證」也在吃貨們的呼聲中納入日程。

我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在中國廚師的帶領之下,不管是什麼食材,在他們的手中都能夠做成一道道美味的食物。

但入侵物種,也不是所有都能用「吃」來解決。

近年來,亞洲鯉魚在美國瘋狂繁殖,威脅到當地的生態平衡。得知美國鯉魚泛濫後,很多網友表示,「讓國內吃貨去解決」。

巧的是,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小龍蝦,也是我國餐桌的一道美食。這使得很多網友認為,入侵物種會泛濫,主要是因為沒有開發出「吃法」。

「這種觀點顯然有失偏頗。」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廖萬金表示,如果「吃貨」能解決一切問題,就不會出現物種入侵了。

小龍蝦作為一種外來生物,曾給我國農業帶來危害,但因為我們有特殊的防治技巧(吃),讓小龍蝦不再成為危害。小龍蝦之外,還有很多外來物種入侵,耗費了我們大量人力物力去防治。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生物入侵者也搭乘著國際貿易的便車「登堂入室」,儘管檢驗檢疫已經非常嚴格,但還是有很多「漏網之魚」從其他國家地區偷渡到國內,造成生物入侵,由於缺乏天敵,很容易瘋狂生長,破壞原有的生態結構,影響農業平衡。

中國作為貿易大國,成為了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生物入侵形勢,海關在查驗時經常查獲入侵物種。農業農村部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推動外來物種管理立法,提出第二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35鬥記者查閱中國外來物種資料庫發現,我國的入侵物種保守估計有754種。其中,入侵植物種類最多,分別是入侵動物和微生物的1.4倍和4.4倍。從來源看,入侵植物主要源於北美洲和南美洲,入侵動物主要來自亞洲,入侵微生物主要來自北美洲。

防控有害生物入侵,一方面要遏制已經入境的生物繼續擴張地盤,另一方面要阻止尚未入境的生物入侵。為了防止高風險的有害生物被人為引入我國,我國有關部門根據不同生物的有關信息、生物學特徵、繁殖和傳播方式、氣候參數等情況對不同的有害生物進行了大量的風險評估。我國的檢疫法規也對進入我國的各類商品、貨物進行了規定。

同時我國農林部門也採取了人工防治、機械防除、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但歸根結底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加強對入侵生物的認識,有意識地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我國才能真正改善我國生物入侵的現狀。

「吃」能夠解決小龍蝦危機,解決不了物種入侵難題。當然,如果真的好吃,我們可以考慮主動引進。

相關焦點

  • 「最可憐」5大入侵物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卻成人們「盤中餐」
    「最可憐」5大入侵物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卻成人們「盤中餐」說到外來物種,我們最為熟悉的肯定就是小龍蝦了,小龍蝦自從傳入我國,就一直被我國人民一頓胡吃海喝的吃,它從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外來物種,一下變成了人們的盤中餐,每次吃夜宵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小龍蝦的登場
  • 入侵中國「最丟臉」的物種,漂洋過海到來,卻被吃到「渣都不剩」
    讓各國頭疼的生物入侵問題,在中國吃貨們的眼中,這簡直都不是事~分分鐘讓它們知道,誰才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入侵中國「最丟臉」的3大物種,漂洋過海千裡迢迢的到來,卻被中國吃貨們吃到渣都不剩。
  • 入侵中國的淡水魚,重量最高達600斤,來到中國卻成為「盤中餐」
    所謂物種入侵就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近年來隨著中國貿易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難免會有一些外來物種被有意或者無意引進我們國家,嚴重的話這些物種可能還會對我們本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 泰國大蝦「泛濫成災」,一隻就有一斤重,中國吃貨:已成為盤中餐
    泰國大蝦「泛濫成災」,一隻就有一斤重,中國吃貨:已成為盤中餐!,因為在泰國有這樣的一種大蝦入侵到了我們中國,可是對於中國的吃貨來說,成為了盤中餐,因為這種蝦吃起來要比小龍蝦還要方便,而且一隻就有一斤重了。
  • 入侵到中國的7類「物種」,你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不是一般人!
    要說入侵到中國的物種,我想大家也是知道一些的吧,那麼人們對於這些入侵物種怎麼看?在小編看來這些入侵除了成為國內吃貨的嘴下美味,那就沒有第二個選擇了。中國的吃貨有多麼強大,大家也是知道的,管你入侵的是什麼物種,都能把你吃到需要人工養殖,小龍蝦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 史上最慘的入侵物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卻被吃到「渣都不剩」!
    生物入侵作為各國都頭疼的問題,在中國吃貨的眼中這卻完全不是問題,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入侵中國「最丟臉」的生物都有哪些吧。首先自然是許多人都喜愛的小龍蝦了,作為一種繁殖速度和生產能力都非常強大的生物,小龍蝦也讓許多國家都吃盡了苦頭,但當它們到達中國之後一切就變了,因為我國的很多吃貨發現小龍蝦的肉質非常鮮美,所以它們就成為餐桌上的一種美味,並且還需要人工養殖才能存活。
  • 繼小龍蝦之後,又一個入侵物種被吃得瀕臨滅絕,吃貨:太美味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聽說過「入侵物種」這四個字,入侵物種指的是一種物種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通常情況下,入侵物種往往會對這個新的地方的生態平衡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好比如德國的大閘蟹,美國的大鯉魚,之所以泛濫成災,就是因為失去了天敵相關的制約。美國人和德國人每年都得投入相當巨額的資金去治理入侵物種。
  • 美國加州「小龍蝦」入侵,泛濫成災,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麼?
    特別是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熙熙攘攘的夜市裡怎麼能沒有冰啤酒和小龍蝦。每年的5月到8月肉質鮮美的小龍蝦圖片必須霸屏。您是不是對小龍蝦的味道已經垂涎三尺了,那清蒸的、油燜的、蒜蓉的、十三香的,還是麻辣的!您最意哪一款?入侵界的恥辱來,收下口水我們步入正題。小龍蝦即淡水小龍蝦,味道就是鮮美,外形不多介紹。
  • 從入侵到差點滅絕,筍殼魚只花了40年,"犯我中華者,雖遠必吃"
    有些物種來了中國,都想哭著回家,大喊:&34;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小龍蝦、非洲鯽魚、牛蛙等美味的食材,其實都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曾被我國的吃貨,吃得片甲不留,甚至需要靠人工養殖來維持供給。除了上面這幾個入侵物種,你還聽說過筍殼魚嗎?
  • 繼小龍蝦後,又一入侵物種被吃到沒「尊嚴」,中國吃貨:太好吃了
    繼小龍蝦後,又一入侵物種被吃到沒「尊嚴」,中國吃貨:太好吃了!說道夏天燒烤攤上最受歡迎的美食,小龍蝦肯定是其中之一。如果夏天沒有吃過小龍蝦,那這個夏天算是白過了。我們都知道小龍蝦並不是我們國家原有物種,而是外來入侵物種,在別的國家很少有人吃小龍蝦,甚至都泛濫成災。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非洲物種「入侵」中國,還是寄生蟲的原宿主,連中國吃貨都認慫
    隨著旅遊業的大火,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因此也就出現了關於物種入侵的問題,很多物種都開始隨著人類的腳步,入侵到了很多的國家,而中國可以說是入侵物種最多的國家之一了,據說物種入侵名錄上記載的100多種入侵物種,有一半都曾入侵過中國。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
  • 繼小龍蝦後,德國又遭大閘蟹入侵,每年損失8億元,中國人:饞
    物種入侵事件,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一件十分常見的事情,國內也有許多入侵物種,比如說很多人童年會遇見的水葫蘆,就是一種入侵物種,還有中國人經常吃的小龍蝦,也是一種入侵物種,中國遭遇的入侵物種也不少,有些造成了很大麻煩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問題來了,蒜蓉、麻辣,還是清蒸?
    小龍蝦上榜是對中國吃貨的侮辱?還沒有滅絕的原因是太貴?或許他們正是被吃成二級的!也或許是更多吃法還沒被開發出來,以及宣傳不到位?這是雲南人民的「鍋」?小龍蝦是「史上最慘入侵物種」了吧...相比其他入侵物種,如美洲大蠊(蟑螂)、小管福壽螺、牛蛙...小龍蝦無疑是最「慘」的:「都被你們人類天天吃到價格飛漲,還要判我入侵嗎?」當然 也有網友意識到了,物種入侵的確是嚴肅的事情,況且目前能上中國人餐桌的小龍蝦,還是以養殖為主。
  • 4大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被當作盤中餐吃到需要人工養殖
    有些物種不僅數量多,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自然而然的就霸道橫行,人們也是苦不堪言。但是這些物種進入中國之後,不僅沒有繼續泛濫,反而快被吃成了瀕危物種,因為吃貨們發現這些物種的味道不錯,加上數量多,自然就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味。被中國吃貨治的服服的,活生生的把自己玩脫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這4種入侵我國的物種把!
  • 中國「最丟臉」的4大入侵物種,不但沒泛濫,還被吃得渣都不剩!
    在國外只要提到入侵物種,老外的臉色都變了,因為這些入侵物種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還破壞了當地的環境,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都沒有辦法消滅,不過這個問題,在我們中國,確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因為有不少的入侵物種,都成為了中國吃貨的盤中餐,比如在中國最丟臉的
  • 這種入侵物種,小龍蝦能被吃到絕跡嗎?
    小龍蝦(crayfish)的季節坐在街邊來上一盤配一大杯冰啤再順便看個球賽簡直是消暑神器!但八十年前小龍蝦剛從美國被引進到中國時因為沒有天敵而過度繁衍侵襲了眾多水族(aquatic creatures)的領地且喜歡在堤壩(dams)上打洞甚至能引起洪災直到八十年代以後被端上餐桌才被吃到野外幾乎絕跡主要生活在養殖場(breeding farm)裡像小龍蝦這樣長途遷移到其它國家或地區的物種如果新家沒有天敵且氣候適宜就可能過度繁衍打破生態平衡(ecological balance)被稱為入侵物種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網友:這是對中國吃貨的「侮辱」
    是中國吃貨還不夠狠?還是小龍蝦比中國吃貨還狠?明明這個季節的朋友圈已成為小龍蝦的朋友圈了啊5月21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 繼小龍蝦之後,中國最「失敗」的3種入侵物種,被吃到沒「尊嚴」
    中國吃貨的名聲是非常響亮的,因為現在的交通越來發達,各個國家之間的來往越來越多,這樣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入侵物種泛濫的問題,這些入侵物種,在他的本地,可能有一些天敵,所以不能夠泛濫成災,但是換了一個地方以後,缺少了這些天敵,就很容易給當地的生態造成破壞,很多人都說,中國不會有入侵物種泛濫的問題,因為中國吃貨實在是太能吃了,這個也沒有說錯,
  • 不只有小龍蝦,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都咋來的?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多數人認為離自己特別遙遠,如果硬是要想下去,可能威脅莊稼的田裡的種子,河裡的魚,是離著自己最近的。而事實上,走出家門,火遍全國地攤夜市的小龍蝦,時不時就能看到被售賣的福壽螺,還有最近兩年剛出現的草地貪夜蛾,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