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收穫的季節。2019年9月12日(星期四)下午14:30,昆明市呈貢區王歐高中生物名師工作室在雲南師大附中呈貢校區生物實驗室開展了一場研討活動,此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以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的實驗「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為載體,學習使用數碼顯微鏡,主講人為工作室主持人王歐老師。
雲南師大附中呈貢校區生物實驗室使用的數碼顯微鏡是深圳愛科學高多功能數碼液晶顯微鏡,該多功能數碼液晶顯微鏡操作簡單,自帶液晶屏,不僅能夠便於多人觀察和老師指導,同時還能提供實時高清拍照、高清錄像功能。同時該顯微鏡可以通過乙太網接口傳輸,配合愛科學顯微互動教學軟體,大大提高顯微教學的效率。
活動共分為兩個部分,首先王歐老師向任教班級學生及參與教師仔細地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角——數碼顯微鏡,並逐一演示數碼顯微鏡的各個操作按鈕,生動形象,老師和同學們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學習完使用方法後,早已經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學生們開始動手嘗試觀察固定裝片,並填寫實驗報告單。
除固定裝片外,實驗員事先準備好了百合花的葉片、小鼠的血細胞、水綿、豬脂肪組織等實驗材料供學生製作臨時裝片觀察,既有趣味的同時又很好的鍛鍊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這套數碼顯微鏡系統能夠顯示所有顯微鏡觀察到的圖像,下圖為王歐老師展示學生的實驗結果。
老師們也圍繞在學生周圍,觀摩並記錄,氣氛和諧,其樂融融。
學生們總有新奇的發現,例如在一堆剛毛藻中看到了各種單細胞動物在歡快地遊動,在水綿周圍看到了顫藻、柵藻;又如對比小鼠的紅細胞和蛙的紅細胞後,對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特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學生依依不捨的離開結束了本次活動的上半部分。
緊接著進入的是教師操作環節,在取完實驗材料後,摩拳擦掌的老師們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老師們規範細心的操作,得到了許多精美的圖像,利用數碼顯微鏡自帶的拷貝功能,老師們都獲取了自己想要的圖片。
有的老師還利用現有的材料改進課本中的實驗。用0.8mol/L的NaCl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水綿及百合葉片下表皮的保衛細胞代替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實驗現象也是非常明顯。有的老師則利用數碼顯微鏡的實體鏡功能觀察百合花的雌蕊、子房和花粉,畫面亦是驚豔無比。
不知不覺一下午的時間就過去了,活動也漸漸接近尾聲,相信每一位老師都帶著滿滿的收穫和感悟度過了一次生動趣味、精彩充實的教研活動,合影留念,記錄每個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