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是WeWork的「新騙局」嗎?

2021-01-0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PropTech研習社」(ID:cv_seal),作者 吳向越,編輯 李曉麗,36氪經授權發布。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WeWork上市一波三折的劇情吸引了足夠的關注度,甚至連我們PropTech研習社最近兩周也成了WeWork專區。但就像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萊恩•舍曼(Len Sherman)說的:「在我漫長的IPO生涯中,我從未見過一家規模如此之大、規模如此之大的公司會產生如此一致的負面看法。」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們一位對WeWork感興趣的讀者,她花了一周時間,連續採訪了WeWork高管、WeWork離職員工、國內聯辦選手、外媒作者等等,選擇了ARK這個視角先做分享。後續,PropTech研習社還將回顧和梳理近期WeWork發生的關鍵節點,並分享在WeWork上市鬧劇中,國內聯辦選手們的態度和行動。如果你有新的故事和看法,歡迎隨時添加作者和主理人聯繫方式交流。

今年五月,彭博商業周刊做了一則封面報導,封面由四張小圖組成,分別寫著「WeWork.WeLive.WeGrow.WeSpend.」四張WeWork聯合創始人Adam Neumann的照片,四張鮮豔的笑臉。

彭博商業周刊封面報導

這是一家我從未聽過的獨角獸企業,文章中描述的聯合創始人的形象令人咂舌。他在採訪中使用的全是振奮的、有力的用語。

即便軟銀在新一輪注資中砍了88%,而他說起自己和軟銀的關係時,用詞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積極」「他們是非常好的人」。他說起WeWork估值高的原因,稱是因為它的「精神和靈性」。彭博商業周刊這篇文章還引用了他在一次演講中的話——「最有力量的詞語,是We。」

這篇文章隱含著對紐曼理想主義和偏執化的調侃。其中,彭博商業周刊提到的ARK基金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這之前,我還沒有看到國內有關於ARK基金的詳細報導,抱著要驗證ARK是不是WeWork新騙局的好奇心,我開始了這一趟「解謎之路」。

一、關於ARK的疑團,它的胳膊肘往哪兒拐

在分享我的調查之前,先來聊聊這個疑團本身。

彭博商業周刊的文章中提到,ARK基金由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和加拿大公司億萬豪劍橋(IvanhoéCambridge)共同成立,基金總金額為29億美元,後者出資10億美元。基金用途是收購 WeWork即將租用的房產,因為他們相信WeWork的入駐會讓房產升值。

但問題是,以獨立形式運作的ARK基金,理應對LP負責,一旦在交易過程中將房子低於市價租給WeWork,那麼ARK的商業邏輯是否成立?LP出了錢,本該幫他賺錢的GP卻把房子租給了自己的母公司,它會站在哪一邊?

我去問這篇文章的作者EllenHuet,ARK是騙局嗎?她回答我說,她不認為是騙局,但認為有利益衝突的風險。

關於這個疑團,我問了國內聯合辦公品牌星庫空間創始人白羽,他為我解釋了這個疑團背後的基本邏輯:「作為業主,租金越高越好,作為租戶,租金越低越好,這兩個角色不可能同時成立。如果它要講一個基金的故事,它自己出高價,基金算帳很好看,就講基金管理人的故事,但它會沒有什麼估值。反之如果站在業主的角色,很低的價格租給自己,二房東模式會收益,有利於估值,但不利於基金的投資人。所以不能同時扮演兩個角色。」

我仍然困惑:「那它為什麼成立呢?」

「它沒有成立呀,它只能叫發生,沒有叫成立,那麼多公司都死掉了,沒死之前,我們能說它成立嗎?如果它成立的話,為什麼還那麼多虧損呢?WeWork假設了一個情況,就是它溢價比誰都高。它講了一個並不成立的故事。」白羽的觀點比較鮮明,他不太認可WeWork之下的ARK基金邏輯。

九月以來,我在彭博上不斷看到關於WeWork的報導,它的估值一路從 470億美元跌落到120億甚至100億美元,然後就是外界對於它商業模式和管理方法的無止盡批評。

我更加好奇WeWork到底有哪些風險?彭博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相關人士透露孫正義不願按原計劃投資,是不想在一家地產公司上擔風險。那WeWork估值猛跌,會不會跟它的地產基金有關?那個名字很張揚的 ARK基金(名字意指拯救世人之方舟)現在怎麼樣了呢?

二、WeWork看到房東比運營賺錢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WeWork不賺錢。它提供免費的啤酒、咖啡、檸檬水,24小時開放,僱傭多出所需的清潔人員,桌面隨時是乾淨的,架子上有充足的乾淨杯子可以用。在中國,社區經理們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遠超大學生平均水平。WeWork所在的地段往往是繁華的商業中心,很符合外企的喜好,價格自然也比價高。

如此豪華的配置,以至於人們看到它常會質疑,「聯合辦公真的能賺錢嗎?」

一位WeWork中國的前任老員工告訴我,WeWork是看到了房東比運營賺錢,才想自己去當房東。如果出租工位的毛利潤只有30%,扣除了佣金、折扣,還剩多少呢?利潤都在房東那裡,所以他認為WeWork的盈利空間不大。

的確,管理人和產權人獲得的收益不同。如果房子租金每平米增加一塊錢,對於管理方來說是增加一塊錢,而對房東來說,物業估值可能會增加十塊錢。常識看來,大房東一定比二房東賺錢,風險也小,WeWork通過ARK基金買樓的風潮甚至影響到國內一批從業者跟風,但業內人跟我說這個邏輯判斷不一定正確。

一位國內的聯合辦公頭部企業前從業人員告訴我,這種認識存在誤區,因為房東也面臨和收益匹配的風險:「你看著房東掙錢,但是房東承擔的風險也大。如果運營不好、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房東都會虧。即使是長租,也會面臨違約的可能,而且如果十年以後WeWork經營得一塌糊塗,人家還會覺得連WeWork都經營不起來,更會打折扣。」

他曾建議他的上司,說「堅決不做房東」:「雖然表面上你的收益沒有房東高,但是你要做的是量。你不是幫一個房東解決問題,你幫一百個房東解決問題之後,你的收益也會高起來。但你自己去幹這個事之後,就不會有房東委託你幹這個事了。因為你一定會對自己物業的投入度大,對別人的物業的投入度小。」

然而這點風險不影響WeWork收樓做大房東的野心。WeWork聯合創始人Miguel在一次訪談中說,曾有個危險的街區因為WeWork的入駐而變得幸福安全了。WeWork對做大房東這件事有足夠自信,它認為自己構築的社區可以「提高人們的意識水平」,讓一棟大樓,甚至這棟大樓周邊的社區,都變得更加美好。在經濟上,則體現為整棟樓宇物業的估值,這是它買樓的邏輯

那麼,WeWork的大房東生意開展的怎麼樣了?

如果你在網上查,比較難查到ARK基金的活動,一是因為有幾支其他的基金也叫這個名字,二是因為這支基金行事實在低調。就連地產網站 TheRealDeal,也沒能將它的購買活動列全。

而你會查到不少關於WeWork收購大樓的消息,你會看到一家叫 WeWork資本諮詢(WeWork Capital Advisors)的公司早在2017年就有收購活動,然後有一堆令人困惑的買賣。咦,WeWork怎麼從兩年前就在買樓了呢?

三、ARK花多少錢買了幾棟樓?

據招股書,We Company手上控制著兩支地產基金,一是ARK Master Fund,另一個是WPI Fund(WeWork Property Investor),這兩支基金合併成了ARK/WPI基金,簡稱ARK基金。

這個基金中,We Company持有80%的股份,羅納資本持有20%,將分別持有51%和26%的投票權(剩下的投票權將賦予兩位無關人士)。合併後的ARK基金除了原先的兩支地產基金以外,還共同管理DSQ Partners並獨立管理WeWork Waller Creek兩支基金,這兩支基金分別是用來收購英國德文郡廣場(一組大樓)和德州奧斯汀一處名為Waller Park Place的土地,我將在後面詳述。

(一)WPI 基金

我們先從WPI基金說起。根據招股書,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3月,於3月9日向SEC提交募資文件。這是一支開放式基金,控制權由We Company和羅納資本對半持有。據SEC文件,一個月中,該基金已募集了4億4百萬美元(此消息來源是TheRealDeal,我沒找到文件)。

1)Lord & Taylor Building

Lord & Taylor Building,來源:維基百科

2017年5月,TheRealDeal報導WPI募集了數億美元,準備購買物業。2017年10月24日,受到電商衝擊嚴重的老牌零售業巨頭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宣布將紐約市地標建築Lord & Taylor大樓以8.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WPI基金。該物業在2016年的估價是6.55億美元。

這筆交易非常複雜。一是複雜在羅納資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上,二是複雜在持續的時間上。

羅納資本既站在了買方,又站在了賣方,這是通過兩層子公司的方式完成的。

2018年7月13日,WPA(WeWork Property Advisors,WPI的管理公司)用2.48億美元購入羅納資本子公司Fabric-Charles控股公司50%的股份。該公司通過一家名為盧森堡織業(Fabric Luxembourg)的公司,間接持有哈德遜灣公司5091萬的優先股。這筆優先股到2018年中,可轉換為5267萬普通股,股比23.3%。

也就是說,WeWork和羅納資本共同購買了羅納資本間接持有的約12.7%哈德遜灣公司的股份,又買走了哈德遜灣公司手上的大樓。

時間上也比較特殊,這項交易持續的時間為一年半,比原計劃推遲了半年。買方四處募資的事屢屢見報。

2018年9月6日,TheRealDeal報導WeWork仍在為購買該大樓募資。本該在8月完成的交易,在2500萬美元的押金追加後,推遲到了11月。而同一時間據Commercial Mortgage Alert報導,WPA委託中間公司,正在募集7.38億美元貸款用於買樓,以及2億美元貸款用於裝修。

最終,2019年,We Company和羅納資本共同成立了424 Fifth 資本(424 Fifth Venture),424 Fifth Avenue是該大樓的地址。We Company向裡投資了5千萬美元,佔股17.4%,WPI基金投資1.125億美元,佔股39.1%,而剩下的1.25億美元由外部投資者注資。424 Fifth 資本獲得了摩根大通9億美元貸款額度,其中6.26億美元被取用。這樣,總共8.5億美元,加280萬美元交易費用於購買Lord & Taylor大樓,剩下的錢我沒有查到具體用處,不過按理說應該用來裝修了。

招股書中反覆提到的424 Fifth Venture貸款,就是這樣來的。該貸款由424 Fifth資本承擔,只有在424 Fifth資本無法償還時,才會讓We Company承擔債務。交易在2019年2月完成。

2)Devonshire Square

WeWork德文郡廣場項目,來源:WeWork官網

WPI第二筆投資發生在2018年4月,物業是一處叫德文郡廣場(Devonshire Square)的樓群,由13座大樓組成。We Company成立了一家叫DSQ Partners的公司出資10%,TH實業(TH Real Estate)和PFA Ejendomme分別出資45%,並貸款2.4億英鎊,共花費8.26億美元購買。

3)其他

第三、四筆分別是對120 Moorgate大樓和51 Eastcheap大樓的投資,分別花費約4千萬和4800萬美元。第五筆則是花費6800萬英鎊購買了99 Queen Victoria Street大樓。

以上是WPI基金所投資的房產,不排除有漏掉的情況。下面我們來看ARK Master Fund的情況。

(二)ARK

根據招股書,2019年2月,We Company成立了一家有限合夥制的房地產投資與管理公司ARK Master Fund LP,該公司管理的ARK母基金擁有第三方投資者的5億美元認購,和5億美元對將來計劃成立的房地產基金的追加投資。2019年6月30日以前,We Company已向該基金承諾出資1250萬美元,目前,已出資約70萬美元。在2019年的前半年,該基金收購了一家以We Company為唯一租戶的大樓。

在德克薩斯州的政府網站上,我發現這家新公司是2019年1月29日成立的,與招股書不符。其他信息倒是都印證了別處的消息,比如這個第三方投資者就是加拿大投資公司億萬豪劍橋,據5月商業周刊的報導,為 ARK注資10億美元。

而上述的投資項目是德克薩斯州特拉維斯縣奧斯汀市的801 Barton Springs大樓,將在後文詳述。

1)Waller Park Place

2018年11月5日,TheRealDeal報導We Company已成立新的地產基金,取名為ARK,並僱傭REITS老將Wendy Silverstein(最近離職了)擔任ARK基金的首席投資官。該媒體更是報導ARK基金很可能買下一塊4.4英畝的未開發土地。

根據德克薩斯州特拉維斯縣的一份政府文件,2018年12月7日,一塊名為Waller Park Place的地加上隔街相望的一個停車場被交易,面積分別為3.3英畝和1.4英畝。賣方名為Waller Park Land Company,由當地富豪Frank McCourt通過Waller Creek Land Company間接持有,而買方名為Waller Creek Owner LLC,這家公司由We Company間接持有。我還沒有找到它的持有方式。

Waller Park Place地塊,來源:谷歌地圖

這塊土地在當地的關注度很高,在地產論壇skyscraperpage上,有一個 2013年發布的主題,專門討論在該土地上規劃的三棟高樓的項目,說也許會改變當地的天際線。這個主題貼到目前已有44頁的回覆。

我在貼中留言詢問進展,當地人回復我說,這塊地還沒有開始施工,也沒有公布計劃。為什麼沒有開始施工呢?是單純地為了炒地皮嗎?如果是那樣的話,和We Company宣稱的買樓買地改造運營提升估值的目的就不相符了。

據招股書,跟這個項目有關的另一項操作是,We Company在2018年 發行了這塊地的可回購股份,共募集到320萬美元,並在2019年以330萬美元購買這塊地的2.5%的股份。那麼,雖然這項交易的金額沒有公開,我們可以計算出2019年這塊地的估值約為1.32億美元。

2)801 Barton Springs

連TheRealDeal都沒有報導的,ARK Master Fund的下一個項目,就是前文中提到的801 Barton Springs大樓。這樁收購,我在網絡上沒有查到報導。而我是在一份隱秘的政府文件中,發現ARK將這棟大樓用作抵押。

接著,我查到一份摩根斯坦利的貸款合同,上面寫著ARK Master Fund LP借款3450萬美元,以約577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上述大樓。於是我找到大樓在公開信息中的所有方AQUILA的公司的創始人,他確認了該大樓賣給了ARK基金,並簡訊告訴我,這樁買賣完成於今年 4 月。ARK 的出資人億萬豪劍橋沒有回覆我提到這件事的郵件。

We Company與這棟大樓的持有公司籤了20年的租賃合同。經營信息和周邊市場狀況在貸款合同中亦有所披露。

3)600 California

600 California,來源:600 California官網

在房產中介Cleary Gottlieb的網站上,我找到了一個被刪除的頁面,內容是該中介代表高盛,參與了一樁ARK Capital Advisors的收購項目,收購對象是600 California大樓,這棟大樓被WeWork租去了一半,交易在2019年8月13日完成。(根據招股書,上述公司是ARK基金的管理方。)

該頁面也透露了交易金額,高盛提供1億4千萬美元貸款,花旗地產提供1億美元貸款,交易總金額為3億3千萬美元。我曾致電該大樓管理辦公室,接電話的職員告訴我,大樓賣給WeWork的消息他們是在9月初得知的。億萬豪劍橋發言人的郵件也應證了這一交易,郵件中他透露億萬豪參加了在舊金山的房產收購。WeCompany則是從2016年開始租用大樓的。

WeWork買樓當大房東的生意劃不划算?現在我們用更多的數據,仔細地算下帳。

以羅納資本參與的那筆8.5億的交易為例,交易宣布後,2017年11月,羅納資本以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哈德遜灣公司5092萬優先股(合5267萬普通股,9.5美元每股,市場價為8.58美元),2018年7月,WPI接手羅納資本手上的半數股份,以2.48億美元買下羅納資本手上的2573萬優先股(合2662萬普通股9.3美元每股,市場價為8.88美元)。而今年7月,當哈德遜灣公司股價跌到4.8美元左右時,包括羅納資本、WPI在內的數家股東,要求哈德遜灣公司以7.09美元每股的價格回購普通股,此後哈德遜灣公司的股價突增到7.1美元左右。由於哈德遜灣公司的強烈反對,這項交易還沒有完成。

如果此項交易完成,WPI基金將會虧損約6000萬美元。

當然,我不知道,更沒有能力分析ARK/WPI基金的收益情況,只是最近的地產高管及基金負責人相繼離職,是不是因為基金收益不理想呢?奧斯汀的WallerParkPlace土地如果不是為炒地皮而買,空置在那裡,機會成本幾何呢?

前面論述這麼多,前提條件都是:WeWork的基金要賺錢,它當大房東享受溢價的如意算盤才打得響。

目前,「它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WeWork的前任老員工對我說。

四、被傳聞和爭鬥掩蓋的,WeWork產品體驗真的很好

你可能已經看到了很多關於WeWork的新聞吧,有的說這是獨角獸童話的終結,有的說創始人任人唯親、自私自利、品行不端,有的問軟銀為什麼看走眼。從喜劇的角度來說,這是身居高位的人陷入窘境,而且他遠非聖賢,有許多可唾棄、可指摘、可嘲笑的地方,人們發笑並狂歡。

「人家沒有說他產品好不好」,剛離職的前元老員工對我說,告訴我不要試圖反駁外媒對WeWork的批評。的確,外界批評的是管理方式和軟銀對它的估值,並沒有人說產品不好,或者公司裡的氛圍不好。

但它的商業邏輯真的不行嗎?所謂的「社群」、「提升人們的意識水平」,真的要完全否定嗎?我始終抱著這個疑問。

WeWork成都總府路項目,來源:WeWork官網

我來成都總府路WeWork一周了,體驗真的很好。也許公司付給社區經理和清潔人員的工資(即人工費用)真的很高,他們做事相當認真,服務也熱情。清潔阿姨會趴在木地板上撿頭髮,廁所裡的消毒泡沫永遠是充足的,洗手池旁有漱口水、護手霜、雅漾噴霧等。咖啡好喝,啤酒也好喝。我知道這些體驗等於說WeCompany的運營費用高昂,可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空間,確有改變人的精神狀態的功效啊。

精心設計不只是運營和服務,WeCompany養著一支精良的研發團隊,基於建築信息模型做辦公空間的設計與裝修。

我試圖從WeWork前研究部門主管那裡問到技術細節,但他說他討論與 WeWork有關的話題是違法的。於是我只能看他以前的演講視頻,知道他們的技術可以把會員在樓裡的所有活動記錄下來,利用這些數據,分析怎樣利用空間是最好的,比如三人會議室多一點好,還是六人會議室多一點好。這些不起眼的選擇,也許會改變辦公空間的未來呢?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Miguel Mckelvey的角色也常常被忽視,可能是因為他的「首席文化官」(以前是「首席創新官」)的頭銜吧。他是學建築的,他不在乎公司的估值,認真地想讓人們愉快、舒適地在一起生活。

負責地產的前執行副總裁Sean Black在我問及Miguel時說,他對公司有著非常大的影響(tremendous impact),他負責設計空間,在這方面才華橫溢,而Sean認為,設計是建築的關鍵。

負責空間設計的聯合創始人被完全忽視,負責說故事拉投資的聯合創始人被廣泛關注,但這不是媒體的錯,也許可以說,是熱錢的錯。

孫正義相信WeWork可以「提升人們的意識水平」嗎?我願意認為他真的相信。這不妨礙他玩冰冷的資本遊戲,把名聲臭了的聯合創始人請出局。

或許某一天他會把Adam再接回來呢?人犯錯可以改,但少了熱情、熱血的WeWork,是不完整的。

相關焦點

  • Noah's Ark
    But withyou I will make a covenant, and you shall go into the ark, you and your sons, your wife and your sons' wives with you.
  • LinuxGSM方舟生存進化 (ARK)Linux(CentOS) 多通伺服器設置
    1、我們首先在/home/ark目錄下新建一個文件和默認的arkserver2文件名字需要改好,要與後面的一些修改一致內容大致相同,但是我們需要修改內容中的gameservername="arkserver"中的arkserver與創建的文件名一致。
  • Noah's Ark | 諾亞方舟
    It is the traditional resting place of Noah's ark.土耳其最東面一山群,在伊朗邊界附近,海拔約5,168米(16,945英尺),它是諾亞方舟的傳統棲所。My faith is not in Noah's ark.
  • The Story of Noah and the Ark in the Bible
    Do as Noah did and build an ark. Ark in Hebrew is teivah—which also means 「a word.」 Your ark shall be the words of Torah and of prayer, of mitzvahs and of kind deeds.
  • 虎牙天命杯第三日:next與ark宿舍樓大戰,az驚現神操作絲血反殺
    在虎牙天命杯第三日的第三場比賽中next和ark戰隊就為水友們上演了一場經典宿舍樓攻防大戰,更是驚現"萬雷轟樓"的名場面。在比賽進入到了第4階段,身處圈邊的next和ark戰隊陷入到了一場"恐怖對峙"當中。
  • 農村光伏發電是騙局嗎?
    戶用光伏網訊:上周伏妹兒說到,百度搜索光伏,關聯度最高的關鍵詞是「屋頂光伏發電有危害嗎」,那麼關聯度也很高、經常會有人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農村光伏發電是騙局嗎」?太長不看版正規的農村光伏發電產品和項目不是騙局,這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清潔能源;但是,不排除別有用心的人唯利是圖,製造種種陷阱來騙公眾的錢。所以,把握住一個原則:不要貪便宜,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如果真要安裝,選擇靠譜品牌,仔細核實資質,就不會被騙。那麼,作為普通老百姓,該怎麼擦亮眼睛,警惕騙局呢?先來看看光伏都有哪些流派的騙局。
  • 石墨烯產品是騙局嗎 石墨烯現狀分析
    打開APP 石墨烯產品是騙局嗎 石墨烯現狀分析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11-27 16:51:51   石墨烯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卻最難堅硬的物質,是由2004年AndreGeim及其學生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物質,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被科學家稱之為將顛覆世紀的新技術革命。
  • 龐氏騙局盛行百年,你中招了嗎
    四叔說一百多年前出現的龐氏騙局至今還在流行,比如2009年發生的麥道夫詐騙案以及e租寶事件就是妥妥的龐氏騙局。那到底啥是龐氏騙局呢?簡而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的一種騙局。
  • 【揭秘「偽創新】被熱炒的「量子科技」是一場騙局嗎?
    【揭秘「偽創新】被熱炒的「量子科技」是一場騙局嗎? 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12月4日消息(記者夏青)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
  • 你知道嗎?電解水實驗其實是一個騙局!
    電解水實驗其實是一個騙局!你知道嗎?但是現在,又出現了新騙局!那就是,黑心商家上門推銷淨水器,這已經不局限於農村了,包括城市裡的各個門戶。推銷方式就是現場演示電解水實驗!即用一個電解水的裝備,接兩杯水,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自家淨水器過濾後的純淨水,通電後,自來水泛起黃沫,接著出現黑色絮狀物,而過濾後的純淨水只是一點淡黃色。以此來驗證自來水很髒,自家淨水器效果好。
  • 保健品新花樣,破壁靈芝孢子粉竟然也有騙局?
    破壁靈芝孢子粉是一款上市多年的保健品,但論及火熱程度也僅僅是在最近幾年才為人熟知,但隨著破壁靈芝孢子粉的日漸火爆,花樣也是百出,殊不知騙局就隱藏在其中!說到此處,很多人會不理解,一個破壁靈芝孢子粉也有騙局?這麼「玄學」嗎?其實這都是真實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
  • 石油和鑽石,上世紀最大的兩個騙局嗎?
    石油和鑽石,上世紀最大的兩個騙局? 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讓鑽石跟愛情關聯起來了! 但是,你知道嗎?鑽石這東西並不如你想像那麼稀缺,可以說,這玩意壓根就不值這麼多錢! 這,會不會有些顛覆你的認知呢?
  • 好玩吧挖礦騙局續:好玩吧挖礦能長久嗎?好玩吧上市騙局揭秘!
    好玩吧是資金盤騙局這個本質早在去年9月的時候我就已經說過。好玩吧騙局揭秘:好玩吧挖礦能賺錢嗎?要知道,好玩吧是2019年初上線的,比趣步晚一點,至今也1年多了。很多小白奇怪,尤其是對於趣步,環保幣,好玩吧這三個老牌資金盤。
  • 王傑帶領到新WMHC是一場騙局!
    QTEC是真實的嗎?WMHC為何中籤率如此之高?打新幣是空氣幣嗎?與你相不相符合: 11月中旬,一個人加了我,他說他看了我之前發表的數字貨幣騙局解析,懷疑自己投資的數字貨幣平臺有問題,問我他和他朋友投資的GD token交易所真的是騙局嗎?找他要來平臺官網查看完並了解了他的受騙經過以及跟老師的聊天記錄以後。我告訴他這個GD token交易所肯定是騙局的。
  • 「石墨烯電池」是一場騙局?
    打開APP 「石墨烯電池」是一場騙局?      石墨烯之最:電阻率最小、最硬與柔韌性最強的材料   石墨烯電池是一場騙局嗎   這個首先是定義的問題。   現在能應用的電池實際準確稱呼應該是石墨烯基電池,就是是鋰電,鉛酸電池等眾多可充電電池加入石墨烯材料可以提高電池壽命和充放電性能,所以說石墨烯基電池不是騙局。但是被廣泛利用可能還過早,而且不排除有人利用石墨烯做成騙局。
  • 科普:鑽石這麼貴,真的是騙局嗎?
    前幾天去看了看鑽戒,驚嘆一個8萬的鑽戒比2萬的閃多了之餘,男朋友給我科普,鑽石」有市無價「,而且人人都想要的鑽石其實可能並沒有那麼貴、稀缺,所謂「鑽石騙局」一場。今天我們也來研究一下這個奢侈品,為什麼騙局?到底怎麼看鑽石?為什麼二手鑽石遠遠不如二手黃金值錢?
  • 「水氫發動機」是又一次「水變油」騙局嗎?
    對此,有的網友認為,「這個發明要是成功了,諾貝爾獎都配不上」,有網友認為,「這是永動機嗎?」,也有網友表示「這其實是一場騙取補貼的騙局」。要知道這個時間點,是青年汽車集團宣布布局新戰略沒多久。據新京報報導,青年汽車曾在浙江海寧、江蘇連雲港、貴州六盤水等多地設立青年蓮花乘用車項目,但均未有一家成形,汽車項目毫無進展。與此同時,因耗費巨資欲收購瑞典薩博汽車未果,青年蓮花因資金鍊不足,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
  • 50多年過去了,美國登月是世紀騙局嗎?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姆斯特朗以及奧爾德林成為世界上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類,月球上留下人類的腳印清晰可見,這是繼蘇聯加加林成功飛入太空之後首次完成的世紀之舉,距今已經50多年過去了,在這期間美國沒有提及登月之事,難道美國當初登月是一個世紀騙局嗎?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 「水氫汽車」是一場純粹的騙局嗎?
    水氫汽車到底是純粹的騙局還是顛覆行業的新興技術?氫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如何? 這一切還要從發展清潔能源的動機開始說起。
  • 光伏補貼最新消息 農村光伏發電是騙局嗎?
    那麼,對於光伏發電最新消息,大家都了解嗎?現在補貼是多少呢?還有,有人說農村光伏發電是騙局,究竟是不是呢?光伏發電據悉,中國的光伏發電正朝著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穩步邁進,而各省市也非常重視光伏行業的改革,在補貼方面想出政府、企業與用戶三贏的政策。小編了解到,浙江省光伏補貼新政落地已久了。那麼,浙江省對於光伏補貼的標準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