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氫汽車」是一場純粹的騙局嗎?

2020-12-01 cnBeta

2019年5月23日,南陽日報頭版發文《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市委書記點讚!》。文章稱,水氫發動機在南陽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該新聞一經報導,立刻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質疑聲此起彼伏。水氫汽車到底是純粹的騙局還是顛覆行業的新興技術?氫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如何?

這一切還要從發展清潔能源的動機開始說起。

南陽「水氫汽車」報導截圖

全球變暖趨勢加劇 新能源技術加速發展 

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區區0.04%,卻扮演了「地球空調」一般的重要角色。二氧化碳仿佛一層溫室薄膜,將來自太陽的熱量蓄積在地表,延緩其向宇宙空間逸散的速度。

如果缺乏這萬分之四的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從現在的14℃降低到-19℃,人類能夠生存的地域面積將大大縮小,如今的中高緯度地區可能都將變成冰雪覆蓋的不毛之地,可見相當微小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對地表溫度造成強烈影響。

然而,近一百多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經達到1750年的140%。照此趨勢預測,2100年左右,地球平均氣溫將在2000年水平的基礎上增加0.3~4.8℃。 

時至今日,科學界的主流觀點已經明確了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生活中對化石燃料的過分利用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和地球氣候變暖的直接誘因。

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飼育家畜過程中其消化道排出的甲烷,以及人工合成的氯氟烴類製冷劑是當前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歷次報告書中關於全球變暖趨勢的評價,作者供圖

從上圖可見,IPCC從1990年第一次發布報告到最近公布的第五次報告,關於人類活動是否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這一命題在認識上是不斷深化的。

在這一背景之下,各種新能源技術也加快了各自的發展步伐。以碳排放大戶,汽車行業為例,先後誕生了混合動力車、純電車、氫能源車等等技術路線。

混合動力車不存在續航焦慮,通過插電式電池組或者被動動能回收系統提供的額外能量,與發動機並行的電動機系統可以在低速時提供主要動力,大大減少燃油消耗,從而實現減少排放的目標。

純電車在現階段雖然存在明顯的續航焦慮,但本身可以做到零排放。氫能源車以豐田旗下Mirai作為代表,理論上不存在續航焦慮並且實現零排放,但加氫站網絡體系目前仍然需要進一步建設。

幾種典型溫室氣體的佔比、性質、來源以及暖化係數比較,作者供圖

我們還要多久才能駕駛氫能源電池車上路? 

雖然在純電車方面發力較晚,存在感不足,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另外一條技術路線——氫燃料電池車方面,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4年底,豐田公司開始在日本銷售旗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這款被命名為「Mirai」的車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首個商業販售的氫燃料電池車款。其名稱「Mirai」取自日語單詞「未來」(字形與漢字相同,日文羅馬音mirai),彰顯日本對未來實現氫能源社會的信心和期待。

「Mirai」的實車照片和車內布置的儲氫罐,來源:見圖

作為世界上目前唯一量產的氫能源車,Mirai與傳統汽車有著很多的顯著差異。

首先,動力模塊為氫燃料電池,這意味著該車不搭載傳統燃油車或者混動車的內燃機引擎,而是直接利用氫燃料電池組提供的電能驅動電機來產生動力。

其次,能量來源為氫氣,車輛首先需要在加氫站加注氫氣後才能運行,氫氣將會儲存在車內的儲氫罐中。加注過程僅需3分鐘,續航裡程可達650千米。

最後,Mirai的能量來源決定了其必須依賴於充分建設的加氫站體系才能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而與遍布城市各處的加油站相比,加氫站分布密度在現階段顯然嚴重偏低。

此外,由於氫燃料電池唯一的排放產物是水,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車類似,都可以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加上續航能力優秀,不存在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即便技術難度高於純電車,氫燃料電池車仍然是新能源車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雖然現有的氫氣獲取途徑仍然可能消耗大量電力,但隨著再生能源電力等相關技術的進步以及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一個立足於不依賴於化石燃料的未來氫能社會將很有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前得以實現。

南陽水氫汽車是一場徹底的騙局嗎? 

這次爆出的水氫汽車,其實最近幾年屢有報導,相關企業在各地爭取投資和政策扶持也屬於正常的商業運作。

與已經相對成熟的氫能源電池車相比,水氫汽車最大的賣點在於所謂的直接以水制氫,燃油車加油,水氫車加水。相關企業宣傳水氫汽車將從根本上解決氫能源車短期內加氫站不足的重大問題,從根本上顛覆現有的行業格局。

理論上來看,水氫車的技術路線確實說得通,沒法像否定永動機一樣徹底否定水氫車存在的意義,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技術成熟度,或者說是商業上的可行程度。

水氫車宣稱可以將注入水箱的水轉化為氫氣,然後再給氫能源電池組提供反應原料。這個技術路線如果單純從能否實現的角度來看,其實一點不複雜,而且完全可行,純粹是中學化學範疇之內的技術,跟高科技根本不沾邊。

以該路線的核心,水箱中發生的水制氫過程為例,企業負責人號稱這一過程的關鍵是某種高性能催化劑。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根據媒體報導結果,該企業所稱的催化劑實為金屬鋁,也就是說制氫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水和金屬鋁發生反應釋放氫氣的過程。首先,金屬鋁在這個反應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是催化劑。其次,鋁和水的反應過程在正常條件下極為緩慢。最後,反應生成的產物如氫氧化鋁如何處置? 

幾種常見的制氫技術總結,可見能夠同時實現低成本無排放的技術尚不存在,人類邁向氫能社會的路途依然漫長,作者供圖

從公開報導我們也可以看出,該技術目前只在卡車一類大型車輛上進行了運用。

我們不必討論網上公開的信息是真是假,單說在卡車上安裝這樣一套類似的裝置,實際上一點技術難度都不存在。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讓這臺卡車擁有和普通燃油車一樣的動力性能、續航能力、安全性以及維護便利性?且不說這之後的系統小型化了。 


水氫燃料車照片,來源:媒體報導

回到我們這個小結最初的疑問,南陽水氫汽車項目是一場徹底的鬧劇或是騙局嗎?從目前披露的情況和信息來看,我們不得不說這個可能性很大。而且,這也是整個國內學術共同體和業界相關人員的共同看法。

當然,我們看到這起事件在媒體和公眾的廣泛參與下,熱度已經持續走高。相信經過廣泛的質疑和討論,真相會浮出水面。

相關焦點

  • 還在嘲笑南陽水氫汽車?武漢弘芯不就是加強版水車騙局再現嗎!
    水氫車報導 南陽水氫汽車,成了這座城市負面標籤之一,浙江商人龐青年依靠水氫汽車技術獲得了南陽市消息傳出後,全國譁然,加水就能跑,這不是多年騙局的重現嗎,更何況還有那句著名的「歪瑞古德」更是流傳甚廣。這裡還是要為水氫車說上一句,從原理上講,並不是純騙局,加水就能跑確實是真的,只不過是要消耗中間媒介,這個媒介物質的成本才是根本水氫車能否成功的關鍵,但是可悲的是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個關鍵。不出一年,加水車就成了南陽負面標籤,也成為招商引資急功近利的負面典型。
  • 水氫燃料汽車有可能嗎?我們能找到傳說中的催化劑嗎?
    您認為南陽的「青年水氫燃料車」屬於重大技術突破,還是一場科學騙局?很多朋友認為這其中有兩個問題點,一個是氫燃料電池鉑電極的一氧化碳中毒很難解決,另一個則是氫氣的製取,對於氫能源汽車來說,儲氫罐解決了氫的來源,因此鉑電極才會被大家所關注,因為重點在燃料電池上!但"青年水氫燃料車"是直接加水,現場制氫,然後再氫燃料電池,在這些環節中,制氫工藝成本是最高的!
  • 水氫汽車的出現,到底是技術突破還是江湖騙術?
    但青年汽車董事長出來回應道:水氫燃料汽車技術成熟,可不是瞎編!官方辯解對於水氫發動機,青年汽車官方如此解釋:水氫燃料車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就能跑,而且續航裡程還不短,500公裡不在話下,再發展一下1000公裡都有希望。在水氫發動機內裝有特殊裝置可以把水轉化成了氫氣,繼而用氫氣推動汽車行駛。
  • 南陽青年水氫汽車是騙局嗎?
    這個新聞馬上刷屏朋友圈,引起了網友的各種調侃和質疑:違背能量守恆定律的「永動機」和「水變油」重出江湖啦!氫能源汽車目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大熱方向,前段時間股市中的氫動力概念股大漲,南陽日報報導後這些概念股又跟風大漲。氫動力這種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可是並不是說直接加水就能分解出氫原子。
  • 水氫汽車加水就能啟動騙局揭秘 龐青年是誰真實身份資料
    從資料來看龐青年是青年汽車公司董事長,資產據傳上十億元,但龐青年多次被列入法院執行人名單,在信譽這方面,龐青年似乎不太讓外界信服。水氫汽車加水就能啟動騙局揭秘  當地《南陽日報》報導所稱的水氫汽車「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是引發質疑的關鍵,這一違反基本常識的報導描述,讓人們不由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變油」鬧劇。
  • 「汽車界瑞幸」被做空,氫能源汽車是一場騙局嗎?
    尼古拉,英文Nikola,是做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汽車公司。 丨Hindenburg Research:尼古拉是一場騙局 今年9月8號,底特律老大通用汽車宣布與尼古拉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用汽車會將自己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到尼古拉的車裡,尼古拉的皮卡車將在通用的工廠生產,省下了自己建廠的錢。
  • 「水氫發動機」是又一次「水變油」騙局嗎?
    隨後,涉事企業青年汽車集團及其董事長龐青年陷入了輿論漩渦。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才能將水轉換成氫氣。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並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看似嚴謹的宣傳,事實上有很多不符合科學。
  • 水氫汽車、區塊狗、滴血檢測……這些奇葩項目背後的「技術騙局」
    曾經名噪一時的「水氫汽車」——青年汽車終於在一片質疑聲中行至終局。 近日,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宣告破產。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因青年汽車的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規定,已於2019年10月21日裁定終結青年汽車破產程序。
  • 「水變油」的鬧劇,21世紀翻版「水氫汽車」又重新演了一次
    (3)龐青年的「水氫汽車」的基本原理龐青年的「水氫汽車」與氫燃料電池車不同,也可以說「水氫汽車」是搭載「水氫發動機」的汽車。(4)龐青年的「水氫汽車」不是高科技,也不具備技術和經濟的可行性「水氫汽車」宣稱可以將注入水箱的水轉化為氫氣,然後再給氫能源電池組提供反應原料。這個科學技術原理是很簡單的,純粹是中學化學範疇,跟高科技根本不沾邊。這個技術原理在實驗室是完全可行的,可以稱之為科學技術實驗。
  • 汽車不需要油只用加水就能行駛?「水變氫」確定是騙局,別被騙了
    裡面的內容概括一下就是:水氫發動機在南陽市下線,車載水就可以實時製取氫氣,所以車輛只需要裝水就可以行駛。而實施發明這個項目的公司是【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的負責人龐青年稱他們公司生產了全球水氫燃料車,只加水,不加油,不充電,續航超過500公裡。
  • 汽車加水就能跑?水變油的騙局為何能一再侮辱我們的智商
    2017年8月21日,龐青年高調向外界宣布,青年汽車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那一天,龐青年把多家媒體請到了浙江金華總部,向大家親自演示自己的「氫燃料技術」,號稱只要手裡有瓶水,汽車就能跑不停。然而龐青年的這個「水變氫」技術早在兩年前就被廣泛質疑,南方網曾經刊發報導《加水就能跑1000公裡 青年水氫燃料車還騙得下去嗎》揭露其騙局。
  • 「水氫汽車」是技術鬧劇 還是龐青年的老賴騙局
    近日,龐青年和他的「水氫汽車」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討論水制氫技術的,和起底龐青年「老賴」背景的不相上下。面對水制氫技術的質疑,龐青年回應「任何新技術出來都要受到質疑。」而讓人感慨的是,龐青年9次政府合作8次失敗,被法院列被執行人30餘次,身負巨額債務被執行消費限制,如此人物還能繼續接觸政府,拿到巨額投資,真是比「加水就能開」的車還神奇。
  • 龐青年水氫汽車被質疑「水加油」騙局,多次圈煤圈地騙補成老賴
    但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裡,無數個靠國家政策補貼和地方政府支持的造富故事正在上演。1 南陽政府給錢給地水氫燃料汽車曾是龐青年的翻身武器。2017年8月陽光明媚的一天,青年汽車集團下線了全球第一輛水氫燃料汽車,「這個項目的研發投入,企業裡一個人都不知道,甚至連老婆都不知道」。
  • 富氫水到底是不是騙局?
    富氫水到底是不是騙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氫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氫氣在常溫下是一種極易燃燒,無色透明、無臭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早在1975年和2001年就有關於氫氣抗氧化的報導,至2014年已經有63個疾病類型被證明可以被氫氣有效治療。
  • 20年前的「水變油」驚天騙局,青年汽車有樣學樣瘋狂行騙?
    王洪成當眾表演「水變油」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兩名記者發了一篇半版的文章,題目是《水真能變成油嗎?》其實,這是一起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在美國被揭穿的偽科學騙局,當時連美國總統威爾遜和汽車大王福特都親眼見到過「水變油」的表演,後來騙局敗露了。軍國主義時代的日本苦於能源不足也開發過這個項目,後來真相大白,山本五十六大怒,殺掉了愚弄帝國海軍的騙子。不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網絡上鼓吹「水變油」並非偽科學,實在可嘆。
  • 一氧化二氫騙局震驚美國小城 其實是水的化學式
    麥吉爾  據《洛杉磯時報》14日報導,一種叫做「一氧化二氫」的「不明化學物」近日把加州亞裡索維耶荷市攪了個雞犬不寧。因為網上消息風傳,人一旦大量接觸「一氧化二氫」,就將引發人體嚴重的「醫學問題」,甚至會「致人死亡」。
  • 水氫發動機是怎麼回事,是新世紀「水變油」騙局嗎?
    這個用「水氫發動機」驅使的汽車,據說是車裡面有特殊的裝置,把水轉化為氫氣,然後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給汽車供能。據《新京報》的報導,「水氫發動機」的發明人曾說不充電、只加水,車輛續航能幾百上千公裡。如果能帶上更容易存儲的能量載體,在汽車上現場制氫,現做現用,也就迴避了氫存儲運輸的麻煩。這個路子可不是忽悠,而且是近來的大熱門,會吸引很多投資。這次報導的這個水氫發動機,就是湊的這個熱鬧。然而,水制氫的過程中,水只能是氫元素的來源,不能是能量的來源。從水制氫,必然需要消耗能量。
  •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水變氫僅停留在實驗室不可能量產
    「『水變氫』必須要有外部的能量才能有動力,否則就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5月24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教授對上遊新聞記者說。5月23日,《南陽日報》刊發了一篇名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
  • 從「水變油」「永動機」「打磨芯」到「水氫汽車」,百姓變聰明了
    這兩周,「水氫汽車」的消息刷爆了網絡。來自南陽市的報導稱:水氫發動機在河南南陽市正式下線, 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南陽市的領導還要求全市「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氫能源是具有革命性的清潔能源,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提升站位、高度重視,做大做強氫能源汽車產業」。
  • 水動力車能製造嗎?科學家:水裡的氫可以提取,多家廠商製造過
    比如水動力車,就有多家廠商造過。如果進行嚴謹的科學求證,我們的確是能夠從水裡面分離出氫和氧,而以現代科技進行能源的轉換,就是將氫燃燒以提供足夠的能源。科學家對此進行了驗證。最早的水動力車記錄是在1935年,據《達拉斯晨報》的一篇報導,一位加裡特的發明家展示了一款水動力汽車,然而他的專利並沒有讓任何的車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