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界瑞幸」被做空,氫能源汽車是一場騙局嗎?

2020-11-22 騰訊網

全球風口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偵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現在科技成了大熱門,熱門領域往往更熱鬧,連騙子都愛趕時髦。

2020年的一個大趨勢是:在特斯拉的成功示範帶動下,全世界都掀起了新能源汽車的浪潮。

特斯拉我們都很熟悉了,是做純電動汽車的。不過最近另外有一家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尼古拉公司。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在交流電發電機做出了偉大貢獻的物理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這位科學家的名字正好是這家公司的名字。尼古拉,英文Nikola,是做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汽車公司。

有個小八卦:本來尼古拉公司也想用「特斯拉」作為自己公司的命名,只不過被Elon Musk搶先一步註冊了,所以只有用「尼古拉」作為公司的名字了。

尼古拉這家公司成立於2014年,產品線主要專注於重卡、皮卡這樣的大車領域。2020年6月,尼古拉在納斯達克上市,從創辦到上市僅用了6年時間,這甚至超過了特斯拉的上市速度。儘管它至今未生產出一輛汽車,但投資者的追捧曾一度讓這家公司的市值超過福特。

從成立到19年底,尼古拉一共虧損了約1.9億美元。去年年底,公司剩餘現金8600萬美元。上市前尼古拉獲得了5億多美元融資,和國內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普遍200億人民幣左右的前期投入相比,這個融資數額也小得多。當然,尼古拉選擇的是皮卡和重卡領域,可能對於資金的需求沒有乘用車高。

丨Hindenburg Research:尼古拉是一場騙局

今年9月8號,底特律老大通用汽車宣布與尼古拉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用汽車會將自己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到尼古拉的車裡,尼古拉的皮卡車將在通用的工廠生產,省下了自己建廠的錢。今後尼古拉可以使用通用汽車的技術和產能,相關成本能夠省下50億美元;而通用汽車能獲得尼古拉20億美元的股票。

雖然有點兒奇怪,尼古拉自稱擁有的正是氫燃料電池技術,而且他們的CEO Trevor Milton宣稱將用這項技術挑戰特斯拉。不過看來股市中跟風者才是大多數,消息出來後,華爾街投資者普遍看好這個合作,當天兩家的股價都漲了:通用汽車股價漲了9%,尼古拉盤中一度飆升45%。而特斯拉卻暴跌21%,創下上市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市值一度縮水了800億美元。

沒想到轉折點很快就出現了。就在尼古拉與通用汽車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兩天後,做空機構Hindenburg Research發布了一份做空報告。報告裡抨擊尼古拉公司所謂的氫燃料汽車「是一個複雜的騙局」,而且該公司並不擁有關鍵的氫燃料技術。報告的首頁寫道:

「我們已經收集了大量證據,包括電話錄音、簡訊、電子郵件和照片,來證明公司創始人Trevor Milton說的數十項謊言。此前,我們從未在這麼大規模的上市公司中,見識到如此高水平的欺騙水平。」

簡單說就是:尼古拉在吹牛,就是汽車界的瑞幸咖啡。尼古拉公司股票當天下跌8%,第二天因為創始人Milton未能按照此前在Twitter上的承諾進行反駁,選擇了沉默,公司股價再跌15%。彭博社和《金融時報》的進一步核實證實了報告中提出的一些細節。

做空報告裡提到了不少令人信服的細節。比如尼古拉創始人Milton在今年7月說他們在德國已經有5輛卡車下線了,但實際上負責卡車生產的博世公司卻證實,沒這事兒。

還有,在尼古拉發布的宣傳視頻中,氫燃料電池卡車甚至都沒有安裝動力系統,是一個假模型,靠從山坡上滑下來,讓觀眾以為這是真車在路上跑,從而完成了一系列的拍攝。

還有尼古拉聲稱核心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但是一些關鍵部件比如逆變器,是從別的公司那裡購買的,還用膠帶把對方logo遮住了。

隨後,尼古拉公司官方雖然對報告裡的部分細節做了一些解釋,但是解釋顯得比較牽強,甚至可以說蒼白無力。比如公司解釋說:拿原型車代替真車,確實是為了廣告效果,但我們從來都沒說過廣告裡的是真車啊。還有:在研發階段用別的廠商的零部件很正常,等車真正開始量產我們再用自己的。也就是說,公司間接承認了宣傳視頻裡的卡車並不是真車,也承認了當時展示的關鍵部件不是自己研發的。

現在美國司法部和證監會都已經對這份報告的內容展開調查了,從法律的角度看,Nikola到底算不算欺詐,等裁決結果就好了。

被做空這段時間,尼古拉被負面新聞纏身。有媒體報導,在美國的工廠破土動工之後,幾乎沒有任何在建設的跡象,媒體上還上傳了用無人機拍攝的工地照片,工地上僅看到少數車輛,建設工地的活躍程度遠不及人們當初在特斯拉建設超級工廠上看到的場景。

還有大批的投資者開始向亞利桑那州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尼古拉虛假陳述誤導投資者,誇大技術能力。

丨離職風波

但風波還沒有結束。9月21日周一,尼古拉公司創始人Trevor Milton辭去CEO和執行董事長的職務,由已擔任尼古拉董事的前通用汽車副董事長Stephen Girsky接任執行董事長。

消息過後,尼古拉股價當天收跌19.3%。但自此前做空報告發布以來,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35%。

儘管尼古拉官方表示:Milton是自願辭職的,他將繼續作為公司的最大股東之一,但對公司未來的管理沒有發言權。消息人士稱辭職決定是為了保護公司及其投資。

但這很難讓人不去腦補另外一種可能:辭職可能並非出於自願,或者覺得Milton應該是做了什麼錯事才不得不離開。

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尼古拉被做空後,摩根大通站出來為尼古拉辯護。而尼古拉創始人離職後,摩根大通聲明說:繼續維持對尼古拉的增持評級,但將尼古拉2021年目標價從每股45美元下調至41美元。

除了摩根大通,通用汽車也為尼古拉進行了辯護。通用汽車CEO Mary Barra表示:我們在與尼古拉達成合作之前進行了盡職調查,對雙方未來的合作抱有信心。

為了證明騙子不是騙子,看來摩根大通要把自己的信用都搭進去了。而作為汽車領域的專家,通用汽車如此力挺尼古拉,讓我不得不懷疑尼古拉之前已經和通用有了深度合作,通用要力保自己受騙的真相不被戳穿,只好把自己的技術拿出來拯救尼古拉了。

你看,這都是騙子的老套路,最重要的就是要拉有信用的企業合作,一旦把他們騙上船,他們就會自覺維護騙子的利益,並用自己的信用為騙子背書了。

這在矽谷另一個臭名昭著的騙子公司Theranos的故事裡也出現過。

最後來說說新能源產業,為什麼氫能源不是未來。

目前來看,在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浪潮中,純電動車佔到了絕大多數比例,尤其是特斯拉在純電車電動機效率、續航裡程等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也鼓勵其他廠商布局純電車,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這個產業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到純電動的開發中來。

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一批廠商和科研機構研發氫燃料或者氫動力汽車。當然,燃料電池的技術確有一定成熟度,但比鋰電池的產業化程度仍然相去較遠,更別說氫的製備、運輸和大量加氫站的建設都是巨大的問題了。

不過中國的騙子更有甚之,甚至宣稱「靠水提供燃料就能夠驅動汽車」。我們早說過,民間科學家的時代結束了,如果不是民科,一定是論文在產品前面,如果能方便快捷地分解水製造氫供車輛使用,文章應該都能登上Nature、Science這樣重量級雜誌的封面了,如果啥文章都沒有,上來就說自己技術突破,九成是騙子。中國的騙子們不懂科技就能行騙,還是因為中國懂科技的人太少啊!

當然,尼古拉也不是多麼高明的騙子,他們的CEO任命了自己的弟弟做負責研發的營運長,而他弟弟從來沒有任何燃料電池甚至汽車業的經驗,原來是在夏威夷做裝修生意的。你看,如果國外投資者們懂點兒我們總結的科技企業的雙長制的規律,也不會被騙得那麼慘。

尼古拉公司正在等待美國證監會的裁決結果,很多人都在關注最終的消息。不過我倒認為,是不是騙子都不重要了。因為電動車已經是大勢所趨了,氫能源撐死是大車廠的儲備技術,或者在政策的支持下做一些大型交通工具的試驗。在整個汽車產業向電動車轉型的歷史潮流面前,一個企業是不可能阻擋的,也就是說,不管一家企業多優秀,整個產業都不可能為氫能源做配套了,結局早就定了。

最後,一連串氫能源的問題都在提醒我們,中國好不容易扶植起來一個電動車產業,必須要持續扶植,集中所有的產業力量和資源,加大投入、不斷取得突破。政策上千萬不要搞什麼氫能源,自己拆自己臺。

相關焦點

  • 「水氫汽車」是一場純粹的騙局嗎?
    水氫汽車到底是純粹的騙局還是顛覆行業的新興技術?氫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如何? 這一切還要從發展清潔能源的動機開始說起。
  • 日產正式宣布,停止開發氫能源汽車,氫能源汽車就要不行了嗎?
    就在不久前,日產宣布將停止與福特及戴姆勒公司的開發氫能源的汽車電池項目,將自己的發展重心變為電動車,IDC也預測在今年的時間裡,將會是電動車的天下,電動車以及電池的生產廠家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按照日系車的風格,他們不是應該更主張氫能源汽車嗎?
  • 氫能源汽車為什麼發展緩慢?
    我國對氫能源汽車的研究和推廣有很長的時間了。從上世紀就已經開始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的一種進行研究和推廣。只不過在很長的時間內,氫能源汽車一直被以電動車、CNG汽車等壓制,不受到重視。隨著最近國家對氫能利用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氫能源汽車又再一次的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各種各樣的氫能汽車都走向了前臺。有些汽車已經可以實際應用了,有些氫氣汽車比如使用水氫的青年汽車最後變為了一場鬧劇。我國的氫能汽車為何始終發展緩慢?當前阻礙氫能源汽車推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成本、基礎配套設施和技術。
  • 氫能源汽車強勢崛起
    作為氯鹼制氫的龍頭企業,鴻達興業打響了中國液氫商用的「第一炮」,投建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生產出高純度液氫並實現了液氫的遠途運輸,通過和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等國際巨頭合作,進一步提高技術,成功打造了氫能源製造、儲存和運輸的上遊全產業鏈,為氫能的產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此,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技術鏈條完全打通。
  • 青年汽車破產 「龐」氏騙局收場
    據天眼查顯示,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6月19日,註冊資本3.26億元,法人代表、董事長為龐青年。  這並不是龐青年旗下公司的首次破產。在此之前,龐青年旗下的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也被法院判決破產,人民法院公告網今年7月披露,因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的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依照規定於2019年6月17日裁定終結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破產程序。
  • 衰敗的氫能源,分析氫能源的利弊,看它是如何被電動汽車打敗
    文 Adam Kaslikowski在為了取代傳統燃料的路上,電力和氫氣曾經是旗鼓相當的隨手,但是現如今電動汽車逐漸擴大了市場佔有率,而氫燃料汽車卻默默無聞發展停滯,到底是什麼讓氫氣落選,氫氣真的是失敗的嗎?
  • 水氫燃料汽車有可能嗎?我們能找到傳說中的催化劑嗎?
    您認為南陽的「青年水氫燃料車」屬於重大技術突破,還是一場科學騙局?很多朋友認為這其中有兩個問題點,一個是氫燃料電池鉑電極的一氧化碳中毒很難解決,另一個則是氫氣的製取,對於氫能源汽車來說,儲氫罐解決了氫的來源,因此鉑電極才會被大家所關注,因為重點在燃料電池上!但"青年水氫燃料車"是直接加水,現場制氫,然後再氫燃料電池,在這些環節中,制氫工藝成本是最高的!
  • 一個「青年汽車」倒下了 警惕下一個氫能源「神車」爬起來
    至此,氫能源「神車」的鬧劇,終於走向尾聲。但是氫能源的故事卻沒有結束。1從「客車界明珠」到「水氫車鬧劇」因「水氫汽車」備受質疑的青年汽車,也曾有過一段高光時刻。2警惕下一個氫能源「神車」拋開青年汽車的「水氫車」鬧劇不談,氫能源汽車近年來備受關注。「我認為(氫燃料電池)非常愚蠢。」
  • 兩會之後 投資122億的國內首個綜合性氫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奠基
    其中一期預計總投資57.74億元,佔地829畝,將於2021年前建成投產,設計產能為:年產燃料電池及系統集成3萬套、鎂基鋰電池集成9萬套/50KW、新能源重卡專用自動變速箱15萬套、氫能源重卡4萬臺。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是目前國內第一個綜合性的氫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
  • 現代的氫能源汽車NEXO 會是未來汽車的最優解嗎?_易車網
    在今年最後一場汽車大戲廣州車展上,現代展示了一臺氫燃料電池車型NEXO。不過似乎大家對它的關注並不高,因為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全新名圖,而且氫燃料能源目前在國內沒有什麼市場,更沒有多少自上而下的傾斜。
  • 氫能源和純電動汽車,誰更香?
    1 背景2020年9月26日-10月5日北京國際車展,豐田汽車展示它最新的氫能源車MIRAI,吸了不少媒體和關注的眼球。這標誌著我國綠色能源消費領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中不僅說明了純電動的發展規劃,也將氫能源納入了規劃內容,這也是氫能源汽車發展非常重要的裡程碑事件。
  • 日產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行不通了嗎?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宣布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將力量集中於發展電動汽車。另外,根據IDC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多家權威機構近日預測2021年不但將是電動車行業在疫情中恢復的一年,也將是電池生產商產能建設提速的一年。一方面日產停止氫燃料電池,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是不是已經行不通了呢?
  • 氫能源汽車為什麼受熱議?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近兩年汽車圈裡關於新能源汽車討論的比較火熱的話題氫能源汽車是其中一個,並且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布局這一類型汽車的推出,希望可以在以快速的時間搶在別人前面佔領市場。那麼究竟什麼是氫能源汽車?又為什麼這麼受關注呢?
  • 我省首批本土氫能源電動汽車開來了
    從充電2小時到加氫僅需6至10分鐘,氫能源電動汽車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又提升了一大步,這一步可以到達320公裡以外的地點。「很高興很驕傲,但更多的是如履薄冰,我們要不斷進步才不會退步。」山西德志時代新能源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喻志遠說道。8月8日,山西省自主研發生產的首批氫能源電動汽車,在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下線,標誌著山西本土汽車產業進入「氫時代」。
  • 氫能源汽車無法量產有哪些瓶頸?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的逐漸明朗,各種品牌下的新能源車型紛紛推出,而且種類眾多,而另外一種形式的新能源車型也逐漸開始在市場出現,有人甚至斷言,這種新能源車型比電力驅動還要乾淨,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他就是氫動力能源汽車,到底在未來他能否超越純電動汽車呢?
  • 中日韓大力推廣氫能源汽車是為何?
    中日韓大力支持氫燃料電池是因為都看到了氫燃料的潛力,氫能源是真正的清潔能源,而且其開發價值比較高,但是目前受限於成本和技術原因,並沒有讓氫燃料電池成為主流,主要是目前條件還達不到。氫來源廣泛,可以從甲烷、煤炭、水,甚至垃圾中獲取。
  • 首爾氫動力計程車投入運營,氫能源汽車會是下個風口嗎?
    從龐青年的水氫發動機到韓國氫動力計程車,短短半年時間裡,氫能源兩次登上熱銷,代表了國內群眾對於氫能源的關注。今天,我們就借著首爾氫動力計程車運營的事件,來聊聊關於氫能源的那些事! 氫動力會成為新能源發展下一個風口嗎?
  • 「水氫發動機汽車」最新進展:還需改進完善!還原「永動機」真相
    報導還稱,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在調研該氫能源汽車項目時為之點讚。此文一出,迅速傳遍網絡,引發熱議。此事一出,外界均在關注青年汽車是否存在騙取政府投資的情況,使用企查查查詢該公司發現「青年汽車集團」的累累劣跡。不過就在大眾紛紛質疑技術的現實性的時候,當時有報導南陽市工信局曾回應稱:「水氫發動機下線」一事系當地記者報導有誤。
  • 日本氫能源汽車即將量產,幾點看清優缺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節能環保日益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各種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就在前不久日本某汽車公司宣布,氫能源汽車即將量產,一石激起千層浪,眾所周知,我們國內在大力的發展純電動汽車,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麼氫能源汽車有什麼優缺點呢,能夠吸引大眾的眼光。
  • 一個「青年汽車」倒下了,警惕下一個氫能源「神車」爬起來
    12月1日,浙江金華宣傳部門回應媒體稱,已接到青年汽車預重整的報告,具體方案預計12月初可以確定。此外,員工基本工資保障將在春節前發放到位。一年前的2019年11月,人民法院網發布公告稱,因青年汽車的破產財產已分配完結,於2019年10月21日裁定終結青年汽車破產程序。至此,氫能源「神車」的鬧劇,終於走向尾聲。但是氫能源的故事卻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