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大力支持氫燃料電池是因為都看到了氫燃料的潛力,氫能源是真正的清潔能源,而且其開發價值比較高,但是目前受限於成本和技術原因,並沒有讓氫燃料電池成為主流,主要是目前條件還達不到。氫來源廣泛,可以從甲烷、煤炭、水,甚至垃圾中獲取。因此,資源匱乏的日本將氫視為提高能源安全的主要途徑。而我國的電力來源百分之七十多也是來自於火力發電,要想改變能源結構,也需要氫燃料電池的介入。
一些專家還認為,氫燃料汽車的續航裡程和加氫時間與燃油車相當,然而電動汽車需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充滿電且續航裡程也只有幾百公裡。目前電動汽車的短板就是續航問題以及報廢電池的處理,仍然是環境汙染的重要來源。
關於三個國家的目標,到2030年,中國希望投入使用的燃料電池汽車數量超過100萬輛。但是,目前只有1500輛左右,且大部分是公共汽車。要想讓氫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千家萬戶還是有很長的路。
日本汽車市場的年銷量為500萬輛左右,該國希望到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從目前的3400輛增至80萬輛。
韓國的市場規模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它設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路面上行駛的燃料電池汽車達85萬輛。但截至2018年底,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仍不足900輛。
氫能源汽車的現狀:日本的豐田汽車推出了Mirai轎車,但全球銷量不足1萬輛。現代汽車去年3月就推出了Nexo跨界車,全球銷量只有2900輛左右。
中國的製造商是上汽和吉利,目前應用比較多的仍然是公交車,在一些機場內投入使用的有一些接駁的運輸小巴也是用的氫能源汽車,但是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就是使用成本高,容易出現故障。算是實驗階段吧。
按照國家的主要戰略,目前仍然希望發展新能源汽車,並且希望新能源汽車能帶動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和國內生產總值。按照前景來看,氫燃料電池還是比較前途的,新能源是趨勢,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