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稱媽媽死前像林黛玉,他是幫其解脫,專家怒指:沒說實話!

2021-01-08 熱點烽火臺

近日,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這件震驚全網的大案即將迎來審判結果。在法庭上,吳謝宇口若懸河、引經據典,將自己包裝成一個思念父親的孝子,稱媽媽死前像林黛玉,他是幫其解脫才下毒手的。可是縱使這位北大才子口才再好,也無法抹滅他殘忍殺害母親的事實。他沉默而平凡的母親從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某天下班的時候,被兒子用啞鈴擊中後腦死亡。

對於吳謝宇弒母的動機,專家李玫瑾分析,他並沒有講實話:「這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可惜的是,這樣的「聰明兒女更難養」。吳謝宇的確聰明而縝密,從買作案工具開始,再到騙取親戚的錢財,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但是他的靈魂已經變質,很難把這份聰明用到正途。

對於知道吳謝宇案的網友,很多都無法理解,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家境小康,為何會走上這條路?但是吳謝宇自己卻說,他的心理早已出了問題,尤其是在父親去世後,他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這時沒有人注意到他心靈的變化。其實,成績不是一個小孩子的全部,心靈的健康更為重要。

前不久,山東的一位女律師被15歲女兒用繩子勒死。這位張姓女律師很早離異,獨自撫養著女兒。她對女兒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每年花在教育上的費用有幾十萬。她希望女兒讀最好的學校,將來考最優秀的大學。可她卻從來沒問問,女兒需要什麼。每次因為女兒的成績問題,兩人發生爭執時,她都是一句「必須聽我的」結束對話。久而久之,女兒心中的憤恨和不滿越來越多,終於在一次吵架之後,女兒從背後勒死了母親。

人世間最痛苦的悲劇也不過如此,自己滿心愛著的子女,卻成為了斷送自己生命的劊子手。但是要問這些家庭,孩子是從何時發生的心理變化,他們往往答不出來。家長們可能知道孩子的每次成績排名,卻不知道,孩子到底為什麼苦悶,他又到底喜不喜歡學習。說白了,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將來的「成功」更為重要,他們要的是孩子出人頭地,而不是享受快樂童年。一個只知道學習,卻沒有人世間最基本情感的孩子,竟然能在父母身邊悄然長大。

吳謝宇曾說,殺母的過程就像推算一道數學題,每一步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能把這句話如此輕鬆地說出來,足見吳謝宇的冷血與絕情,絕非一般人可比。但他一直是父母的驕傲,每一次拿到優異的成績,都能從父母的肯定中得到滿足。為了能夠再被認可,他拼命學習,承受巨大的壓力。終有一天,這根弦斷了,他在巨大壓力下無法喘息而跌向深淵。曾經一位在北大因抑鬱症退學的同學說,他發現班裡很多人偷偷看心理醫生。原來有著天之驕子的光環,他們卻比普通人更難。

走無數人競爭的高考獨木橋,就要承受難以想像的壓力。但如果孩子就是如此普通,只要他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也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走學術路線,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長,而是幫孩子發掘出他的興趣和特長,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幫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一個空有成績沒有靈魂的人是可怕的,只有人格完善才是行走一生的財富。

當一個孩子已經成年,並從靈魂深處蛻變成魔鬼,再去教育已經於事無補。家長們總是忙著事業和賺錢,錯過孩子最重要的成長,也就錯過了幫孩子糾正的機會,錯過了成為孩子心靈支撐的機會。吳謝宇們,也許渴求過心靈的依靠,但他沒有找到。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相關焦點

  • 吳謝宇談作案細節,稱媽媽像死前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在他看來,他的變化源自於父親的病逝,「爸爸不在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爸爸離去後,沉默寡言的媽媽默默承擔了很多,「好多事不和我說,不讓我操心」。他稱,這種氛圍讓他形成了長期的陰影,自己的內心世界很孤獨。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媽媽,讓她「解脫」。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講述作案過程時,他痛哭悔罪,覺得對不起父母。
  • 北大弒母高材生吳謝宇:媽媽像死前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吳謝宇的父親是國企領導、母親是中學老師。只要他好好念書,只要他的成績好,就可以讓他的父母感到驕傲、有面子。所以自小他就開始很努力地念書,爭取考出最好的成績。他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就是「我可以滿足他們的驕傲」。可惜這一切,都因為他父親病亡之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當年父親在家因肝癌病亡的過程,對吳謝宇刺激很大,讓他覺得很無助。
  • 北大吳謝宇弒母動機曝光: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12月24日開庭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吳謝宇首次說出了他的弒母動機。福州中院開庭審理吳謝宇故意殺人案一時間,輿論譁然。2015年7月11日,完美孩子吳謝宇,用啞鈴砸向母親謝天琴的頭部,母親當即死亡。四年後,吳謝宇在重慶落網。
  • 字字誅心:「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2015年7月11日,完美孩子吳謝宇,用啞鈴砸向母親謝天琴的頭部,母親當即死亡。一個是涉嫌弒母的兇手,愛上性工作者、在酒吧做男模的吳謝宇;另外一個,是優秀、聰明、自律、陽光的「完美」學神。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的性格卻是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令人難以置信。他看了母親的日記和信,感覺母親活得也很累,因此決定把母親殺死後自殺。
  • 北大學子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或掩蓋真實作案動機
    12月24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北大學子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當事人吳謝宇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據媒體披露,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是:「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他自述因為覺得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於是他想到幫助母親 「解脫」。
  • 吳謝宇首談弒母原音,表示是因為「媽媽對我太好了」
    ,四年前吳謝宇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並且分身,隨後又詐騙親友巨款,因為其殺人手段殘忍加上其北大學霸的身份,吳謝宇的事件也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吳謝宇身邊人都對此表示驚訝,因為受害人謝天琴對兒子非常好,母子倆從未有過矛盾,那麼吳謝宇為何弒母,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北大學霸吳謝宇及中國家教的悲劇
    太陽底下無新事,涉嫌弒母的吳謝宇讓我想起那個當著母親跳橋的少年,這樣的人倫慘劇,誰都會感到痛心。但我並不感覺震驚,因為還有人格魅力更加耀眼、比吳謝宇更「完美」的人,犯下了更可怕更不可思議的連環兇殺案(此案以後有空再寫)。培養出學霸、男神,這樣的家教有何問題?敬鬼神而遠之的中華、儒家文化,能夠在宗教林立的世界傲然挺立,自然有其原因。
  • 港媒:瑞士專家稱阿拉法特死前吸入致命性釙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瑞士研究機構專家7日稱,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死前吸入了致命性的釙,顯示有第三方捲入了阿拉法特之死。
  • 是誰在詬病林黛玉,毒舌小性病秧子,知情的薛寶釵在偷笑
    首先我們來談談說林黛玉小性子和多愁善感的問題,我們來分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是黛玉對寶玉的小性子,其實好好想想這不正是一個姑娘的可愛之處嗎,黛玉和寶玉正處於少男少女甜蜜懵懂的愛情之中,黛玉不像寶玉一樣身邊有眾多鶯鶯燕燕,這個可憐的姑娘基本沒見過除了寶玉外優秀的男人,她愛了,就愛的眼中只有他,往往越在乎一個人就越謹慎小心,這樣的黛玉變得敏感,因為她真的害怕在大觀園中唯一懂她的寶玉被奪走
  • 曹雪芹為什麼安排「豺狼」賈雨村做林黛玉的老師?看懂的人不多
    這樣一個人物,不好說他是不是壞人,卻是真正的「祿蠹」,他的一生熱心追逐名利,不擇手段蠅營狗苟。這樣一個人,偏偏是林黛玉的老師。曹雪芹為什麼這麼安排?說起來不複雜,就是給林黛玉的悲劇人生加上最後的一根稻草!【一】賈雨村人品不好,其人卻有真本事。他微末之際結識甄士隱,甄士隱一眼看出他非池中物,儘量資助他。
  • 重溫《如懿傳》:魏嬿婉被毒成「活死人」9年,為何不自盡解脫?
    當皇帝發現魏婉做的種種罪孽之後,怒極,便讓人賜她一碗毒藥。起初魏燕婉並不想喝下,拼命掙扎。但是最後還是被硬灌下這個毒藥牽機毒據說是世界上最讓人痛苦的。這毒藥它能讓人不死,但卻一生都活在折磨之中。魏燕婉這碗毒藥之後生不如死,卻為何不儘快了解自己呢?太后知道魏燕婉為何不儘早解脫。
  • 北大吳謝宇殘忍弒母 心理學者:母子關係不正常
    吳謝宇對殺害其母行為並不否認,但對於動機、犯案經過、犯案後自身情況等案件核心問題全採於迴避態度,與「白銀案」兇手極為相似。  吳謝宇的犯罪心理和動機到底為何?吳與其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心理學者唐映紅告訴廣角鏡,吳謝宇弒母,根子出在「原生家庭有結構性缺陷」——  廣角鏡:吳謝宇為什麼能那麼冷靜地殺死母親?
  • 林黛玉的真實身份是誰?
    一、恩逾常格養宮中林黛玉作為弘皙替身,自黛玉進府開始便有兩種提法:一種是「榮國府收養林黛玉」;一種是「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這兩個回目都在說明什麼呢?真的是大家閨秀沒了母親,便來到姥姥家寄養嗎?按作者提示「看書看背面」的方法講,這些都屬表面文章,是用來遮飾真情的。著書人所要表達的真情,在於隱述弘皙早年往事。
  • 紅樓夢中,那十幾個名字中有芙蓉的人,都影射林黛玉命運
    林黛玉的本命花為芙蓉,紅樓夢中一切與芙蓉相關的人物都與黛玉有影射關係。首當其衝就是香菱,香菱與林黛玉關聯最大。賈雨村是第一個關聯,他受惠於甄士隱和林如海,卻忘恩負義出賣了甄英蓮(香菱),可以肯定林黛玉最後一定也被賈雨村出賣。香菱與林黛玉第二個關聯是學詩,她學詩寶釵寶琴不教,就是為了學黛玉之詩。所謂「效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