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電行駛裡程」這個概念,對很多車友來說是既陌生又熟悉,但實際上已經有很多車主和車友都在拿這個數值作為一桿尺子,衡量純電車型的技術水平甚至「可信度」。邦老師也不時會在電動車主群裡見到有人說「一度電7公裡」是一個「真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看下這個問題,並幫大家做個簡單的整理匯總。
■ 什麼是「度電行駛裡程」?
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電動汽車每一度(千瓦時)電能驅動車輛形式多遠,表達整車的能耗水平,其實和我們常說的「電耗」異曲同工。目前相對可統一規範的標準,依然是工信部綜合工況體系(目前採用NEDC規程),無論與實際情況相差多大,這是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我們以特斯拉為例來給大家一個概念: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的75D版本,度電行駛裡程的數值分別是6.3和5.4。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數值呢?我們都知道在行駛工況既定的前提下(路面和腳下),續航主要受限於電池電量,其次就是整車本身的差異,如車重、風阻係數、能量傳輸效率等。並且,因為電池的成本和重量相對於整車佔比都很高,所以這個值能在相當程度上反映整車的最終效能,也是近年來新能源車企在研發中追求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會對成本及我們購車的價格產生影響。
不難想像,不同級別車重的車型,這個值應該是不同的。下面我們就逐級別來盤點一下各級別的水平如何,以及主流車型的數值。
■ 微型車
數值範圍:7.5—8.9
平均值:8.3
代表車型:奔奔EV360(8.9)
不但一度電能行駛距離接近9公裡,而且在主流車型中,奔奔EV360的起始價格也是最低。僅從代步的角度,奔奔EV360屬於絕佳選擇。車型設計及工藝非常成熟,同級內性價比極佳,在純電微型車市場銷量和口碑一直不錯。如果您的需求是代步或者佔號,這款車型無疑非常划算,當然排在後面的新特DEV1的性價比和配置水準也很高,雖然來自於全新品牌,也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 小型車
數值範圍:7.2—8.2
平均值:7.7
代表車型:寶馬i3(8.2)
雖然「兩頭不靠」的小型純電車型市場有點冷清,但不能掩蓋寶馬i3的光芒。i3不到300的續航相對國產車型較低,但是進口品質、前衛造型、鋁合金底盤、炭纖維車身、麻質環保內飾、對開車門……實在有太多亮點。輕量化材料、窄輪胎的配備和升級後的電池也賦予了它極高效能。關鍵在於這車在市場上常年有大幅優惠,如果您偏愛寶馬或是想要體驗超高的出街回頭率,它都是不錯選擇。唯獨一點:家中最好有充電樁,因為它沒有快充接口。不過配備了7千瓦的慢充,最快4小時也可充滿。
■ 小型SUV
數值範圍:6.6—8
平均值:7.7
代表車型:雲度π1 Pro(8)
新的π1 Pro擁有400公裡的續航(無液冷溫控)和9萬起的價格,單從這點上,π1 Pro性價比確實做到了領先。配置方面,雖然全系都沒有ESP,但云度π1 Pro的科技配置也有些意思,可惜此車目前銷售區域和渠道非常有限,僅有少數地區可以購買。另外,此區間居次席的廣汽新能源GE3 530也是非常值得推薦,純正向研發、設計空間俱佳、車型品質較高。
■ 緊湊型車
數值範圍:6.6—8.9
平均值:7.3
代表車型:日產軒逸·純電(8.9)
緊湊型區間明顯熱鬧多了,但車型選擇眾多的同時,效能差距也很大。日產軒逸·純電上市之初就曾引起我們的驚呼:38度電能續航僅340公裡,給我們帶來不小震撼。作為車重普遍超1.5噸的緊湊車型,其度電行駛裡程達到了驚人的8.9,看來源自「最暢銷純電車型」日產聆風的三電體系不是浪得虛名。除去獨特設計外,作為合資車型,東風日產的品質工藝也有一定優勢,只要續航對應您的用車場景是夠用的,300多公裡的續航並非不可考慮。
■ 緊湊型SUV
數值範圍:6.5—7.7
平均值:7
代表車型:歐拉iQ(7.7)
歐拉iQ這款車外觀褒貶不一,但內飾有好評。同樣採用了寧德時代電芯的歐拉iQ,因為輕量化極其出色,有著非常不多的驅動效能。另外,iQ配備有充電加熱功能但是未配備液冷溫控,所以寒冬條件下續航會有折扣。接下來排名第二的威馬我們還能說什麼呢?電池加熱系統都是花錢選裝的。而排在第三的吉利帝豪GSe其實是個不錯選擇,整車品質和性價比較高,也配備智能液冷溫控。
■ 邦點評
度電行駛裡程這個數值並非衡量產品整體水平的首要參數,畢竟整車還有可靠性、安全、性能等諸多衡量維度。本文中的車型選擇和相關數值,旨在為當下電車效能問題,提供一個參考方向和粗略概念。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接下來的若干年,即使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也必然會持續進步,我們也希望它不要單純的在能量效率方面大躍進,而應全方位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