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福建衛生人才網:提供2020福建醫療衛生閱讀資料,2020福建醫療衛生招聘醫學基礎知識複習資料,包括福建醫學類公共基礎知識考什麼,醫學基礎知識重點、答題技巧等。
病理學中炎症的概念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講的不一樣。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以及分類也是事業單位常考的內容。同時也是大家經常容易混淆的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什麼是炎症,中公衛生人才網就炎症的特點進行了相關知識的總結,希望能幫助各位考生複習。
當各種損傷因子作用於機體,造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損傷時,機體局部和全身會發生一系列的複雜反應,以局限和消滅損傷因子,消除和吸收壞死組織和細胞,並修復損傷,這種複雜的以防禦為主的反應稱為炎症反應。如果沒有炎症反應,機體將不能控制感染和修復損傷,不能長期在充滿致病因子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但是,在一定情況下,炎症對機體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炎症的概念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各種損傷因子的刺激所發生的以防禦反應為主的基本病理過程。
炎症是損傷、抗損傷和修復的動態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①各種損傷因子對機體的組織和細胞造成損傷;
②在損傷周圍組織中的前哨細胞,例如巨噬細胞,可識別損傷因子及組織壞死物,產生炎症介質;
③炎症介質激活宿主的血管反應及白細胞反應,使損傷局部的血液循環中的白細胞及血漿蛋白滲出到損傷因子所在部位,稀釋、中和、殺傷及清除有害物質;
④炎症反應的消退與終止;
⑤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增生,修復受損傷的組織。
二、炎症的原因
凡是能引起組織和細胞損傷的因子都能引起炎症,致炎因子種類繁多,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物理性因子:高溫、低溫、機械性創傷、紫外線和放射線等。
2.化學性因子: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化學物質。外源性化學物質有強酸、強鹼等。內源性化學物質如病理條件下堆積於體內的代謝產物尿素等。
3.生物性因子:如病毒、細菌、立克次體、原蟲、真菌、螺旋體和寄生蟲等生物性因子為炎症最常見的原因。
4.組織壞死:任何原因引起的組織壞死都是潛在的致炎因子。例如,在缺血引起的新鮮梗死灶的邊緣所出現的出血、充血帶及炎症細胞浸潤,便是炎症的表現。
5.變態反應:當機體免疫反應狀態異常時,可引起不適當或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組織損傷,引發炎症反應,例如過敏性鼻炎和腎小球腎炎。
6.異物:手術縫線、二氧化矽晶體或物質碎片等殘留在機體組織內可導致炎症。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
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包括局部組織的變質、滲出和增生。在炎症過程中,它們通常以一定的先後順序發生,病變的早期以變質或滲出為主,病變的後期以增生為主。但變質、滲出和增生是相互聯繫的,一般來說,變質是損傷性過程,滲出和增生是抗損傷和修復過程。
1.變質
炎症局部組織發生的變性和壞死統稱為變質。變質可以發生於實質細胞,也可以發生於間質細胞。實質細胞常出現的變質性變化包括細胞水腫、脂肪變性、細胞凝固性壞死和液化性壞死等。間質細胞常出現的變質性變化包括黏液樣變性和纖維素樣壞死等。
2.滲出
炎症局部組織血管內的液體成分、纖維素等蛋白質和各種炎症細胞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體腔、體表和黏膜表面的過程叫滲出。所滲出的液體和細胞成分總稱為滲出液。滲出液的產生是由於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細胞主動遊出血管所致。
3.增生
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炎症局部的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可發生增生。實質細胞的增生,如鼻黏膜慢性炎症時被覆上皮和腺體的增生,慢性肝炎中的肝細胞增生。間質細胞的增生包括巨噬細胞、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生。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增生是相應的生長因子刺激的結果。炎症性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擴散和修復損傷組織的功能。
四、炎症的分類
炎症的分類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根據炎症累及的器官、病變的程度、炎症的基本病變性質和持續的時間進行分類。
1.依據基本病變分類
可分為變質性炎、滲出性炎和增生性炎。任何炎症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變質、滲出、增生這三種基本病變,但往往以一種病變為主,以變質為主時稱為變質性炎,以滲出為主時稱為滲出性炎,以增生為主時稱為增生性炎。滲出性炎還可以根據滲出物的主要成分和病變特點,進一步分為漿液性炎、纖維素性炎、化膿性炎、出血性炎等。
2.依據程度進行分類
可分為輕度炎症、中度炎症、重度炎症。
3.依據持續的時間進行分類
可分為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炎症反應迅速,持續時間短,通常以滲出性病變為主,浸潤的炎症細胞主要為中性粒細胞;但有時也可以表現為變質性炎或增生性病變為主,前者如急性肝炎,後者如傷寒。慢性炎症持續時間較長,一般以增生性病變為主,其浸潤的炎症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相關推薦:
福建醫學基礎知識材料:物質的跨膜轉運知識點梳理
福建醫學基礎知識材料:血液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