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海事法院多舉措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
海口海事法院多舉措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 2020-05-23 0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北海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三是加強執法監管力度。採取日常執法、抓好伏季休漁制度落實等措施,嚴厲打擊違法捕撈行為。四是抓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施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增加資源增殖放流,落實生態補嘗機制。 (三)加強宣傳,提高漁民海洋漁業資源保護意識。把宣傳作為提升漁民守法意識的必要手段,拓展漁業資源保護法規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增強漁民群眾的守法意識。
-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與濱州籤訂市海洋預報臺共建協議
齊魯網濱州8月21日訊 8月19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黨委書記、副局長郭明克帶領海洋預報減災處、政策法規和規劃處、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同志來我市調研海洋預報臺建設情況,先後到濱州港、濱州貝殼堤島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市海洋與漁業綜合管理中心實地查看了海洋預報驗潮井
-
廣州海洋實驗室又招人啦!快到碗裡來~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11月,是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省級科研事業單位,由中國科學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協同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優勢力量共建。實驗室位於廣州市南沙區。
-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完善監測方案,重在基礎性常規監測,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範布設站位,適當加密,近岸趨勢性監測站位由45個增加到86個,實現管轄海域全覆蓋,準確反映海洋環境真實狀況。對入海排汙口臨近海域監測要增加頻次,擴大覆蓋面。研究實施河流入海口海洋環境實時在線自動監測。二是建立健全海洋環境監測體系。
-
...組嚴查填海造地造房 海口燈塔酒店填海造島被舉報破壞海洋生態
8月28日,海口市海洋和漁業局發布的一則公開信息稱,8月24日00:01,該局接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海南移交群眾舉報件,反映海口市萬綠園壹號小區對面的海域被填海造地,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群眾舉報件所稱的「對面海域被填海造地」,實際上就是中國房地產報曾報導過的「海口灣燈塔酒店項目」。
-
受未來北部灣海面風力影響,北海潿洲島航班、北海海口航班有調整
7月31日至8月3日因受熱帶低壓和海南季風雲系共同影響 ,北部灣海面風力逐漸加大到6-7級、陣風8-9級,我司北海至潿洲島航線、北海至海口航線航班取消,具體如下:一、北海至海口航班取消:7月31日、8月2日【18:00北部灣3號】。二、海口至北海航班取消:8月1日、8月3日【19:00北部灣3號】。
-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座底式海洋環境在線觀測系統採購項目...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座底式海洋環境在線觀測系統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座底式海洋環境在線觀測系統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海洋儀器設備/海洋綜合觀測平臺 採購單位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所長黃大吉:以海洋科技守護北部灣「綠水青山」
海洋四所落戶廣西北海,可為廣西海洋生態保護、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支撐北部灣區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中國—東協國家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是海洋四所的兩個中心任務。海洋四所獲批共建「自然資源部北部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在申報建設「熱帶—亞熱帶海洋自然資源保護與修復」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北部灣海洋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熱帶—亞熱帶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廣西重點實驗室等。 二是搭建北部灣海洋生態文明開放交流平臺。
-
「十分之七的藍」海洋環境保護空間藝術展在廣州舉行
70%以上的海洋覆蓋著地球表面,那是與人類命息息相關的「十分之七的藍」。12月20日,關注海洋環保主題「十分之七的藍」的大型空間藝術展在廣州舉行。,從海水、海洋植物、海洋動物等角度,把裝置藝術與空間充分結合,加以光影的效果,著重沉浸式體驗,將藝術作品場景化,讓你置身於完全不一樣的海底世界。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美好的生態環境是大鵬灣的天賦,更是大自然的饋贈。大鵬新區人一直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這片海灘、這灣碧水,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大鵬新區發展的道路。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共建氛圍。高科技手段助力海洋環境保護大鵬新區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海灣生態環境信息監測能力,在海陸統籌背景下提高海灣生態環境管理效率。
-
「保護海洋,讓貝殼回家」大型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讓貝殼回家」大型公益活動的發起旨在向社會公眾傳播貝殼回歸海洋的科學知識,倡導保護海灘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弘揚海洋環保精神,形成全民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良好社會氛圍。 隨著人類對海洋不斷地開發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
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即將舉行
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辦,中國-斯裡蘭卡聯合科教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將於1月20日至21日在中國廣州和斯裡蘭卡馬塔拉等地同時舉行。本次會議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斯裡蘭卡駐廣州總領事將在廣州會場參會。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筆記(二)
第十四章 海洋環境汙染防治立法 第一節 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概述 一、海洋環境和海洋環境汙染 系統意義上的海洋環境包括了海水、海底、海岸、海面上一定範圍的大氣,以及生活在海洋中的一切動物、植物和其它生物。
-
海南省藍絲帶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今成立
        海南省藍絲帶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揭牌成立。南海網記者高鵬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6月8日,是第11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和第10個世界海洋日,海南省藍絲帶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在海口舉辦成立大會,該協會經海南省民政廳批准註冊,為全省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
...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
美好的生態環境是大鵬灣的天賦,更是大自然的饋贈。大鵬新區人一直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這片海灘、這灣碧水,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大鵬新區發展的道路。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共建氛圍。高科技手段助力海洋環境保護大鵬新區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海灣生態環境信息監測能力,在海陸統籌背景下提高海灣生態環境管理效率。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當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依託一個省實驗室(即廣州海洋實驗室)、兩個大科學裝置(即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三個重大科創平臺(即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海科創中心、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勇擔海洋強國建設使命,重點聚焦海洋科技原始創新,全力打造國家海洋實驗室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動南海綜合科考,對南海資源進行海洋探測;抓緊啟動深海空間站;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加強深海資源、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研究。 二是圍繞海洋核心關鍵技術提升自主創新。加強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在科技計劃專項中側重支持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核心關鍵技術攻克;利用海島海洋環境推進耐鹽防腐材料研發。 三是加快發展海洋信息技術,服務海洋資源保護和開發。
-
北海:生態檢察保護 從一枚小沙蟲做起
於瀟 攝 正義網北海9月8日電(記者 於瀟)提到沙蟲,這種生長在沿海灘涂的軟體動物,檢察官於海感觸頗深。這種感觸,既有對過去灘涂美好的回憶,還有對過去一度曾有的高壓水槍打沙蟲這類過度捕撈行為的痛斥。當然,還有對檢察工作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的思考。作為北海市銀海區人民檢察院的一員,通過司法辦案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更是一種檢察官的職責與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