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他和鯊魚零距離

2020-11-23 晶報

你有沒有想像過,像驚悚電影中那樣,某一天在海底與齜牙咧嘴的鯊魚相遇?而每天與露著雪白利齒的鯊魚一起「工作」,又是什麼感覺?對普通市民而言,可能覺得特別恐怖。但對於小梅沙海洋世界每天餵養鯊魚的潛水養殖員陳榮法來說,這只是他工作中尋常的一部分。他與鯊魚為伍,已將近4年……

晶報記者 姚慧蘋/文 高雷/圖

「鯊魚肯定認識我們的潛水服」

在小梅沙海洋世界的鯊魚館工作區,記者看到26歲的廣西小夥陳榮法剛從魚兒的奇幻世界回來,身上背著五六十斤重的潛水裝備,正準備卸下。每天,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鯊魚、魔鬼魚、海龜投食和進行親密接觸的表演:或抱著鯊魚、海龜遊水,或和魔鬼魚一起潛遊。

陳榮法每天的工作從自發的晨練開始。潛水運動對體力的要求極高,陳榮法會和同事們一起,先在園區內通過跑步、壓腿壓筋來熱身。之後,忙碌的一天正式開始:檢查潛水設備、準備魚兒們的食品、穿上厚重的潛水服、下水餵食表演,之後還有魚缸清潔工作在等待著他。事實上,所有在水中的工作,基本上都由他們負責完成。由於陳榮法是潛水員領班,他還需要抽出時間來安排其他同事的日常工作行程。

餵食時,一個裝滿魚塊的籃子吊在水裡,幾頭牙齒鋒利的鯊魚聞著味迅速遊來。陳榮法還沒下到水裡,已被鯊魚漩渦包圍了。鯊魚的嗅覺非常靈敏,每次潛水員剛把梯子放入池子準備下水,它們就表現得格外活躍。「認不認識我們我不知道,但是肯定認識我們的潛水服。知道我們下水,它們就有好吃的了。」陳榮法打趣說。

面對普通人隨時有可能受傷的場景,陳榮法卻顯得異常鎮靜。在隔著玻璃的遊客們看來,鯊魚與他的和睦相處,就像一對默契的多年老友。他的工作也因此顯得特別神秘有趣。瞧,鯊魚慢吞吞地從陳榮法身邊遊過,他順勢將一條小魚遞到它的嘴邊,叼著小魚,鯊魚又慢慢遊走了。在陳榮法熟練抱起嗜睡的護士鯊,擺好姿勢讓遊客們照相時,遊客又是一陣驚呼。

其實,每天的餵食,並不局限在鯊魚館的短短10分鐘表演。海洋館的餵食表演分散在好幾個區域,全部餵食需要約1個小時。雖然在水裡待的時間不長,但每天穿戴著沉重的潛水裝備餵食魚群兩次,再加上清潔水缸的工作,即便身強力壯的陳榮法有時也累得受不了。

潛水裝備裡,除氧氣瓶外,腰上還要綁上10多塊鉛塊。雖然魚缸只有3米深,但浮力也很大,不綁上鉛塊,潛水員們根本無法正常下潛工作。60多平方米的水缸,相對鯊魚龐大的身軀來說,活動範圍不算大。對於承擔內壁清潔工作的陳榮法而言,卻要時刻保持著警惕。將這麼大的魚缸一點點洗刷乾淨後,身心俱疲。

他告訴記者,清理魚缸十分不易,除了要防範鯊魚可能的攻擊,在水下最困難的是控制浮力,此外,他還得當心腳蹼可能會踢到魚缸內的動物或魚缸內鋪設的景致,只能懸浮在水中,需要隨時控制自己上浮下潛的深度。

「不會潛水就沒辦法去餵養海底魚類」

大學時,陳榮法學的是水產養殖專業,畢業後進入當地水廠待了幾個月,後又嘗試到私人養殖場當養殖員。但陳榮法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這樣無趣,咬牙辭職,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職業,不久便進入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在這裡,他從頭開始,一步步開始學習潛水,從門外漢成為一名專業潛水員,每天與鯊魚一起工作,如今已經工作3年多了。

他向記者介紹,自己很小就熟悉水性。到海洋館後,跟著教練邊工作邊間斷學習潛水相關知識,因為水性好,很快學會了水肺潛水。但剛開始餵食鯊魚的時候,確實會感到害怕:光想到餵食鯊魚時,要把切碎的魚肉遞到兇猛的鯊魚嘴邊,他已不禁毛骨悚然。

經過短暫的適應期,在岸上觀摩前輩表演,自己下到表演區觀看,親自上手餵食後,園區也安排有經驗的潛水領班在表演區帶著一起工作,就這樣,陳榮法一步步度過了畏懼期。

入職一年多就已經成為潛水領班,這不單單只靠陳榮法工作時的認真努力,休息時他更喜歡到處去看看和海洋館裡不一樣的風景,通過不斷地潛水來提升自己的潛水水平。目前,他已經跑遍深圳大小梅沙、南澳西湧等各大水域。論起深圳的海底世界各自的優點,陳榮法娓娓道來:「大梅沙、小梅沙整體來說潛水效果沒有西湧那邊好;西湧那邊開發晚些,遊客去得相比沒那麼多,環境目前保護得還很好,能見度比較高,海底景色也更美一些。」

「可能它把我的右手當成好吃的了」

「鯊魚看起來很兇,其實只是個別品種兇。鯊魚館裡養的都是性情溫和的護士鯊、白鰭鯊和豹紋鯊。護士鯊比較懶,一天基本都在睡覺,在池底趴著一動不動,全年只有夏天水溫高時才會比較活躍。我們館裡還養了黑鰭鯊、檸檬鯊。」說起鯊魚,陳榮法如數家珍,但他也驚險回憶:「雖然護士鯊沒有什麼攻擊性,但有一次,我餵養時也被不小心咬到了手!」

當時,陳榮法像往常一樣下到鯊魚館餵食,突然,旁邊一條護士鯊不知何故向他發起攻擊,一下咬到了他的右手。「那時候沒注意,可能它把我的右手當成好吃的了!」被鯊魚咬傷的驚悸,並沒有在陳榮法心裡留下陰影,而是讓他意識到,自己工作時確實更要謹慎再謹慎,因為就算每天做足各種安全措施,有時也無法預測潛遊會遇到什麼樣的意外。

空閒時,陳榮法會和同事來到小梅沙的公共海域,打撈水底垃圾清潔海域。「夏天,我覺得小梅沙水質最乾淨是在星期四。」陳榮法告訴記者,這是他觀察到的一個秘密。在大梅沙的開放水域潛水時,他還曾與野生的魔鬼魚有過不期而遇:同海洋館中飼養的魔鬼魚不同,野生魔鬼魚的體型比較小,寬只有2米左右,但當時,陳榮法對這條迷你的野生魔鬼魚沒有盲目上前——海洋館中的魔鬼魚是做了拔除毒刺手術的,野生魔鬼魚尾部毒刺刺到人,嚴重時可能會致命。陳榮法向潛水愛好者們建議,外出潛水時最好不要隨意觸碰海底生物,這樣不但是對海底生物的傷害,同時也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健康。

鯊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與它們每天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陳榮法越來越覺得:只有學會敬畏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

相關焦點

  • 魚醫生暢遊海底 零距離觸摸鯊魚
    同時,潛水也是一件具有危險性的工作,有一次,曲桂娜潛入水中給鯊魚投食,鯊魚發生爭搶,慌亂中險些被鯊魚所傷,曲桂娜對記者說,那一刻確實是十分恐懼的,但這並不影響她繼續與魚類零距離接觸的決心,因為距離越近,越容易發現問題。
  • 2012年度海洋人物候選人:魚醫生曲桂娜零距離觸摸鯊魚
    同時,潛水也是一件具有危險性的工作,有一次,曲桂娜潛入水中給鯊魚投食,鯊魚發生爭搶,慌亂中險些被鯊魚所傷,曲桂娜對記者說,那一刻確實是十分恐懼的,但這並不影響她繼續與魚類零距離接觸的決心,因為距離越近,越容易發現問題。
  • 南京海底世界鯊魚患脂肪肝每天「遛彎」減肥
    【南京日報報導】新聞提示:最近,南京海底世界的幾位魚醫生正為幾條患了脂肪肝的鯊魚發愁。每天,他們不但要為這些「患者」治療肝病,還要準備相應的營養食譜,想辦法為這些鯊魚瘦身。潛水員還得帶這些鯊魚「遛彎」,每天不少於30分鐘。
  • 《鯊魚海洋的滅絕》,一位海洋動物保護者和他的遺作
    在這部12年前的前作中,斯圖爾特跟蹤拍攝了捕鯊行業,紀錄片上映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也間接促進了一些國家的法律的改變,和民間鯊魚保護團體的創建等。如今,已有超過90個國家禁止捕鯊或魚翅交易。儘管如此,斯圖爾特發現,鯊魚的困境並未有明顯好轉,這也是他持續拍攝這些紀錄片的初衷。
  • 鰩魚:「其實我是被壓扁的鯊魚」
    總是會給人們無限的驚喜比如在沙灘水世界穿著比基尼與鰩魚零距離親密互動讓海洋動物陪你一同嬉水感受獨一無二的歡樂骨架  它們的骨架都是由軟骨構成的,這種軟骨類似於人類的鼻子和耳朵,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加靈活和強大,方便迅速轉向和追逐獵物。
  • 鯊魚專家和一群鯊魚做朋友,鯊魚也喜歡被摸頭,和狗沒區別
    而61歲的潛水愛好者Jim Abernethy更是和一般人不一樣,他結交的朋友,是一群鯊魚。 Jim Abernethy不是一個單純的潛水愛好者,他還是一位屢獲殊榮的作家,鯊魚專家,攝影師和環保主義者。以前人們對鯊魚都有很大的恐懼,和鯊魚有親密接觸時,都要把人先裝在鐵籠子裡。是Jim首先開創了不使用籠子和鯊魚接觸。Jim經常說,鯊魚其實和狗差不多。
  • 電影《立體小奇兵》:小男孩每天給鯊魚餵食,意外落難被鯊魚救下
    然而,一場暴風雨破壞了美好的一切,他與父親被衝散,男孩被鯊魚所救,從此鯊魚男孩就隨著鯊魚們一起在海底生活了。多年後,男孩長到了許多,而且身體也發生了變化,或許從小與鯊魚作伴,他不僅長出了鯊魚的牙齒,背上還長出了魚鰭。
  • 鯊魚為什麼不吃小魚了?鯊魚與魚的故事……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裡,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
  • 零距離督導,聚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人性化服務,為密接者早日回歸家園3月19日,市防控指揮部床位保障組隔離點專班督導組工作人員葉正雙、董松濤來到江岸區徵用的駐漢某高校隔離點,零距離督導隔離點相關工作。重點對隔離點基本生活保障用品配備、醫護和心理疏導服務以及房間消殺等方面工作進行督導。
  • TUMI19 Degree系列 與鯊魚暢遊,「臺灣第一帥」王陽明的完美旅程
    他不但對探索世界有著無比的熱情,更是始終關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為保護人類唯一的地球和海洋作出著不懈努力。王陽明與19 Degree之「兄弟情」從小在東西方文化薰陶下長大的王陽明有著追逐陽光與夢想的一面。
  • 他為什麼要潛入海底,趕赴這場和鯊魚的「約會」? | 新青年 · 李光潔
    大家剛才看到的在我身邊遊的鯊魚是真的,不是P上去的,活生生的鯊魚。看完這個短片,大家也許會想,鯊魚好像離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很遙遠的。但其實我想說,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鯊魚在整個海洋生態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控制著中小型魚類的數量,從而讓海洋的生態環境保持了平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這個物種滅絕的話,那麼中小型魚類就沒有了天敵,它們可以隨便地繁殖。
  • 誤解向動態漫:這算是鯊魚的報恩吧?
    然而越危險就越能彰顯出一些名貴們所期望的那種與眾不同感,所以也有很多有錢人會將飼養鯊魚當做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在完全隔離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是如果在現實中,在陸地上真的可以實現對鯊魚的飼養,實現飼主與鯊魚兩者之間不依靠水體作為媒介的長時間的零距離接觸,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呢?
  • 呃,他是真的害怕鯊魚!
    這也就造就了NBA很多球員看起來力量十足,但是真正讓他們背身持球卻抗不開人,比如霍華德,上肢力量很強,下肢力量就……而鄧肯就不同,他看上去並不強壯,但是卻充滿極強的力量,下盤超級穩健,對抗兇猛,再配合他那場近220公分的超長臂展,讓他能輕鬆從人群中摘到籃板球和幹擾對手投籃。
  • 攝影師抓拍展示食物鏈照片:大鶚抓鯊魚 鯊魚咬小魚
    據國外媒體報導,兩周前,來自美國的Doc Jon在佛羅裡達州Madeira海灘拍攝到了罕見一幕:天上一隻大鶚抓著一條小鯊魚,而小鯊魚口中又叼著一條小魚,畫面恰好展示了食物鏈的其中一環。
  • 鯊魚有多大?鯨鯊比大象還大,而這種鯊魚和十頭大象一樣大!
    ,他可是地道的鯊魚,只是和大白鯊不同種類。   鯨鯊是到目前為止北京最大的魚類,有些成年鯨鯊的程度可以達到20米以上,但卻沒有證據,體重最重可以達到12.5噸,比大象還要大,雖然鯨鯊體積大,但在獵捕方面他卻並不兇猛
  • 法籍華人撞脫鯊魚牙齒續:錄像顯示鯊魚張嘴咬人
    東方網7月20日消息:前兩天有媒體報導了張先生在長風公園海洋世界參加「與鯊共舞」活動時,被鯊魚弄傷頭部的事情,但雙方對張先生受傷的原因、過程存在分歧。昨天,晨報獨家拿到事發當時的錄像,這段長度為23秒的錄像顯示,當時鯊魚主動襲擊張先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 男孩墜崖掉入大海,傷口流血引來鯊魚,男孩爬到礁石上與鯊魚對峙
    那是1970年代,孩子們每天瘋玩,也沒有大人管。在一次探險時,哥哥不慎墜崖。崖下就是大海。下面的海水深得發黑,有礁石露出水面。暗礁和海面只隔著一層水皮,哥哥從高空砸下去,正落在上面,瞬間哥哥渾身鮮血淋淋。很快哥哥發現不妙,開始漲潮了,海水已經沒到了山崖根下,沒有裸露的海岸可以步行,他得遊泳到島的南邊去。南邊到底有多遠?哥哥也不清楚,但必須儘快遊過去,否則海水漲上來,水深流急,萬一遇上洋流,在海裡遊泳危險就大了。
  • 夏威夷驚傳鯊魚咬人致死事件目擊者:他小腿不見了
    美國加州的一名65歲男子和太太到夏威夷度假,孰料25日他在毛伊島海灘外遊泳時突然遭到鯊魚襲擊,雖緊急送醫仍然不治。目擊者驚恐地透露,當時男子左腳膝蓋以下完全失蹤了。示意圖。緊接著男子就被鯊魚咬傷,其他人見狀趕緊將他拉上岸,目睹全程的凱勒(Allison Keller)表示,當他走近時可以看到男子腹部有一些血跡,手腕上的皮膚仿佛是被撕掉了,左小腿則整個消失不見。
  • 全球最「嚇人」房間,和35條鯊魚「同居」,免費開放有一個要求
    這裡就是位於巴黎一座水族館的小房間,這個小房間就在10米深的水中,在水中有35條大鯊魚,一眼望過去都是水,這可不適合深海恐懼症,這座房間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在房間裡有一張床,還有一個衛生間,以及一些基本的設施,當然也會有早餐的供應,除了這些之外,在裡面還有一些關於鯊魚的小冊子。
  • 一滴血就能讓鯊魚發狂?潛水員在水中放血實驗,鯊群對他視而不見
    筆者-小文很多人出海都怕遇到鯊魚,這種彪悍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中的霸主,早在恐龍還未出現之前,鯊魚就已經制霸海洋了。雖然海洋裡有各種各樣的肉食動物,但鯊魚憑藉體型以及銳利的牙齒作為武器,在海洋中的它們幾乎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