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北京大學本科畢業,並且現在在芝加哥大學讀博士的中國留學生,不幸在自己的宿舍附近停車場,遭一名美國黑人槍擊身亡,年僅30歲。
他死於這名黑人的無特定目標的屠殺,他當時被槍殺在車內,是這名黑人殺死的第1個人,當晚這名黑人在街上隨機射殺了7人,造成4死3傷。
根據相關報導,他即將在未來的一年內拿到博士學位,並且已經開啟了回國的計劃。他本來打算回到國內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
死者是否值得同情在國內引起了討論
事件本身是讓人惋惜的,但是很多網友持有一種觀點,他們認為選擇出國是這位博士的個人選擇,選擇芝加哥這樣犯罪率高的城市也是這位博士的個人選擇,出國就有風險。而且很可能他不會選擇回國,而是會選擇留在美國拿綠卡,甚至成為美國人,所以認為他的死亡不值得同情。
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選擇出國留學就是錯誤的,這種觀點就相對比較激進,他們的觀點是把留學和移民畫上了等號,認為出去的留學生就不會再回來。
針對這類觀點,外語那點事從幾個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
留學是國家鼓勵的,是取經不是罪惡
今年儘管國外的疫情非常的不明朗,教育部仍然表達了對留學的支持,並且強調承認大學生通過網課在國內學習國外的課程,完成學業,獲得的學歷可以得到認可,解除了留學生的後顧之憂。
同時還強調鼓勵大家去留學,去國外學習先進的知識帶回國內,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這充分的說明我們國家需要有優秀的學生去國外留學取經,在很多學科方向上,我們國家做的並不好,是需要從更先進的國家那裡獲取知識的。
中國到國外的留學生都是中國的國籍,他們屬於中國的公民,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但是他們的身份仍然是屬於中國人,所以我們不應當把這樣的一個群體汙名化。
作為一個有志於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投身的中國籍青年,在辛辛苦苦讀博士即將畢業的前夕慘遭槍殺,肯定是讓國人相當痛心的。
從人情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這名中國博士曾經是中國國內08年的高考狀元,考入北大。他的父母為了培養他,肯定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從08年一直到21年,這中間12年多的時間,他一直都在苦苦求學之中。眼看著就要獲得博士學位了,卻發生意外,之前所有的付出都付諸東流。
對於這名博士的家人來說,這樣的慘劇是讓人心痛的,對於曾經培養過這名博士老師們來說,這樣的慘劇讓人悲憤的,對於曾經和他有過接觸的那些朋友和同學來說,這樣的慘劇是難以接受的。從這樣的角度來講,他的死是值得讓人同情的。
國家為了培養出這樣一個人才,也付出了非常多的金錢和精力。在即將開花結果的時候,一顆無情的子彈,結束了30年的努力,也是令人感到憤慨的事情。
躲過了2020的疫情,卻沒有躲過2021的子彈,履歷是如此的優秀,卻在產生效益之前凋零,無論如何都是非常讓人同情的。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件事情又是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