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師生悼念範軼然(芝加哥大學官網)

海外網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13日其父母抵達芝加哥,並在14日前往兒子生前就讀的芝加哥大學,身穿黑色羽絨服出席學校舉辦的悼念會。數百名師生在雨中舉蠟燭默哀,追悼會上,諾獎得主彼得·漢森用中文向範軼然的父母致意。

據報導,悼念會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舉行,參加悼念會的有範軼然的導師何志國(音譯)、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齊默和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森等。此外,還有數百位師生參與,他們在雨中點燃蠟燭,追悼不幸身亡的範軼然。

悼念會中點燃蠟燭(芝加哥大學官網)

何志國在追悼會中說道,在與範軼然相處的6年中,他認識的範軼然是一個既有天分有很努力的學生,範軼然在攻讀經濟金融博士之前曾說過,「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份收穫,但十分耕耘,一定會有一分收穫」。漢森也表示,範軼然是他最好的研究生,他與妻子很早就同範軼然相識了,還曾為他寫過博士申請的推薦信。追悼會中,漢森夫婦最後用中文向範軼然的父母致哀,表示「非常遺憾」。

據此前報導,9日,美國芝加哥發生連環槍擊案,32歲非裔槍手南丁格爾(Jason Nightengale)肆意開槍射擊,短短幾小時導致3死4傷。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的30歲中國留學生範軼然也不幸遭槍殺,槍手已被警方擊斃。據悉,範軼然於2008年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攻讀本碩,後遠赴英美求學深造,在經濟學、金融學研究領域深造,博士畢業在即。(海外網 汪曉宇)

(來源:海外網)

相關焦點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據悉,範軼然的父母也已抵達芝加哥,並出席了追悼活動。▲燭光追悼活動現場。視頻截圖芝大校長親臨致哀範軼然父母抵美參加追思會當地時間1月14日下午4點,芝加哥大學為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校長羅伯特·齊默教授,教務長李家儀教授,範軼然的導師、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何治國教授,以及諾獎得主、該校經濟學教授拉斯·彼特·漢森均親臨致哀。
  • 遇害中國留學生父母出席悼念活動,師生雨中舉蠟燭,諾獎得主用中文...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13日其父母抵達芝加哥,並在14日前往兒子生前就讀的芝加哥大學,身穿黑色羽絨服出席學校舉辦的悼念會。數百名師生在雨中舉蠟燭默哀,追悼會上,諾獎得主彼得·漢森用中文向範軼然的父母致意。
  • 芝加哥大學悼念遇害中國博士,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芝加哥大學悼念遇害中國博士
  • 棕櫚大道|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亞洲最美校園——香港中文大學
    港中大是香港地區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該校以「中國研究」、「轉化醫學」、「環境與持續發展」、「資訊與自動化科技」為四大重點研究領域,以書院制和中英雙語並重為特色,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 中國留美博士遇害細節:坐車裡等女友被槍殺,彈殼掉在駕駛座
    遇害博士範軼然(芝加哥大學官網)海外網1月12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9日,30歲的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音譯)遭遇槍擊,不幸身亡。據美國《世界日報》11日報導,聽聞噩耗後,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惋惜不已,哀嘆失去了最好的學生。此外,芝加哥警方還披露了案發時的細節。當地時間1月9日下午2點左右,警方接到範軼然女友槍擊案的報警,女友稱,自己去看牙醫,範軼然坐在車內副駕駛等她。之後她發送簡訊給範軼然,但一直沒有回覆,覺得不對勁後,立即跑到停車場,卻發現範軼然已經在車內中槍。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有諾獎得主與中國研究機構、高校合作諾獎得主與中國產生聯繫的另一種方式是與研究機構、高校等合作。例如200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和2011年得主託馬斯薩金特(ThomasJ.Sargent)。詹姆斯赫克曼的主要貢獻在於建立和發展了個體計量經濟學。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李遠哲,三人同時為美籍華人),中國香港1次,他們主要都是在美國進行相關研究。可以看出,諾獎大多數集中在美英德加日等國家
  • 錢學森堂侄、諾獎得主錢永健逝世 享年64歲(圖)
    原標題:錢學森堂侄、華裔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在美去世中新網9月1日電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官網消息,該校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Tsien)於當地時間8月24日在俄勒岡州去世,享年64歲。
  • 【諾獎頒獎】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Ruc校園生活:人大教育 「RucUniversity_edu」
  • 77名諾獎得主聯名上書,抗議美政府砍科研機構經費
    「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名單,讓我們跟名單上的中國科學家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生態健康聯盟」的病毒學家曾發布報告稱,新冠病毒源於自然,從動物傳播到人類。這份報告發布後的幾天,達扎克就收到NIH發來的中止資助的郵件。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記者 朱琨 王燦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核心提示 | 如果這兩天,你在河南高校內撞見一個笑容可親、氣度儒雅的高個子老人,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因為,很有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是咱河南籍華裔諾獎得主崔琦。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遊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盤點臺灣「諾獎」往事:李登輝曾欲「買」和平獎
    ▲聲名狼藉的李登輝卻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資料圖)▲錢永健兩次落選「中研院院士」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捲入醜聞的臺灣「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據傳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最有力競爭者,但因「經濟問題近幾十年來,臺灣憑藉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獲得國際同行的肯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此外,楊振寧、李政道等諸多諾獎得主,同時是臺灣「中研院院士」,他們定期回臺講學,也帶動島內科學研究的提升。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臺灣地區有多人曾獲提名,但都以落選收場。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中國留美博士於芝加哥連環槍擊案中遇害,原計劃今年提交其博士論文
    中國留美博士於芝加哥連環槍擊案中遇害,原計劃今年提交其博士論文 作者:Siyi.發布時間: 2021-01-11 21:06 中國留美博士於芝加哥連環槍擊案中遇害,原計劃今年提交其博士論文 作者:Siyi.
  • 對經濟學諾獎得主需頂禮膜拜嗎?中國已成撈金地
    可以說,我見過的大部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以經濟學論壇來說,媒體領導每年都會要求請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參加,最好是當年的新科得主。沒辦法,觀眾認諾獎得主,然後贊助商也就認諾獎得主,媒體得尊重贊助商的意見。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與河南學子談教育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與河南學子談教育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發布日期:2013-10-25     核心提示:如果這兩天,你在河南高校內撞見一個笑容可親、氣度儒雅的高個子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