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疫情,日本的便利店、超市等服務業作為預防感染的重點,工作人員都必須戴上口罩,但這樣的話顧客就無法看到服務員的表情,以及隱藏在口罩下的笑容了。
為了防止客人覺得營業員「很冷淡」,上野的綜合折扣店多慶屋,居然設計了一種「自帶笑臉」的口罩。
與透明口罩不同,多慶屋的這種口罩是將真實的笑臉拍攝成照片,列印在了口罩上,還區分了男女,可以說為了做到「微笑服務」,服務業的從業者已經拼了!
多慶屋的負責人稱,這是多慶屋舉辦的「微笑活動」其中一個環節,希望「即使通過口罩也能給大家帶來清爽的笑容」,工作人員也覺得有意思,能展現溫柔的態度,還會男女交換佩戴。
「笑臉口罩」在日本新聞和SNS上都引起了熱烈討論,一些客人會覺得「有點奇怪」、「很恐怖啊」,但更多人認為是「很有趣、很好的搭配」。
不僅有人專門到店裡要求拍照、合影,還有人想購買,因此多慶屋在官網上正式推出了這種口罩,一張需要550日元,預約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神奈川縣的南足柄市政府也推出了類似的操作,疫情後這裡的全體職員都戴著口罩工作,但為了向市民傳達安心感和親切感,職員們都在脖子上帶著自己微笑時拍下的照片,通過照片來展示隱藏的笑臉。
對於不了解日本「微笑文化」的人來說,這一操作雖然出發點很好,但似乎太過了一點,有必要做到這種程度嗎?其實對於日本人來說,「保持微笑」真的很重要!
「微笑」是一種社交禮儀
日本常被人們稱為「微笑王國」,長期旅居日本並加入日籍的英國文學家小泉八雲還寫了一本書《日本人的微笑》,專門講述這一奇妙的社會現象。
對日本人來說,最讓人舒服和禮貌的表情就是微笑,無論是面對父母、親友、老師還是不熟悉的陌生人,都會儘量保持笑容,這已經成為日本人的生活規律,也是社交禮儀中的一種義務行為。
這一義務在日本為人稱道的服務業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去日本旅遊、生活的人肯定都有體會,服務員永遠都是笑臉相迎、90°鞠躬,客人進門笑著說歡迎,離開也會微笑目送,禮貌到甚至有種「卑躬屈膝」的感覺。
「微笑」是面具也是武器
對於「笑臉口罩」這樣的東西,我們可能會覺得生硬、像個面具,但很多時候,日本人的「微笑」的確就是一層面具:服務員的嘴角永遠保持恰到好處的弧度;「社畜」職員對上司、對客戶都用微笑來武裝自己。就連在舞臺上光鮮靚麗的偶像明星,也一樣會用微笑來保持狀態:「也有撐不下去、想哭的時候,但鏡頭一啟動,就要儘可能展現笑臉。」
微笑能像面具一樣隱藏人的真實情緒,不管遇到多難纏的顧客、出現多大的問題和麻煩,保持微笑能讓人維持平靜、穩定的情緒。
對日本人來說,微笑也是很多人在工作中的「武器」,不僅能展現良好的精神樣貌,也能讓對方感受到愉悅、友善。就像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去日本消費,正是因為他們的服務態度太周到了,熱情的笑容會讓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日本人做生意也講究「和氣生財」,很注重搞好和客戶的關係,因此常常帶著滿面春風的笑容,不知不覺間就會讓客戶放下防備,贏得對方的信任。
產值千億的「微笑」產業
日本人做什麼事都喜歡精益求精,就連「微笑」也不放過,不僅專門研究如何逗笑別人,還要分析不同的笑容含義和質量,發展出了一門每年能帶來上千億產值的產業。
日本市場上有專門的微笑培訓課,網絡上也流傳著很多「笑容訓練法」,還有學者出書教導人們在不同場合該展露怎樣的笑容。日本索尼還開發了一種能自動捕捉微笑的相機,記錄下人們生活中微笑的美好瞬間。
日本著名的娛樂企業吉本興業花了大價錢投資學術機構,專門研究人類的笑,關西大學社會學教授木村洋次負責這項研究,他發現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微笑是一種潤滑劑」、一種無聲的語言,學會正確、合適的微笑,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
你在日本受到過這種「微笑服務」嗎?對於日本人的「微笑文化」,你有何感受?留言評論跟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