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柏
在陝西省黃陵軒轅廟中,名「黃陵古柏」,又稱「軒轅柏」,傳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側柏屬,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側柏為單種屬植物。雖經歷了5000餘年的風霜,至今幹壯體美、枝葉繁茂,樹冠覆蓋面積達178平方米,樹圍號稱「七摟八鳰半,疙裡疙瘩不上算」。由於世界上再無別的柏樹比它年代久遠,因此英國人稱它是「世界柏樹之父」。經專業人員實地考察,它有5000年的歷史。
掛甲柏
「掛甲柏」又稱「將軍樹」,在橋山黃帝陵軒轅廟正殿的右前方,漢武帝北巡朔方返回時掛甲於此柏。此柏斑痕密布,樹幹上多有洞孔,似有斷釘在內。每到清明多雨時節,孔中有柏液滲 出,映在陽光下如粒粒珍珠。
鳳凰松
鳳凰松位於九華山中閔園,被譽「天下第一松」。始見於南北朝記載,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
迎客松
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釐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1300年,黃山「四絕」之一。
二將軍柏
位於北京景山觀德殿前,為遼金時期所植。傳清代康熙皇帝常在景山觀德殿前考驗子弟騎射,並親自示範。康熙皇帝還為觀德殿東邊的關帝廟題寫了「忠義」匾額,將射場邊兩株古柏命名為「二將軍柏」。
漢封將軍柏
位於河南省登封嵩陽書院,為漢武帝封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現只剩兩棵。
阿里山神木
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車站東側,為紅檜樹,樹身略傾側,主幹已折斷,但樹梢的分枝生長完好。樹高52米左右,樹圍約23米,需十數人合抱。
帝王樹
在北京門頭溝區潭柘寺毗盧閣前,為銀杏樹,清乾隆帝親筆御封的「帝王樹」!其年代一說是植於唐代貞觀年間,另一種說是種植於遼代。
五大夫松
位於雲步橋北側的五松亭旁。「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遮蔭侯
在北京北海團城承光殿東側,是一株油松,高20多米,樹幹周長達3.18米,相傳說為金代所植,是京城裡最古老的松樹。因曾為乾隆帝遮蔭納涼,被御封為「遮蔭候』。
章臺古梅
在湖北荊州太師淵章華寺內的一棵臘梅樹,距今有250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一棵梅樹,被稱「中華第一梅」。相傳此地曾是楚靈王的後花園,植有梅林,隨時代變遷僅存此一株。
玉峰寺山茶
玉峰寺位於離麗江古城13公裡的玉龍雪山南麓,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玉峰寺的「萬朵茶花」是噶瑪噶舉派領袖第八世大司徒活佛卻吉迥乃親手栽種,至今已有近300年歷史,被譽為「世界山茶王」。
天馬河古榕
在距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河的河心沙洲島上,樹齡500多年,樹高約15米。數以千計的白的、麻的和灰的鷺鷥棲息其間,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遊覽後創作了散文《鳥的天堂》。
陽朔大榕樹
位於陽朔縣的月亮山景區,為千年古樹,樹圍7米多,高17米,樹冠覆蓋100多平方米。
聖水寺漢桂
「漢桂」在聖水寺中院,大雄寶殿前,約四五人合抱,樹齡已有2100多年。
貴州黔南古銀杏
在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馬場坪魚酉村,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大的銀杏樹,2001年載入上海吉尼斯記錄,樹齡約有5000年,樹高50米,胸徑4.79米,需13個人合抱。
山東莒縣古銀杏
在山東莒縣浮來山中的定林寺,樹齡在3500~4000年,樹高26.3米,樹冠遮地20餘畝,8人合抱。傳說此樹西周初期周公東徵時所植。「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左傳》隱公八年)當時莒國與魯國關係不好,經紀國國君調解,莒、魯兩國國君盟於這株大銀杏樹下。定林寺還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勰的故居,他寫出了《文心雕龍》這部巨著。劉勰祖籍是莒縣,晚年時居住在定林寺,定林寺內的校經樓就是當年劉勰校經的地方。
山東郯城古銀杏
在山東郯城,樹高四十二米,胸圍八米有餘,冠幅四十米、樹蔭佔地0.78畝。傳此樹為周代郯國國君所植,距今已有3600年歷史。
活動松
在北京戒臺寺千佛閣前,是一株高達25米的油松,相傳是元代時的住持月泉高僧手植。此樹牽動其任何一枝,它全身的枝幹都會搖動起來清乾隆皇帝每次到戒臺寺,都要搖動活動松,以此取樂遊戲。乾隆為這棵奇松起名"活動松",並先後3次為它題詩。
周公廟古槐
在河南洛陽周公廟內,宋代所植,約800年歷史。
大槐樹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裡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