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馬丘比丘景點導覽

2021-01-15 溫酒燙眉山了

秘魯沿海地帶大部分是沙漠,南北超過2500公裡,含括了秘魯的主要城市和公路。從安第斯山脈西側縱流的河川衝刷成數十個肥沃的綠洲,也是今日的農業中心。至於文明探索的景點則有西潘王之墓、蘭巴葉克城的布魯寧博物館及帕拉卡斯國家保護區等。

Huascaran(6768公尺)是秘魯的最高峰,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平均約3000~4000公尺。雖然公路狀況極差,但美景仍使得觀光客絡繹不絕。庫斯科是印加王國的首都,也是通往馬丘比丘城堡的門戶。沿著古徑追尋消失的印加遺蹟需耗時數日以徒步方式行進。的的喀喀湖、勾卡峽谷的壯麗詭譎同樣考驗著旅人們向大自然挑戰的耐力。亞馬遜盆地起於安第斯山脈東側。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亦發源於此,綿延三千多裡,貫穿盆地流向大西洋。由於雨量豐沛,氣候高溫潮溼,這裡也是世界知名的雨林區。當地公路交通不甚發達,建議想一探亞馬遜盆地的旅客搭船或飛機前往。沿河旅行或是造訪曼努國家公園皆可將飽覽獨特的雨林景觀。 秘魯的氣候整體上可分為乾濕兩季,但仍因區域而有所不同,據統計氣候類型共有28種之多。 海岸地區和安第斯山脈西側長年屬乾燥氣候。夏季(12月底至4月初)為萬裡無雲的高溫炎熱天氣,秘魯人多在此時前往海灘避暑。中部及南部海岸在其餘時間因為濃霧籠罩,幾乎難得見著日光。 安第斯山脈區的乾季是5~9月,白天豔陽高照,夜間則氣溫偏低,有些地方甚至可到零度以下。溼季為10~5月,水汽最豐的時間約在一月。

安第斯山脈東側的乾季和高地差不多,但溼季較為明顯。最溼的季節為1~4月,連路面都泥濘不堪。亞馬遜低地的氣候也是如此,高溫、多雨,夜間涼爽。如欲前往高地區旅遊,最好自行攜帶睡袋或保暖大衣,因為夜晚氣溫會降到冰點以下(便宜的飯店或過夜巴士通常沒有暖氣)。蚊蟲藥和防曬用品更是絕對必備之物。6~9月是高地的乾季,也是秘魯最熱門的觀光季節。1~3月是沿岸地區的夏季,當地人多會前往海灘度假。景點導覽馬丘比丘歷史聖地 位於秘魯庫斯科省烏魯班巴河左岸,是印加帝國鼎盛時期建造的一座令人讚嘆的城市。它在奇美無比的群山環抱之中,四周是山地雨林,海拔高度為2430米。這裡有古城牆、平臺和巖石上鑿出的巨大斜梯,一切都宛如大自然的延續。1983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裡的建築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這樣一塊陡峭得幾乎無法攀登的地方,印加人建起了一道石塊圍牆,宛如一道屏障。在一塊塊平整過的山地上,用加工過的石塊砌成房屋,還修建了作為宗教典禮中心的平臺。 馬丘比丘總共包括近200座建築和109個連接山坡和城市的總共3000級臺階,其中有些臺階在巖石上鑿成。在所有建築中,軍用塔樓、御苑、公主宮、要塞群、神聖廣場、宏大寺、三窗寺及印地華塔納寺最為精美。

印加古城遺址

六百年前,當歐洲處於中世紀黑暗時代,東方則是中國明朝年間,在現今南美洲秘魯的阿典裡山巔峰上,屹立著一座馬丘比丘古城。當時世界文明依然停留在低水平,歐洲的航海家仍未及至美洲大陸,東方文化則隨元朝版圖的擴張而傳至中亞地區,美洲文化仍然像謎一樣,獨立存在於某一角落。在這樣落後和封閉的文明裡,印加民族儼如南美最高文化的部族之一。現代發現的南美古城遺蹟,大部分都是從這個文明古國遺留下來。耶魯大學考古學家希拉姆在1911年發現馬丘比丘古城,從石塊的結構和質料估計,應是15世紀初的產物。但值得探究的是,如果建築物是民住的話,在九千尺海拔之巔,這的確存在著甚多不便。如果屬非居住用性質的話,這所古城又到底為何而建呢?在那個落後的年代,要在高山興建如此龐大的城市,已經存在著技術問題。印加部族花上這樣人力物力,又所為何事?

古城碩大瑰麗在九千尺的高峰築城,於現今的建築技術都有一定難度,莫論技術問題,建築時間相信亦相當費時。像馬丘比丘古城,城市的面積廣達5平方英裡,估計建築城牆所用的石塊,起碼亦要50噸以上。這個數目只是印加民族後期改良的規模,相信古城原先的面積遠比現存的遺址大。祭壇用以觀天 由於古城位於九千尺之上,即使西班牙人在16世紀侵佔秘魯,使之成為殖民地後,都沒法知道它的存在。可想而知,這個印加古城是如何與世隔絕。191年考古學家希拉姆發現這座古城時,便產生以下疑問:到底印加人排除一切險阻,在這種高度築城的原因是什麼呢?當他發現了位於城中心一個巨型祭壇中央的方形石躉後,始解開心中謎團。不少科學家相信,這個方形石躉是一個祭壇的曆法儀,用來測量太陽的運行。現時仍有部分以部落形式僅存的印加少數民族,仍保留狩獵與族居的生活形式,但在600年前能在九千尺高峰建城,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遺失的文明在15世紀殖民主義侵襲南美以前,南美洲的文明一直與世隔絕,不少文化可能隨著殖民侵略而淹沒。印加文明曾經擁有過高度文明,但在現存文獻中,卻從無有關記載。雖然像祭壇這種在古代有著崇高政治文化地位的神聖地方,印加平民不能踏足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所有關於印加古代文化的文獻,全部缺有關記錄,這一點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印加文明的無故消失,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究。

詭異傳說:阿特蘭提斯遺民

在人類歷史上,阿特蘭提斯人是一個極為神秘的種族,他們擁有高度文明,卻在轉眼之間化為灰燼,這樣一個超文明種族為何在上古時代灰飛煙滅呢?若阿特蘭提斯人仍然有部分生存在地球上,最有可能是其後代的,就是被西班牙人消滅的瑪雅人。古埃及傳說指出,阿特蘭提斯沉沒後,仍然有部分殘留在海面上,即今日的加拿利群島、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三處。

在瑪雅人的傳說中,亦自稱是來自這三個群島。考古學家認為,古埃及的文字體系,是由一種類似瑪雅文字體系發展而來。按照柏拉圖的記載,一個古埃及老祭師曾向他親口承認,部分埃及文字源於阿特蘭提斯文。西班牙人最初登陸美洲時,瑪雅人亦稱作鸛契族,據族中長老口傳,鸛契族是「阿特蘭提斯第一位國王鳥南努斯的後裔」,由於族人不願接受其他人類的統治,所以集體自殺,事前更聲稱瑪雅人是留在地球上最後的一群阿特蘭提斯人,其他族人則早在阿特蘭提斯陸沉時,己淹沒在水底之中。

相關焦點

  • 日本遊客因疫情被困秘魯,馬丘比丘景點為其單獨開放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名日本遊客因新冠疫情被困在秘魯半年多時間,近日獲得獨賞著名景點馬丘比丘的特殊待遇。據法新社13日報導,這名26歲男子來自日本奈良,是一名拳擊教練。他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本打算只在馬丘比丘周邊地區玩上3天,結果剛買好馬丘比丘的門票,就趕上疫情封鎖、航班取消。他被困在秘魯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也得到秘魯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因此當地旅遊主管部門專門為他一個人安排了一次馬丘比丘之旅。受新冠疫情影響,馬丘比丘景點自3月起就閉門謝客,而這名日本遊客也成為3月以來唯一一名遊覽該景點的遊客。
  • 時隔近8個月,秘魯馬丘比丘重新開放,遊客數量設上限!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日,秘魯庫斯科,知名遺址馬丘比丘迎來重啟第二天。馬丘比丘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據法新社報導,秘魯知名遺址馬丘比丘11月1日在一項古老的儀式中重新開放。此前,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馬丘比丘被關閉了近八個月。
  • 秘魯馬丘比丘聖地慘遭遊客破壞還被隨地大便,肇事者被抓
    據法新社14日報導,六名遊客因被指控在秘魯的馬丘比丘聖地一處神聖的寺廟裡大便而被警方逮捕,被控的罪名是侵犯秘魯文化遺產。據當地媒體安地娜通訊社(Andina news agency)報導,秘魯庫斯科地區警察局長威爾伯特·萊瓦周一表示,這六名遊客因涉嫌侵犯文化遺產而被公共部門拘留和調查。
  • 在秘魯馬丘比丘神廟內大便,6名遊客被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據法新社14日消息,有6名遊客在秘魯被捕,理由則有點讓人窒息:他們被控在馬丘比丘印加古城的神聖寺廟內大便,涉嫌破壞秘魯文化遺產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們將面臨至少四年的監禁。當地警方13日表示,這六名遊客因涉嫌破壞文化遺產罪而被拘留和調查。
  • 時隔近8個月秘魯馬丘比丘重新開放 遊客數量設上限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法新社報導,秘魯知名遺址馬丘比丘11月1日在一項古老的儀式中重新開放。此前,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馬丘比丘被關閉了近八個月。然而,出於防疫安全原因,每天只有675名遊客能夠進入該景點,僅為疫情前遊客人數的30%。
  • 日本遊客因疫情等待7個月,秘魯馬丘比丘為他一人特別開放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受疫情影響,多國實行限制措施,不少旅遊景點關閉,近來多個知名景點陸續開放。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秘魯馬丘比丘,原本打算11月開放,近日卻單獨為一位日本遊客開放。而有「印度明珠」美譽的泰姬陵自9月下旬開放以來,到訪遊客已經增加了約三成。
  • 《秘魯馬丘比丘印加遺蹟風景》一剎那-聯合拍攝
    秘魯馬丘比丘印加遺蹟風景【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馬鞍山業餘攝影師劉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南陽區域拍攝秘魯馬丘比丘印加遺蹟風景【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重慶業餘攝影師冀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湘潭區域拍攝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神奇的秘魯昌昌與失落的馬丘比丘
    秘魯昌昌:世界最大的土磚城昌昌城建立於12世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土磚城,那裡的人們在遠古時代就用黃金裝飾建築物,還盛傳有些用貴金屬製作的植物。秘魯位於安第斯山麓與太平洋之間,在其狹窄的沿海地區並沒有石頭這一自然資源,所以士磚便是人們造房的材料,所謂上磚即把泥上在太陽下烤乾後製成的磚,而昌昌便是用這種士磚建築造起來的是一個巨大古城的遺蹟所在昌昌城位於秘魯北部特魯希略城西北4千米處的海濱沙漠地區。從漫漫黃沙的海岸邊遠遠望去,古城和周圍的沙漠都是同樣乏味的色調,即使靠近也只能看見一些殘破的牆基,最高也不過6米,整座城市看上去相當不起眼。
  • 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130公裡,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蹟。
  • 秘魯馬丘比丘,特別為這一個普通日本人開放
    秘魯特別為一個普通日本人,開放了古印加帝國遺蹟馬丘比丘。 原來,這名日本遊客,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受困秘魯,等了快7個月。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馬丘比丘古城遺蹟——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又譯麻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Peru)境內庫斯科(Cuzco)西北75公裡,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 日本遊客滯留7個月,秘魯特意為他開放馬丘比丘
    2020-10-13 22:29:28 來源: 驢遊趣事 舉報   一名日本遊客3月中抵達秘魯小鎮
  • 守護馬丘比丘(旅人心語)
    庫斯科古城,位於秘魯南部,地處安第斯山脈東麓山谷,被蔥鬱的熱帶雨林包圍,氣候宜人,素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的美譽。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作為曾經的印加帝國首都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庫斯科也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 日本遊客因疫情在秘魯等待數月,馬丘比丘為其一人特別開放
    中新網10月13日消息,據「中央社」當日報導,日本遊客片山(Jesse Katayama)原本計劃3月只在秘魯待幾天,目的是參觀古印加帝國遺蹟馬丘比丘,未料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得進入。在等待了快7個月的時間後,秘魯特別為他開放了這一遺蹟。圖為疫情下,沒有遊客訪問的秘魯馬丘比丘。
  • 安第斯山脈冰川雪崩引發秘魯馬丘比丘山腳致命洪災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日前,據外媒CNET報導稱,來自安第斯山脈高處的雪崩,使得秘魯下遊地區著名的馬丘比丘山腳下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泥石流和洪水;在印加城堡下遊的聖特雷莎社區,至少有三人被證實已不幸遇難
  • 秘魯馬丘比丘擴大開放 遊客接待量上限升至50%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秘魯文化部宣布,從12月2日起,馬丘比丘印加遺址的遊客接待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上調至50%,即每日參觀人數上限由675人上調至1116人。據報導,在因新冠疫情被迫關閉近8個月後,馬丘比丘印加遺址於11月1日重新開放,由於該遺址在開放以後獲得了良好反響,並且入內參觀遊客都嚴格遵守了安全措施。因此,文化部決定將遊客接待量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秘魯文化部還表示,在2020年12月31日以前,馬丘比丘印加遺址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 秘魯馬丘比丘登上谷歌熱搜榜 「世界新七大奇蹟」中排第二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秘魯庫斯科市11月初為馬丘比丘舉辦了重新開放儀式。據秘魯出口和旅遊促進委員會介紹,11月首周的谷歌熱搜榜中,馬丘比丘在「世界新七大奇蹟」中排名第二。  據報導,全球谷歌用戶對馬丘比丘的興趣有所攀升。
  • 天空之城,謎一樣的馬丘比丘,旅行在召喚您!
    由於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人們推算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的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公元15世紀中葉修建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徵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事實上,馬丘比丘的起源至今還是一個謎。據說,在6世紀中葉,秘魯論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後,民間就流傳著一個說法,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脈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然而,在西班牙在對秘魯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期間,人們對這座古城一無所知,甚至在秘魯獨立後的100年間,也無人涉足。
  • 秘魯馬丘比丘的未解之謎都有哪些?
    馬丘比丘被稱為「消逝在雲霧中的城市」,也被形容為神秘的「空中之城」。建於萬丈深淵之上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距當時的都城庫斯科120公裡,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老年峰與青年峰之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
  • 古老的失落之城——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
    1911年的時候,在秘魯的安迪斯山脈中發現了一座非常神秘的印加古城,是至今南美發現最大的古城遺址,整個建築群建造在山脊之上,兩側都是懸崖,易守難攻,但也因道路崎嶇,後來被捨棄。作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馬丘比丘古城,現在也成為了眾多南美遊客的必來之所,她那神秘的宗教氛圍也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前來,由於印加文化沒有發明文字,她的歷史和事件只能通過複雜的繩結來記錄,很難破譯,也就有了很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她為什麼建造在這麼閉塞的地方,巨石是從哪搬來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