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國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
這一發現到底意味著什麼?變異會否影響我們正在展開的疫苗接種?是否個人防護也要升級?年末聚會、春節團聚會受影響嗎?
1月4日上午,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何劍峰就一系列廣泛關注的話題進行詳細解讀。
這一變異株還有傳播風險嗎?
廣東一直以來對入境人員進行嚴格的閉環管理,這也是我國非常成功的防疫經驗。雖然我們在病例中發現了病毒變異株,但都是在閉環中進行的。
病例入境檢測為陰性,在隔離點採樣檢測出陽性,送院隔離治療時確診為病例,如今已經出院,但仍然處於出院後醫學觀察中。所以說,這個病例在廣東是沒有傳播風險的,也請大家不用特別擔心。
變異株的情況是什麼?
在對去年9月以來廣東省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樣本進行回顧性的全基因測序分析中,發現一名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感染的是正在英國流行的B.1.1.7亞型變異株。
這一變異最大的特點就它有十幾個關鍵位點的突變,尤其是在S蛋白的變異,對病毒感染能力有潛在重要影響。變異帶來的實際後果就是病毒的傳染性更強,即更容易傳播到人。
因為是病毒蛋白的一些結構發生改變,胺基酸與人體上皮細胞當中的ace受體更容易結合,形象一點就是之前病毒離我們遠一點,現在更「親近」一點了,更容易一粘上身。
會導致致病力、嚴重性增強嗎?
變異確實導致了病毒的傳播力強了,但目前並沒有發現它在臨床病史,包括重症、危重、病亡等方面發生改變。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在12月21日記者發布會上所說的,病毒毒株一直在變異,這是正常現象。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主要引起「兩變三不變:
「兩變」:即變異株的傳播力變強,病毒基本再生數(R0)從1.1提高到1.5;變異株在年輕人和兒童中似乎更容易傳播。
「三不變」:即變異株的致病力、核酸檢測的有效性和疫苗的有效性不變。
會不會導致疫苗失效?會影響我們正在開展的疫苗接種嗎?
這一病毒變異並未影響我們正在接種的疫苗。
如上所述,變異主要發生在S蛋白結構當中,但我們所做、正接種的疫苗主要是滅活疫苗,通俗地說滅活病毒後,它的整個「屍體」都存在但沒有活性了,因此S蛋白變異就沒有造成影響。
對於其他一些非滅活的技術路線疫苗,病毒變異確實可能帶來改變,據了解相關改變也正在研發中。
發現變異株,對於防控意味著什麼?
繼上海後,變異株在廣東發現,很多人擔心防控形勢產生變化。
其實對於公共衛生而言,變異株的發現,最大的意義在於:第一是告訴公眾,對於國外疫情形勢、病毒變化等,我們是一直保持高度關注的;第二是我們會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關注變化所帶來的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及時研判。
在病毒監測中,需要的足夠的能力與經驗,才能及時「捕獲」病毒變異株。上海、廣東還有國內其他地方,做好入境防範管理,及時監測並發現病株,正說明整個監測體是可靠的、非常敏感的、具有高度分析能力的。
對於病毒變異可能帶來防控方面的影響,廣東專家們也做了預期。除了考慮傳播性加快外,正在保持高度研判態勢,比如與別的因素結合後會產生什麼影響,比如對重症、病亡影響等。
此前武漢早期病毒株研究,發現小朋友、老人家的易感性不那麼強,但此次發現的變異,世衛組織提出,這一亞型變異株可能導致小朋友更受被感染,廣東專家正在跟進並高度關注相關研究。
公眾對於「病毒變異導致傳播力增加七成」很關注,事實上,國外境年病毒傳播力強了,對於天天有那麼多人回來的我們確實增大了壓力,但只要入境人員管住了,沒有傳播機會,這個「增加七成」在國內環境、措施下就沒有很現實的意義。
除了核酸檢測,是否還需要更多的監測手段?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核酸檢測」這一說法公眾已經非常熟悉了,它幫助我們發現並管控病例。但監測不僅僅是發現病例呈核酸陽性這麼簡單。
事實上,廣東一直保持高度張力的監測是對陽性者的全基因測序分析,捕捉病毒的進展比如變異,然後快速反應。
可能有的人會問「為什麼9月有變異了,變異株才剛發現?」需要說明的是,新冠病毒是比較狡猾的,廣東採到的病毒樣本也各式各樣,有些甚至就是陽性很弱的,根本做不了病毒分離。
但請公眾放心的是,廣東有能力嚴密監測並發現陽性,還有能力嚴密監測並發現這個陽性有無變化、有什麼變化、需要做什麼等等。
個人防護這時候需要升級嗎?
首先,在國外的留學生等人士,目前已經發現病毒傳播性更強,雖然還沒發現它對導致重症、死亡的影響,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這樣的「幾板斧」必須要堅持。
其次,在國內的話,公眾的個人防護常態化就可以了。目前不僅廣東,全國各地對於境外輸入實行閉環管理,就像發現病毒株的病例,他也根本進不了普通社區的。
此外,希望大家有序接種疫苗,這是非常關鍵的措施,共築防疫牆。特別要提醒的是,即使接種了疫苗,原有的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也不能放鬆,因為沒有疫苗能有100%的保護力,疫苗也只能給你加穿一件保護衣。
年末聚會、春節團聚會還能如常進行嗎?
過完元旦,春運將啟幕,春節將至,常態化疫情防控期,要抓住人員流動、人員聚集兩方面來防護——
首先,建議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流動,注意錯峰出行;
其次,減少大規模的人員聚集,比如聚餐、大型年會等。
過年期間可能小規模的團聚、旅遊活動免不了,那麼就要謹記並踐行摘口罩,要洗手,保持距離,多通風。即使是在較冷的北方,一天怎麼也要開窗通氣十幾二十分鐘。
防止病毒「物傳人」,該怎麼辦?
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已經從防止「人傳人」,進展到「人、物同防」。在防止「物傳人」方面,需要從新冠病毒的特性說起。
它喜歡又冷又溼的環境條件,在乾燥溫暖的情況下,它可能很快滅活,檢測核酸哪怕是陽性但也已經是「屍體」了,沒有活性;但目前是冬天,冷凍條件下,就真有可能在物品表面有活的新冠病毒。
所以,有人對快遞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在市場、超市購物時戴塑料手套等,這樣的防護其實是可以的。春節將至,人們開始購買並存儲冰鮮,戴手套選購,回家後泡到水裡清洗,解冰後戴上手套再處理,是正常的、合格的方式。
不過於恐慌,但做好必要防護,這才是正確的態度與做法。
廣東出國出境人員已經能接種疫苗了嗎?
省政府拿出幾億元在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其實公眾不知道的是,在2020年10月份,廣東已經開始著手疫苗接種的相應準備,包括人員培訓與資質認定、全省接種點的布局、選擇和準備等等,在保障小朋友的正常免疫接種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開啟成人規劃疫苗的接種準備。
目前,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廣東全省的重點人群正在合理、有序、按步驟、按風險高低安排疫苗接種進程。
因為疫苗受研發、生產、出貨的周期制約,首先獲接種安排的當然是有直接接觸、有感染風險的人群,包括:
有「人傳人」風險的人群,比如海關、旅客送往隔離點的運輸人員、隔離點工作人員、定點醫院工作人員等;
有「物傳人」風險的人群,比如冷庫工作員,即冷凍品的包裝、運輸、搬運、裝卸等環節人員,春運時的司機等;
最後是關鍵崗位的人員,比如醫院裡發熱門診、呼吸科、感染科等的醫生、護士、護工、勤雜人員等。
目前廣東主要接種的是北京所、科新兩家的疫苗,有產能有限時,先保證重點人群接種,再逐步向其他人群、普通人群推廣接種。
廣東全省各地都有不少留學生,還有不少人需要出國出境的,這些出國人員的接種也已經納入安排,各個地市有專門的接種點,按需按預約有序接種,比如深圳已經開展中。
疫苗需要打幾針?
適用於哪些人群?
打完後能不能摘口罩?
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
通過一組圖,一起了解↓↓↓
• THE END •
來源:南粵女聲綜合自央視新聞、廣州日報
茂名市婦女聯合會
茂名婦聯
ID:mmfulian
原標題:《放心!這一變異株在廣東已無傳播風險!關於疫苗,一組圖全都講清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