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12月15日發表了題為《病毒都出現了哪些變種?會不會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的報導稱,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中。這句話聽起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所有病毒都依靠變異生存,病毒變異是一種常態。因此,根本的問題不是病毒是否變異,而是探討病毒如何變異,以及這些變異是否影響疫苗的有效性。
讓我們先從頭說起:什麼是病毒突變,如何研究病毒突變?當病毒在我們的細胞內繁殖時,它要為每一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在製造自身副本的過程中,病毒可能在複製遺傳密碼時犯錯,而遺傳密碼的「錯誤」就被稱為病毒突變。
這些突變創造了各種冠狀病毒,而這些病毒也只是略有不同。大多數毒株很快就消失了,但有些突變意味著病毒的改良,因此此類病毒很可能繁殖得更多,並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病毒的變異過程其實就是達爾文提出的進化過程。
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獲取一個病人的病毒,讀取病毒的3萬個鹼基;隨後再去找另一個病人,獲得他的病毒,再讀取病毒的3萬個鹼基。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是否存在不同,即是否發生變異。而讀取病毒的3萬個鹼基這一過程,在技術上被稱為「測序」。
報導稱,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全世界成千上萬人的病毒已經被測序。通過比較鹼基序列,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病毒「家族樹」,以了解它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傳播的。
到目前為止,病毒的主要變種有哪些?根據一個包含18.5萬條取自不同患者病毒序列的資料庫,可以將病毒分為七大變種或毒株。這些毒株包括:L株是新冠病毒的原型;S株在2020年初出現,幾乎完全取代了L株;V株出現在2020年1月,但到6月已經消失;G株與V株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目前已成為主導,其中還被細分為GR、GH和GV株。
那麼新冠病毒的G株有何獨到之處?G株是現在的主流毒株,目前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大多感染的是G型新冠病毒。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突變叫做D614G型,即614位胺基酸的突變。至於D614G突變是否會產生嚴重後果,科學界仍在爭論不休。
大規模變異的危害是什麼?理論上講,最危險的情況是,通過大規模的變異會出現一種病毒的新變種,並變得更有傳染性,即更有效地進入我們的細胞並在細胞中繁殖。
正如上文所說,關於D614G突變後果的爭論還沒有結束,但可以肯定的是,截至目前尚未出現從根本上改變病毒感染性和危險性的突變。
最後一個問題:新冠病毒的變異比我們已知的其他病毒更快,還是更慢?目前來看,新冠病毒的變異比其他病毒,如愛滋病病毒或季節性流感病毒更慢。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