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天或有更多實驗室結果公布。
繼英國、南非後,日本也發現「全新變種新冠病毒」。
日本厚生勞動省於1月10日宣布,從巴西返抵東京的4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全基因測序顯示,其感染毒株與英國、南非變異株有所不同,或為新型變異株。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稱,尚不清楚感染這一變異株後的病情嚴重程度,也不知曉會否影響新冠疫苗效力。
「我們看到大量報導,又是英國變異株、又是南非變異株。從基因上,我們看到病毒不斷變異,這被稱為分子流行病學追蹤。但在免疫學上,變化沒那麼快。也就是說,現有疫苗是能對付新冠病毒變異株的。」1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告訴「央視新聞」。
近日,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稱,針對攜帶N501Y位點突變的變異株,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仍然有效。此前有報導指出,英國、南非變異株均包含N501Y突變。
截圖來源於bioRxiv
中美研究:變異株未影響疫苗效力
截至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通報4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包括2020年1月至2月於歐洲發現的D614G變異株,2020年8月至9月在丹麥發現的Cluster 5變異株,2020年12月英國發現VOC變異株,及2020年12月在南非發現N501Y.V2變異株。
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系及人類病毒研究所終身教授趙玉琪告訴媒體,讓人擔心的恰恰是VOC和N501Y.V2變異株,其都包含N501Y突變。這是S蛋白第501號胺基酸變異,剛好位於S蛋白的RBD區域,是病毒跟人體細胞受體結合的關鍵部位。發生該突變後,新冠病毒或能更強地附著在人體細胞上,即傳播力變得更強。變異株還可能削弱由疫苗和此前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
但,bioRxiv發文如同一顆定心丸。該研究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等聯合完成,其準備工作分成兩步。第一,製造變異株。在用於開發BNT162b2的病毒株(N501)基礎上,引入N501Y基因突變,生成變異株(Y501)。第二,採樣。在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臨床試驗中,抽取20位志願者血液樣本。這些志願者都來自疫苗組,已完成間隔21天的兩劑接種。血清採樣發生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的2-4周。
研究人員檢測了20個血清樣本對標準病毒株和變異株(N501和Y501)的中和滴度。結果顯示,與N501相比,血清樣本對Y501的中和滴度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滴度越高,意味著血清的中和能力越強,即疫苗保護效力越高。截至本文發布,這一研究未得到同行評議。
20位BNT162b2疫苗接種者血清中,抗SARS-CoV-2病毒N501(黑色)和Y501(紅色)變異株的50%中和滴度比較。
我國研究也得出類似結果。在1月9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說,我國兩個研究團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病毒研究所)將2020年1月、2月、3月、4月、5月和6月國內所出現的新冠病毒,與VOC變異株進行對比,發現新冠疫苗免疫猴子和免疫人體產生的抗體,對我國境內早期的病毒毒株和VOC變異株,能同樣進行中和。據稱,上述兩個研究已投稿,正在等待發表,尚不清晰研究所涉新冠疫苗種類。
當地時間2021年1月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治縣的聖約瑟夫醫院內,醫護人員將準備好的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放在託盤內,給民眾接種。/AP
「沒有理由認為疫苗失效」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研究人員承認存在局限性。比如,構建Y501變異株時,僅引入1個突變位點。事實上,VOC、N501Y.V2變異株存在其他突變。
「不容小覷。」《科學》雜誌指出,N501Y.V2還包含E484位點突變。bioRxiv預印本平臺發表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華盛頓大學聯合研究稱,這一突變或影響血清中和作用,致新冠病毒更易與人體細胞結合。但中和作用減弱,並不等於消除。「這表明一個強大的疫苗反應對E484仍具保護效力。」研究團隊表示,E484突變不會實質上削弱疫苗性能。注射疫苗往往會引發大量中和抗體。在對抗變異株時,疫苗效力的輕微下降可能不太重要。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表示,「持續監測」至關重要,需要評估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對其他突變的保護效力。「E484是待測名單上的下一個。」
「第一財經」報導,除有效抵抗N501Y突變,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對先前已測試過的其他15種突變,亦有效。任何一個突變都沒有對該款疫苗的有效性,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個好消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病毒學教授弗雷德裡克·布希曼一直在跟蹤病毒變異。他告訴ABC新聞:「沒有理由認為,mRNA新冠核酸疫苗會失效。」
當地時間2021年1月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蘭薩尼亞地區,醫護人員正在評估一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病情。當地出現新一輪疫情,其中大部分是變異株感染者。/Getty Images
只需6周,即能設計新的mRNA疫苗抵禦變異株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WHO將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列為「可緊急使用」。這是首個獲WHO緊急使用授權的新冠疫苗。截至當時,該款疫苗已在40多個國家/地區(含歐盟27個成員國)獲得有條件上市、緊急使用授權或臨時授權。
該疫苗在中國被稱為「復星新冠疫苗」。據此前媒體報導,截至12月19日,該疫苗由復星醫藥推動在中國的開發及商業化工作,目前,候選疫苗BNT162b2在中國江蘇泰州和漣水進行Ⅱ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招募工作提前完成,共入組960人,目前未收到任何嚴重不良事件報告。
路透社報導,歐洲疾控中心認可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也特別強調變異問題。該機構稱,若病毒出現重大變異,出現「抗原漂移」,應進行研發調整。
弗雷德裡克·布希曼認為,若新冠病毒變異累積到需要調整疫苗的水平,即病毒能逃避免疫系統,使人體之前獲得的抗體保護失效,那對採用新技術生產的mRNA新冠核酸疫苗來說,重組、設計的難度不大。
耗時短是mRNA技術的突出優勢。mRNA新冠核酸疫苗無需進行變異毒株的分離、培養等耗時程序,也不需要做繁瑣的抗原蛋白質表達。一旦獲知病原體的基因序列,研究人員即可利用目標病毒的基因序列,來編程對抗病毒的mRNA。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於2020年11月的《自然評論免疫學》雜誌發文稱,掌握基因序列後,可在幾周內生產出mRNA疫苗。
「6周內,BioNTech將提供一種新的完全模仿病毒突變的mRNA新冠核酸疫苗。」2020年12月22日,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研發公司、德國生物技術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聯合創始人烏格·薩因博士說。
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病毒的變異應該引起重視,但病毒變異對疫苗產生的影響,人們不必過度擔心。因為憑藉現在疫苗的技術路線,已經完全能夠根據病毒的變異,重新設計出針對新毒株的疫苗。理論上,做完Ⅰ、Ⅱ期臨床就可以批准,而不需要再重新開始做大規模的Ⅲ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