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客戶端11月7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官微11月7日發布:當地時間6日,世衛組織表示水貂這樣的哺乳動物是很適合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病毒可能在這些物種內逐漸變異,變異後的新冠病毒與之前只有輕微差別,暫未發現會影響疫苗效力。
丹麥這種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出現貂傳人現象引發民眾疑惑,但變異後的病毒是否會影響疫苗效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副教授張洪濤告訴記者,丹麥目前之所以大量撲殺水貂,是因為他們發現突變的病毒病毒不能被某種抗體識別了。不能識別代表著病毒血清型的改變,這是一種比較大的基因序列的改變,意味著疫苗的效果會受到影響。
張洪濤教授表示,從現有公布資料中推測,這個抗體應該是識別S蛋白的抗體,很多疫苗都是由S蛋白這一段做的,比如腺病毒載體疫苗,包括英國的牛津疫苗,國內陳薇院士的疫苗,以及美國的核酸疫苗等。
國內的已經緊急使用的滅活疫苗,是用整個病毒來做的,不只是S蛋白片段,所以受到這種突變的影響比較小。不過,目前這種新病毒株的序列等詳細資料還沒有公布,全面判斷需要多方位考量。
針對感染新冠後的水貂傳人可能性在國內有多大這一問題,張洪濤教授表示機率很大,如2003年非典以後,很多地方都取締了野生動物買賣市場,在當時就發現市場上的雪貂就有被非典感染的。所以只要這些動物攜帶病毒,人只要接觸就大概率會被感染。而且病毒也是經過呼吸道傳播,所以不管是接觸還是非法食用,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病毒在人和貂之間傳來傳去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變異。「目前沒有報導,我們需等待進一步的調查結果。」而對於人類若感染變異後的新冠跟之前的新冠肺炎症狀是否有不同這一問題,張洪濤教授如此表示。他認為,
現在控制病毒在動物之間的傳播會比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更難,因為動物數目龐大且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人們要儘可能的避免與野生哺乳類動物接觸。當地時間6日,世界衛生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此前丹麥稱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病例,世衛組織表示,世衛在數月前就已注意到新冠病毒在水貂中傳播,並正在對此進行跟蹤研究。
(原題為《丹麥水貂感染變異新冠病毒可致疫苗失效?專家:要看疫苗種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丹麥水貂,新冠病毒,病毒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