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近期,丹麥在水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新的突變種,稱這種突變可能影響到疫苗的有效性。與此同時,丹麥首相宣布將捕殺國內多達1700萬隻的養殖水貂。據《獨立報》報導,美國最高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博士對此表示,這種突變對於當前研發的疫苗不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自今年夏季以來,荷蘭、美國等多個國家已經出現大規模的水貂新冠病毒感染。在丹麥,研究人員發現感染的水貂身上發現了新的新冠病毒株,其S尖峰蛋白發生突變,這是當前研發中的疫苗主要的識別位點。這種病毒在丹麥已造成了200例以上人類感染,英國因此也禁止非本地人從丹麥來到英國。丹麥總理Mette Frederiksen稱,這是對公眾健康和疫苗研發的嚴重威脅,要求捕殺全國所有的水貂。
福奇博士在與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一次線上訪談中說到了這個問題。目前,美國疫苗研究中心專家小組初步觀察了這種新的病毒株。研究組認為,水貂身上的突變不會對疫苗和疫苗誘導產生的免疫反應產生影響,這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這種病毒株可能會削弱人體抗體反應,因此對當前的一些單克隆抗體療法產生影響,沒有證據。
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負責疫苗研究的科學家也對此表示樂觀,他們在疫苗的早期動物試驗發現,這種疫苗可以針對水貂相關的新病毒株產生抗體,具有預防效果。目前,這種疫苗將很快開展人體試驗。這是否適用於其他疫苗,適用於人類抗體治療,還不知道。
在公共衛生領域。歐洲疾控中心發布新指南強調需遏制水貂和人類之間的病毒傳播,警告稱大量動物感染導致病毒會快速積累突變,反向蔓延到人類群體。但世界衛生組織前助理總幹事,英國公共衛生主席David Heymann博士認為,丹麥的新冠病毒變異株不會改變疫情的進程。
他說,這種病毒在每個國家都存在,也有不同的變異種。如果這種來自於水貂的突變病毒想要取代其他國家的病毒,它必須比當前的病毒適應性更強,有更強的傳播速度才能取代。
威康信託基金會主任Jeremy Farrar仍然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水貂的突變就像是地方性動物病毒的「煤礦金絲雀」,這種病毒太複雜了,它可能在大鼠、小鼠、雪貂等動物體內生存並傳播給人類。這是動物與人類傳染病傳播模式帶來的擔憂,而不是水貂本身。
閱讀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