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表面絕對光滑的鐵塊,放在一起會不會變成一塊鐵?

2021-01-19 宇宙探索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談一談我的觀點:

我認為即便是兩塊「絕對光滑平整」的鐵塊,將它們平整的表面對著靠在一起,它們也不會變成一塊鐵。

為什麼呢?

(打磨光滑的鐵塊)

鐵的表面有氧化層

我們都知道,鐵是會生鏽的,這是鐵元素與空間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鐵是地球上第四豐富的元素,位於氧、矽和鋁之後。但我們極少能在地球表面找到純鐵,因為它們大部分都被氧化,以氧化鐵礦物質如赤鐵礦(Fe2O3)、磁鐵礦(Fe3O4)等形式出現,各種鐵礦石佔了地殼質量的5%左右。

鐵在空氣中會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鐵塊表面的鐵原子會與氧氣生成三氧化二鐵(Fe2O3),如果在此過程中有水氣參與,還會形成更加複雜的三氧化二鐵水合物Fe2O3·nH2O和氫氧化鐵(FeO(OH), Fe(OH)3)也就是俗稱的鐵鏽。

(嚴重的鐵鏽)

實際上本文第一張圖中的鐵塊表面也有氧化層,只不過肉眼不能分辨。

由於有一層氧化物的阻隔,即使是將兩塊打磨得極其平整的鐵塊放在一起,它們的鐵原子間不會相遇,也不會有組成新金屬鍵的機會。

那麼在真空中,沒有了氧化層,兩塊鐵能粘合在一起嗎?

冷焊

焊接是一種以加熱、高溫或者高壓的方式將金屬或其他熱塑性材料結合在一起的技術,焊接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有一種方式比較特別,這就是冷焊。

冷焊是應用機械力、分子力或電力使得焊材擴散到器具表面的一種工藝,這意味著不需要給金屬加熱,只需要對它施加力,金屬就可以被「焊」到一起。

(通過向兩片光潔的金屬施加高壓使其焊接在一起)

從這個角度看,將兩塊鐵靠在一起,如果它們之間沒有氧化物的阻隔,鐵原子間通過電子的交換似乎也能達到焊接的目的。

一個可能由冷焊造成故障的例子,就是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

(地面組裝完成的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它的上方是張開的傘狀高增益天線)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於1989年10月18日被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入地球軌道。但在探測器繞地球飛行一周後,地面控制人員發現位於它頂端的高增益天線無法完全打開,它似乎被什麼東西卡住了。這個主天線有18個肋骨,像一把大傘,當驅動電機啟動並對肋骨施加壓力時,它們在發射時被固定的尖端應該從杯子中彈出來。結果只有15個彈出來了,使天線看起來像一把半開的傘,它完全無法工作。

(未打開高增益天線的伽利略號繞木星飛行示意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嘗試對天線進行加熱循環,他們先讓太空飛行器旋轉到10.5 rpm的最大旋轉速度以換取離心力,然後反覆打開和關閉天線驅動電機,試圖用「錘擊」的辦法使被卡住的天線肋骨尖端鬆開,在經過13000次的反覆嘗試後,打開高增益天線的努力最後宣告失敗。

好在伽利略號還配有另一個小的20瓦功率低增益天線,儘管低增益天線的帶寬明顯低於高增益天線的帶寬。高增益天線的信號發射速率為每秒134 千比特,低增益天線的發射速率僅為每秒8至16比特。但有總好過沒有,伽利略還是利用這個小天線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數據傳輸任務,包括實現了第一顆編號為951 Gaspra的小行星飛越,並在243 Ida附近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衛星 Dactyl 。1994年,伽利略觀察到彗星Shoemaker-Levy 9與木星的碰撞。

工程人員事後對伽利略號天線故障的分析認為,高增益天線的表面電鍍了一層黃金,這些天線肋骨的表面由於沒有塗抹潤滑油,發射時產生的振動使肋骨間產生磨損,從而使它們在真空中發生了金屬粘接,這就是冷焊。

(右方三根天線肋骨被認為「冷焊」在了一起)

冷焊發生的條件

太空中由於沒有氧氣,金屬表面不會產生氧化物,失去了氧化物的阻隔,金屬在相互摩擦或存在外部強大壓力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原子間形成新的金屬鍵,從而發生粘接的情況。

但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容易被粘接。

科學家們發現,當兩片直徑10納米以下的超薄金納米線相互接觸時,它們可以在施加非常低的壓力下,幾秒鐘內通過單獨的機械接觸冷焊在一起。通過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和原位測量表明,焊縫幾乎是完美的,具有與納米線其餘部分相同的晶體取向,強度和導電性。

(黃金超薄納米線的合成)

高質量的焊接歸因於納米級樣品尺寸,定向附著機制和機械輔助的快速表面擴散。並且目前只在金納米線之間和銀納米線之間觀察到這樣的冷焊現象,說明焊接材料本身的金屬屬性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條件。

(超薄金納米線的冷焊過程,b中的內置圖為小方框中的放大圖,清晰的表明了原子的擴散通道)

鐵的金屬屬性與黃金不同

鐵的原子序數為26,它的原子核中有26個質子和30個中子,核外有26個電子。鐵原子的電子軌道分為4層,從內到外分別為2個、8個、14個和2個。

(鐵原子核外電子分層)

常溫狀態下,鐵原子通過它最外層的2個電子與相鄰的鐵原子結成金屬鍵,從而形成穩定的體心立方晶體結構。

(常溫下鐵的體心立方晶體結構)

當鐵被加熱到911.85-1393.85攝氏度(1185-1667 K)之間時,鐵原子間的相互連接會發生改變,它的晶體結構會變成與黃金一樣的面心立方金屬晶體。

(高溫下鐵的面心立方晶體結構)

當兩個鐵原子團相遇時,它們不會因為相互接觸而發生金屬鍵的斷裂重組,因為鐵的最外層電子已經與其相鄰的鐵原子組成了穩定的聯繫。在這種情況下,鐵最外層原子會對外來的原子產生靜電排斥力。要想打斷原有的金屬鍵,必須給它提供額外能量,比如將鐵加熱到相當高的溫度、施加更大的壓力或通過強大的電流。

總結:

冷焊現象在納米尺度下的黃金或白銀納米線發生,與金銀元素本身的原子特性有關,也與其在納米尺度下原子間相互作用力相關。理論上在真空環境下金或銀因為相互摩擦會發生冷焊,太空飛行器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也會將活動構件有可能發生的金屬粘接因素考慮進去。但這不表示將兩塊打磨光滑的鐵相互靠近就能發生冷焊,從而粘接在一起。要想實現兩塊鐵的焊接,必須要對它們施加外部作用,打破鐵原子間已有的金屬鍵結構,從而在兩塊鐵之間形成新的金屬鍵。

相關焦點

  • 金庫裡的黃金為什麼不會因冷焊而粘在一起?
    時常聽到有這樣一種說法:將兩個鐵塊或銅塊打磨得非常光滑平整,表面沒有鐵鏽或氧化層,當它們彼此靠在一起時就會融合成一整塊,因為沒有加熱熔融,所以稱為冷焊。至於冷焊發生的原因,有些學過物理的人會告訴你,當兩塊同類的金屬互相接觸時,接觸面的原子們「不知道」它們分屬於不同的陣營,於是「稀裡糊塗地」在一起了。
  • 兩塊金屬在真空中會粘在一起——冷焊現象!無需電能也能實現焊接
    兩塊表面潔淨的金屬,在高真空度的條件下緊密貼在一起,時間久了以後就會粘合到一起,這叫做「冷焊現象」。
  • 一塊磁鐵掰開,為什麼會變為兩塊磁鐵,一直掰下去會怎麼樣?
    磁鐵的磁極分為S極和N極,一塊磁鐵從中間掰開,會形成兩塊小的磁鐵,每塊小磁鐵都擁有S極和N極。小時候特別愛玩磁鐵,拆錄音機,拆四驅車,就是為了裡面的一小塊永久磁鐵;一旦我們把磁鐵摔碎成兩塊,就會得到兩塊磁鐵,覺得特別神奇。
  • 太空中兩塊金屬一接觸就能焊到一起,為什麼地球上不會這樣?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把很多金屬放到一起,它們相互之間並不會發生粘連,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在太空中如果把兩塊金屬放到一起,它們常常會發生粘連到一起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金屬這東西在太空中會出現冷焊現象呢?聽起來很稀奇,其實說起來道理也很簡單,就是當兩塊相同的金屬(不同的金屬也有可能發生這種現象,如鉛和金)在太空真空環境下接觸的時候,其兩個接觸面表層的原子之間是沒有任何阻擋物的,如果表層沒有被氧化的話,那麼在接觸的時候兩個表層上的原子一擔靠近到一定程度(至少到納米級),就會相互抓住對方,從而結合成為一體,成為一塊金屬,冷焊現象就是這樣發生的。
  • 兩塊磁鐵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吸附在一起啊?
    我的問題是:磁鐵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吸附在一起啊?」——Dean,7歲,佛蒙特州。  Dean你好!  這是一個好問題,雖然回答起來會有點棘手,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地去回答這個問題。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磁極:南極和北極。我們之所以這樣稱呼它,是因為當你用一根細線將磁鐵懸掛起來時,磁鐵的北極會(近乎)指向北方。
  • 一立方釐米的鐵塊,在自然狀態下要多久才能蒸發完?
    那麼,鐵能否蒸發呢?對於一塊一立方釐米的鐵塊,在自然狀態下要多久才能蒸發完呢?首先,鐵是固態,如果它變為氣態鐵,這個過程不叫蒸發而是升華。鐵的熔沸點非常高,這是因為帶正電的鐵離子與離域電子通過靜電力形成強大的金屬鍵,如果要破壞金屬晶格,需要大量的能量。在常壓下,鐵要被加熱到1538攝氏度才會熔化,進一步加熱到2750度才會大量蒸發成為氣態。
  • 讓兩塊金屬一接觸就焊到一起.
    每個人平時都會和很多金屬的東西打交道,這些金屬堆在一起,我們也沒發現它們相互之間發生粘連,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在太空中如果把兩塊金屬放到一起
  • 太空中兩塊金屬相遇,為什麼會自動焊到一起?科學家揭曉答案
    幾十年前,人類向太空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之後,有些安裝太陽能電池翼的衛星經常會發生莫名其妙的故障。太陽能電池板在伸展的時候竟然出現自動焊到了一起。這一度讓科學家感到非常困惑。實際上,包括金屬在內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
  • 一塊黑鐵價值「百萬」?西藏的「天鐵」裡藏了什麼名堂
    「天鐵」只是一塊黑黝黝的鐵塊,沒有任何美感。不過在收藏家眼中一塊真正的天鐵卻承載了一段悠久的歷史,也是一種宗教過度的融合與傳承。不過天鐵真的具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又或者只是一塊普通的鐵礦,以下便讓我們做一個系統的梳理和辯證。
  • 電磁鐵工作原理_電磁鐵的應用
    電磁鐵的發明   182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拉戈和呂薩克發現,當電流通過其中有鐵塊的繞線時,它能使繞線中的鐵塊磁化。這實際上是電磁鐵原理的最初發現。1823年,斯特金也做了一次類似的實驗:他在一根並非是磁鐵棒的U型鐵棒上繞了18圈銅裸線,當銅線與伏打電池接通時,繞在U型鐵棒上的銅線圈即產生了密集的磁場,這樣就使U型鐵棒變成了一塊「電磁鐵」。這種電磁鐵上的磁能要比永磁能大放多倍,它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鐵塊,而當電源切斷後,U型鐵棒就什麼鐵塊也吸不住,重新成為一根普通的鐵棒。
  • 天降「聖物」——西藏天鐵傳奇
    天鐵法器藏族同胞認為天鐵和天珠一樣,是神賜予的福祉。天鐵,在西藏地區藏語稱「託甲」譯為天鐵或雷石、藏族傳統解釋為打雷時降下來的鐵塊,埋藏地下,長期不鏽,呈現各種形色。傳說是天神把她對藏民的愛通過雷神放到山上,讓那些勤奮的、善良的、有福氣的藏民拾得,賜福給他們幸福的生活、拾得者帶在身上並代代相傳。
  • 我的世界:新玩家不會刷鐵傀儡?老玩家今天教你如何刷鐵傀儡
    但是鐵傀儡還是算挺罕見的了,它只有在村民多的村莊才會自然生成,或者是靠刷出來,很多新玩家對於鐵傀儡的好奇程度是很高的,所以就會嘗試去建造一個可以自然刷鐵傀儡的建築物,但是有玩家建造完之後,卻怎麼也沒有鐵傀儡刷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有鐵傀儡應該怎麼刷。對於為什麼刷不出鐵傀儡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原因。
  • 水「無孔不入」,為什麼沒有滲入地球內部,只在地球表面循環?
    說了上面那麼多,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物質的密度物理課中學習的密度,是用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密度越大,意味著單位體積越重,表現就是同樣一桶水和一桶鐵塊,很顯然鐵塊重太多了,這是中學生都知道的知識。
  • 13歲少年誤食兩塊小磁鐵 醫生用大磁鐵把它們吸出來!
    原來在10月28日,小強將兩塊小磁鐵吞下,隔著食管壁和胃壁緊緊相吸,並隱藏了起來。多地醫院的醫生都覺得只能開胸,做外科手術取出磁鐵。而父母並不願意,因為讓小小年紀的小強做大手術是一種折磨。怎麼辦?胡兵也是絞盡腦汁,直到不經意間看到了幾天前網購的強力磁鐵……少年誤食兩塊磁鐵,家屬婉拒開胸取鐵10月28日那天,上初中的強強帶著兩塊紐扣大小的玩具小磁鐵去了課堂。
  • 《原神》鐵塊怎麼得 鐵塊獲取攻略
    導 讀 原神在本月就可以和玩家正式見面了,在遊戲裡玩家的日常任務就是去收集那些資源,鐵塊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資源
  • 網友神回復:我國濃硫酸不能腐蝕鐵
    「你會得到,一鍋,王八湯」@工科純爺們:你怕是沒見過化學雙煞有圖有真相@西井上下:震驚,日本的稀硫酸可以溶解鐵塊,中國的濃硫酸那?把一塊鐵扔進去,一點事都沒有。中國人就這麼愛貪小便宜,偷工減料麼?(明明是鐵在濃硫酸中會發生鈍化作用好麼。)
  • 所謂絕對零度,就是絕對無法達到的溫度,因為它會讓時間失去意義
    不過零度並不是世界上最低的溫度,世界上最低的溫度被稱為絕對零度,也就是零下273.15攝氏度。絕對零度的提出是理論推導和實驗證明的結果,而在宇宙之中並沒有達到絕對零度的物質存在。對於人類而言,南極的寒冷足以令人顫慄,但迄今為止在南極錄得的最低溫度也沒有超過零下90攝氏度,而這與絕對零度還差得十分遙遠。
  • 電磁鐵 | 動手做一塊磁鐵
    大家一定都玩過磁鐵,磁鐵可以吸起各種鐵質的小物體,我們今天的實驗就是親手製作一塊磁鐵。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這次實驗用到的銅線可以是從變壓器裡拆出來的漆包線,注意線的外面要有絕緣層。實驗過程 通過以上步驟,一個電磁鐵 electromagnet 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簡單。
  • 永磁起重器:吸得起幾噸重的鐵,還不用電!
    記得七八歲時,找出兩塊小小的磁鐵,就能玩上大半天,對著地上的沙子滾一下,它就變得毛茸茸的,把吸附的東西用張紙存起來,等存了一些了,就來一個小遊戲,讓那些細細的黑粉跳舞;偶爾也翻找家裡的鐵製品吸一吸……總能找到不一樣的樂趣。那會兒,還不知道為啥磁鐵可以吸小沙子,等稍大一些了,才明白,哦,原來沙子裡面含鐵。
  • 女媧補天剩下三塊石頭,一塊變成孫悟空,剩下兩塊命運悲慘
    在這些故事之中,女媧補天之後剩下了三塊石頭,其中一塊成了孫悟空,另外兩塊的結局就很悲慘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在這些故事之中,第二塊石頭化成了石肌娘娘,石肌娘娘和孫悟空一樣也吸收了日月精華,之後終於從石頭中修煉出了靈智,她便變幻化為妖拜入通天教主的門下。在通天的教導下,石肌娘娘不僅成功幻化了人形,而且還開宗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