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談談相對簡單的事情,例如,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棋手需要具備哪些素質。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棋手,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有很強的能力來處理平面上的圖形變化,儘管中國象棋、西洋棋和圍棋的棋子都是立體的,但這些棋類遊戲的本質,都是平面上的遊戲。能不能算一個二維平面的遊戲,有多少人能玩得好?
真正的三維西洋棋,但是沒有人願意下這樣的棋,這對人類大腦來說太難了。但是別灰心,因為我們的大腦,根本就不是用來下棋的。大腦是為了生存和繁衍而產生的。棋類這類事以前都是吃飽了才玩的,與生存繁衍無關。
儘管,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裡,但我們並不能真正掌握三維空間。例如,在機械工程中,為了真正理解和製造三維物體,我們需要將其分解為二維物體。這就是一個著名的機械製圖三視圖原理,它把三維的物體,投射到三個平面上,然後分解為二維的物體,這就是著名的三視圖(俯視圖,正視圖,側視圖)。那是一種符合人類能力的理解。
在視網膜上所投影的三維物體形成了一個二維投影。還是一幅上下顛倒的圖像,但問題不大,大腦會自動糾正。
我們左右雙眼基本處於同一平面,這就需要有良好的立體視覺。因此,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影像會有微小的差別,大腦會將左右兩幅圖像疊在一起,從而感知立體圖像。很久以前就有一種簡陋的立體照片,它是利用這一原理得到的,分別拍攝兩張照片,你在觀看的時候,把這兩張照片合為一會產生立體的幻象。
在畫面左右搖晃時,是否感覺到畫面上的金字塔多了一種立體感?
弄明白了這一點,歷史上很早就有製作3D電影的人,但當時技術條件有限,3D電影熱鬧了一陣子就煙消雲散了,直到3D阿凡達的出現,那種精巧的3D影像才真正被觀眾接受。此後,每年都會出現一批3D大片。
事實上,通過電腦的處理,一些畫家能夠在平面上畫出極其逼真的虛擬三維物體,這充分證明,我們大腦所感知的三維立體圖像,其實不過是一種幻覺。
比利時畫家本海因的鉛筆畫令人印象深刻。儘管我們無法直接在大腦中模擬出四維物體,這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壓根不需要想像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但是自從我們發明了數學和幾何,我們就有了分解任意維度的非凡能力,並且我們能夠將困難的問題簡化。
因為人可以在二維平面上創造三維的影像。這樣,四維生命就可以通過把四維物體投射到三維空間而產生四維幻覺,這裡我們假設他們的視網膜是三維的,他們所看的實際上也是四維物體的三維投影,然後在他們的四維大腦裡,合成一個假的四維圖像。
儘管卡拉比提出了這個猜想,但他自己並沒有證明,最終由中國數學家丘成桐證明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空間在數學上是可以存在的,而且它至少有六個維度,即六維空間。
雖然實際上我們還無法實現,但是不妨礙我們對未來的設想。劉慈欣的成名小說《三體》,當中有一個涉及4維空間的劇情,說,這時候進入者在四維空間裡發現三維空間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猶如"天眼"一般,能看到千萬事。
在了解了四維空間的情況後,入侵者進行了深入思考,試圖找到一條拯救人類的途徑。最後,他們意識到四維空間中的高智能生物屬於矽基生命。最後,他們找到了摧毀四維空間的方法,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三維世界。
在國外的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我們也看到了它對高維空間的理解,並通過電影手法表現出來,讓觀眾感受到高緯度空間的存在更加立體。
劉慈欣還認為,在進入四維空間之後,我們將掌握時間,因此壽命的長短將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數千年來多少帝王企望的長生不老或將實現。
當然,目前這些都只是猜想,但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正是這些顛覆的新概念,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的思想實驗,《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還有馬雲、馬化騰,甚至曾經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尤其喜歡劉慈欣的《三體》。曾在讀完第二部《三體》後,讓白宮工作人員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喜劇的是劉慈欣以為是有人搗蛋,把郵件當作垃圾屏蔽了,直到後來白宮通過官方渠道聯繫上他,他才知道真的是白宮發來的郵件。
歐巴馬不僅催更,當他以私人名義來訪中國的時候,別人都是給單價30萬的錢求能與他合影,他卻點名要見劉慈欣。
《三體》不僅科幻方面的概念設計做得好,人文哲學的思考也貫穿其中,小說中很多經典的話,初讀時簡直是振聾發聵: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三體》一共有三部,《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筆者最愛第二部與第三部,初讀時簡直興奮到停不下來。即使晚上睡覺時,滿腦子也都是宏偉飄渺的宇宙,新奇的科幻概念,巧妙的故事構思。
最讓筆者震驚的是第三部中,被三體人截獲後「復活」的雲天明,寫給人類的3個童話故事。
童話裡藏著地球文明獲救的方法,但初讀第一遍不到結尾你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最後跟著作者的筆伐,一點點解開謎底的時候,有種看偵探小說爽到爆的感覺。
但凡看過這三個故事的人,沒有不佩服劉慈欣的。
日本文化界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讀完《三體》後,不吝言詞的稱讚它為「超級不可能」小說:
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體』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性的『超級不可能科幻小說』!
因此,我想給沒看過《三體》的朋友隆重推薦這本書,它確實值得一讀。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聖誕節、元旦節都要到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