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眾侃車/陳綺純
4月3日那天,北京在春旬裡,像迴光返照一樣,從逼近30度的高溫直跌至7、8度。
令人體感極為不適,像是被從桑拿室裡拎出來就丟進冰水裡一樣,倒是讓我想起來粵菜的一道工序「過冷河」。
將食材燙熟至七八成左右,也就是廣東人說的「碌熟」,把食物裡的腥羶味及雜質闢去。然後把食物泡在冷水裡面,通過熱脹冷縮的作用,將食材的營養和水分瞬間鎖住。
從亮馬橋一路到順義工廠,在工廠園區內坐敞風的電瓶車,把人凍得清醒得不得了,其中還有幾位和我類似的,對自己的抗寒能力有偏差認識的哥們兒,大家都怕自己不夠酷,抖抖索索的環臂抱著自己,以審視的姿態走進現代工廠——
這座,與我們此刻命運共通的,中韓合資企業。
說和我們幾位穿著短袖內襯的幾個小兄弟處境類似也不盡應分,非要說,北京現代如今的狀態更像在「過冷河」。
北京現代1-6月份累計銷量30.1萬輛,同比去年上半年(52.25萬輛)下跌了42.4%,對應今年125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上半年僅完成了24.08%。經中韓雙方商定,北京現代將下調年銷量目標至80萬輛,下調幅度達45萬輛。
2018年1月2日,北京現代公布2017年銷量數據,共銷售超82萬輛,同比2016年的114萬臺,下跌幅度達到了30%左右。
2017年12月,北京現代銷量達到11萬輛,環比增長高達35%。
2018年第一季度累計銷量接近20萬輛,同比增長近20%。
這堆數據如果看得眼前發黑,那麼籠統來概括,宏觀的看,在2017年,北京現代從百萬級別(114萬輛)直線下跌30餘萬臺銷量,然而如果放大細節來看,在2017年中下旬,經戰略部署調整,北京現代很迅速的回了一波血,環比同比增長幅度都高達20%以上。
過完年沒多久,北京現代就在三亞開了一場試駕會,這個在2017年榮登民間評選象徵財富榜首,真的很嚴格的旅遊城市,還有這個在2017年銷量跌宕起伏,真的很心大的汽車企業。
雖然沒有在現場,但是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陳桂祥有一句話還是傳開了。
「2018年依然是北京現代的調整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調整一下我們的產品線結構,真正的發力是從明年開始」。
百萬級的企業就是十分沉得住氣,儘管重創修養期後至今為止的九個月裡,北京現代已經恢復了連續9個月的銷量正向積極增長,依然是……調整期,而已。
像是「過冷河」一樣,如此大起大落,大煎大淖,北京現代在面對跌宕起伏的銷量心電圖現象上,除了基本的應激手段之外,似乎把更多的重心都放在產品研發上,以求鎖住「食材的鮮味」。
在三亞新產品,我們叫它「好看的ENCINO 」,韓系車一向是耐看的,ENCINO看起來跟原來大受歡迎的ix系列們還不太一樣,至於說兩者之間區別,像是把Iron Man在恐怖基地的第一代鋼鐵盔甲和回到斯塔克大廈用各種高端材料實現出來的,符合tony Stark富二代審美的第二代鋼鐵俠外殼放在一起,這個差距。
其實是有點像的,ENCINO的日行燈和Iron Man的眯縫眼……嗯。
(後來發現,現代還在2017年的廣州車展上曾經帶來了一款與漫威合作打造的「鋼鐵俠特別版」車型,果然是……漫威周邊?)
Tony Stark用一顆高科技的心臟來維持生命,拯救世界,be a hero。
北京現代如此自信淡定的原因,大概就是足以實現英雄夢的「方舟反應爐」——智能與創新,技術與品質,匠人與匠藝。
「斯塔克的地下工作室」——北京現代二工廠
雖然在恐怖分子基地如此惡劣的環境下,Tony Stark依然能造出一副盔甲,但是與改良版相比還是相差甚遠。作為一個沒有超能力的super hero,Tony Stark的工作室說是超級英雄孵化器也完全不為過,從一個麻瓜到漫威英雄的差距,大概就離了一個斯塔克的地下工作室。
而對於北京現代來說,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有幸觀摩。
北京現代二工廠建於2008年,佔地面積115萬平方米,全廠由衝壓、車身、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和研發中心組成,擁有強大的柔性生產線和自身研發改造體系。北京現代二工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先進的生產設備,生產自動化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國內乘用車生產領域最為先進的工廠之一,產能達到30萬。
智能與創新
北京現代工廠依託智能化生產系統和先進技術,實現動態靈活的生產製造,工廠採用了全球領先的設備和自動化工藝。實現了5個100%自動化。分別是:「100%衝壓自動化,100%車身焊接自動化,100%塗裝中、上塗內外板的噴塗自動化,100%總裝互換交叉生產的柔性化生產,100%發動機的機加工工藝自動化。
在新能源車型發展方面,北京現代擁有非常明顯的先發優勢, 2016年推出第九代索納塔混動版;2017年8月,北京現代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新伊蘭特EV問世,成為中國合資企業自主研發的首款純電動中級車。兩款產品與競爭產品相比優勢明顯。
實際上,北京現代很早就意識到汽車電動化是未來交通的重要發展趨勢並在該領域持續發力,除了其已經布局的純電動汽車EV、混合動力汽車HEV 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外,在2017廣州車展上,北京現代還展示了下一代燃料電池車FCEV。
品質與技術
北京現代質量運營室設置8部32個職能科室,管理範圍覆蓋新車開發質量確保、量產工廠質量管理、動力總成質量管理、售後質量管理及體系、部品實驗、計量管理等質量保證過程,對整車進行全面質量管理。
2003年9月,北京現代在全公司範圍內建立了ISO9001體系,2017年9月通過了ISO 9001:2015版換版認證。質量運營室制定了質量手冊,25個程序文件彙編,及各部門作業文件構成的3級文件體系。除了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外,北京現代還制定了高標準的質量方針,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
一輛高品質的汽車從零部件生產就已經開始,因此,北京現代建立了嚴格的零部件開發驗證制度,每一款車型的研發從零部件階段就考慮消費者的需求,保障整車的設計更加貼近消費者,更好地服務生產。
從各個層面不斷提高全員質量意識,也是北京現代一直以來的追求。在車輛的設計環節中,5款主力車型共累計搜集了8459條客戶反饋,深度訪問116項,實施改善95項,從客戶的角度重新定義質量,改善質量。在生產製造階段,對一線員工的質量意識進行深度培訓,減少因人員產生的生產性質量問題。北京現代還對57個重點城市的251家經銷商每年進行IQS培訓,加強經銷商對IQS的認知和管理,直面客戶進行自主調研,詳細記錄客戶抱怨具體內容,為改善提供數據支持。
在2017年新車質量研究和車輛可靠性研究中,北京現代分獲合資品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生產層面,北京現代十六年打造三座世界級工廠, 擁有國內機器人數量最多、自動化率最高、質量控制最為嚴格的發動機與整車生產線,四大車間流水作業,源源不斷地製造出高品質的汽車產品。
在產品檢測層面,北京現代把對產品和消費者的尊重轉化為嚴苛的檢驗標準。十六年來,北京現代對每一輛下線的新車都進行了最為嚴格的質量把關檢測。流水線作業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檢驗標準,必須在滿足當前工序的檢驗標準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工序。同時,每臺下線車輛都要在檢測線100% 質檢,包括四輪定位、燈光檢測、底盤、制動性能、淋雨和尾氣檢測等,並在專業試車跑道路試後送PDI(出廠前檢查)車間,最大限度控制車輛質量。
「斯塔克的賈維斯」——北京現代的員工們
每個成功人士背後的男人女人們,我們還是應該要來認識一下的。
提到Tony Stark背後的人,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小辣椒Pepper,然而女友會分手,一直留在鋼鐵俠背後隨時當一個任勞任怨的支援的其實還是「老管家」,機械手臂賈維斯。
而北京現代背後,也同樣有一班超凡脫俗的後援團隊——
創新團隊
2010 年,在北京現代工會和所在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王志偉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王志偉創新工作室」一方面承擔為公司解決技術難題、發明創新成果的任務,一方面承擔為公司培養人才的職責。
2016 年,「王志偉創新工作室」成為北京市「雙重點」創新工作室:北京市總工會創新工作室、北京市人社局工作室,王志偉也成為北汽集團首席技師、北京現代高級技師。在「王志偉創新工作室」等一批創新工作室的帶動下,在集團領導的重視及扶持下,目前北京現代的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人才比例,已達到了40%,基本和德國奔馳工廠的高技能人才比例水平持平。
王志偉的成功,即離不開北京現代的創新工作氛圍,更離不開他個人的努力。專注二字是王志偉16年工作的最簡單總結。在工作中,王志偉常常忙到連水都顧不上喝。每天晚上,王志偉還會找來各種書籍學習研究工作工作中的不足。16 年來,從裝調工到汽車電裝技師,再到首席技師,王志偉先後摸索出北京現代索納塔、伊蘭特、途勝、悅動等車型的電路系統調整檢測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汽車裝調、電工的指導手冊。
在北京現代二廠新車量產初期,為提升總裝車間投入生產的兩種車型混合生產的生產線速,王志偉帶領車間骨幹成立一支技術團隊攻堅克難,最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將兩種車型的投產和生產線速由每小時48 輛提升至66 輛,為北京現代二工廠的生產效率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
身為北汽集團首席技師、北京現代高級技師的王志偉為企業的人才培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十三五」人才培養規劃中,「王志偉創新工作室」用匠心打造北京現代「大廠工匠,百鍊成鋼」人才培養品牌,目前成功已建立了「公司技師隊伍」、「工程技術隊伍」、「高級技工隊伍」三支人才隊伍,從素質、理論、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培養匠人。在王志偉的帶動下,總裝車間湧現出了大批善於創新、勇於鑽研的大廠工匠,其中有自製微鈑金設備的田耕新,有善於處理電裝維修疑難問題的李健,有被譽為「維修百事通」的王金良……
職工小家
職工小家是展示北京現代「家」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它是北京現代黨委、工會、團委為了提升員工幸福感,為員工打造的第二個家。如果去過職工小家,一定會被那種溫馨有愛的氛圍感染。
在總裝車間7萬餘平米的場地上,北京現代共建設了15間這樣的場所,分布在車間東西兩側的外挎部分,每間職工小家佔地70平米左右。小家的功能十分豐富,比如每天的班前會、培訓、休息等都是在小家進行開展的,為了滿足不同員工的個性化需求,車間在徵求大家廣泛意見之後,會讓員工們自行設計、裝飾每個小家,所以我們15個區域,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都飽含員工們的愛和付出,他們在這裡一起工作,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共同建設起北京現代這個大家!
「工匠精神」在北京現代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改變未來的力量。它讓北京現代回歸製造本源;讓我們對創新保持激情;讓我們對產品質量保持敬畏之心;讓我們對消費者始終保持敬重並保持對產品和服務的不斷追求。
匠人匠心
北京現代16 年的發展歷程,是一代又一代充滿「工匠精神」的匠人們支撐起來的,可以說,匠心精神已經滲透到北京現代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道工序。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從衝壓開始,到車身製造、塗裝、總裝、發動機,每一個車間、每一個個體都在傳承北京現代的「工匠精神」。演繹著各自不同的北京現代匠心故事。
衝壓是汽車製造的第一步,「車輛的品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每一個衝壓件的完美無瑕才能保障整車品質完美無瑕。在北京現代衝壓車間,有一位技術人員張濤被大家稱作「電子眼」。
有一次在調試前門內板時,張濤看到第一序的模具安裝方向有偏差。在北京現代的生產車間裡,只要在質量把控上有疑問就會啟動一票否決機制,整條生產線停線查找問題並解決。為了驗證模具安裝方式是否正確,大家將製件與製件原型樣本各項參數進行逐一比對,最終,微小的數據差異證明張濤是對的。「電子眼」的外號實至名歸。
張濤這樣一線員工,就是北京現代「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崗位上,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個執著較真的「張濤」們,匠人們對品質的執著和付出,有力地保障了北京現代產品的品質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