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AI技術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慧),在最近20年來,AI技術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我們來看看AI技術的研究成果如何?
從2億種化學物質中選出數百種潛在藥物
根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的報導,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們打造了一個藥物發現平臺。這個藥物發現平臺是一種與人工智慧有關的計算機算法,通過反覆試錯,來掌握不同藥物的活性。
目前,研究人員藉助機器學習模型,從2億種化學物質的資料庫中篩選出了1000多萬種小分子,並確定了能最有效靶向與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65種人類蛋白的化合物。從這些化合物中,他們鑑定出了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化合物;同時,還計算出各種化合物的毒性,以便於摒棄潛在的有毒候選物。
這一理論研究者認為,傳統依賴細胞培養測定的方法費用高昂且耗時較長。而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可以幫助研發人員從數據中尋找新的見解,非常適合在初步篩查大量化學物質階段使用。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所做的對超過1000萬種化學藥品的活性預測,不僅能用於研發抗新冠肺炎藥物,還能加速其他多種疾病藥物的研發進程。目前,這項研究仍然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尚未進行測試、動物實驗以及臨床試驗。
來一波小討論:藉助AI算法,篩選抗新冠肺炎的潛在藥物,你認為這種做法可行嗎?或者你認為怎樣的做法又快又安全?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
自動診斷COVID-19病情
事實上,AI 智能分析產品早在年初就已經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被用於臨床診斷和防疫工作了。
2020年2月15日,阿里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
2020年2月21日,搭載騰訊AI醫學影像和騰訊雲技術的人工智慧CT設備在湖北方艙醫院成功部署。通過這套設備,AI算法只需數秒即可助力醫生識別新冠肺炎,將大大緩解當地CT篩查能力不足的壓力。
2020年4月3日,華為雲宣布啟動全球抗疫行動,免費向全球市場開放AI醫療服務和相關雲服務,覆蓋基因測序、藥物篩選、AI輔助診斷等場景。
達闥科技研發的醫護助理機器人
鍾南山稱,基於99萬份CT資料建造的AI系統,用於新冠肺炎診斷和預後判別,提高了年輕醫生的準確率。這也意味著,人工智慧系統的性能優於大多數放射科醫生,年輕醫生聯合AI錯誤率下降,同時也非常有利於對年輕醫生的培養。
高科技在醫療領域中的場景轉化和現實應用,為疫情控制工作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疫苗研製工作都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控制力。
很難想像,這些過去在電影中看到的高科技,竟然真的會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相信在未來,AI技術的應用場景和功能拓展將延伸得更為廣泛,技術程度也會越來越嫻熟。
內容來源:
1.姜菁玲《從2億種化學物質裡,AI算法挑出了幾百種新冠潛在藥物》
2.甲子光年《硬核實力!鍾南山:AI提高新冠肺炎診斷準確率,對年輕醫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