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不少長春人的朋友圈被一組組白雲照片刷屏。
但也有朋友擔心這會不會是傳說中的地震雲,難道是要地震?
說的人多了,難免讓人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可是這說法真的科學嗎?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方公眾號,科普中國的消息:地震雲並不存在!也沒有什麼雲能預報地震!
地震雲並不存在!
也沒有什麼雲能預報地震!
吉林省地震局的相關專家表示,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於預測地震。
平時被人們訛傳的「地震雲」,其實有一個學名,叫「透光高積雲」,這種雲高度屬於中雲,形態屬于波狀雲。
透光高積雲是一種形似魚鱗的白雲,一排排一列列,是強冷空氣到來時出現的一種雲層,預示著近期天氣狀況不穩定。
一般而言,冷空氣來之前,雲層逐漸加厚,並呈層分布,厚重的雲層在相互「擠壓」下,就會呈現出魚鱗形狀的雲。這種魚鱗雲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變為降雨雲團。
這些布滿天空的白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顏色雪白,形態小巧輕盈,雖然滿天分布卻顯得整齊有序……這滿天的雲朵令人們心生疑惑:這些雲是咋形成的?出現這樣的雲預示著什麼樣的天氣?對此,長春市綠園區氣象局觀測臺臺長孫克敏做出如下解釋。
滿屏「棉花糖」 預示雨將到
「市民們看到的是絮狀高積雲,這種雲屬於中雲,特點是顏色白,薄而透光,體型小沒有底邊,成群整齊排列,陽光透過時雲的邊緣特別亮。」
孫克敏介紹,當天空出現這種雲,預示著一兩天的時間裡會有降雨天氣來臨。還有一種堡狀雲,也屬於中雲,堡狀雲下方「長」著一條底邊,頂部有凸起,形狀如城堡,它有一個特點和絮狀雲很像,就是中空狀,這種雲都表現得不太穩定。
雲想下雨不「單純」 得有仨條件
那麼,雲是怎麼形成的呢?「雲由懸浮在大氣中的水滴和冰晶混合組成,主要由水汽凝結形成而來。」孫克敏說,雲分為高雲、中雲和低雲3種。其中,高雲距離地面5500米至6000米、中雲距離地面2500米至4500米、低雲距離地面600米至2000米。「會打雷的雲、快速布滿天空讓白晝變得陰暗的雲、底部有懸球狀的對流雲、碎積雲,都屬於低雲。」
孫克敏介紹,城市最怕積雨雲,它來去匆匆,降雨量大,如果城市排水管道排水不及時很容易造成積水內澇,「長得像菜花狀、迅速垂直發展變化的雲會伴隨雷暴天氣,出現振興降水,有時還會有冰雹。」孫克敏介紹,下雨其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只有雲還不夠,還得滿足3個條件才行:有足夠的水汽,有風的配合,雲的種類是低雲或者中雲。
除了透光高積雲,我們常見的雲朵形式還有:
捲積雲:
高度屬於高雲,俗稱魚鱗雨
密捲雲:
高度屬於高雲,形態屬於輻射狀
原來,在昨天傍晚,這種形狀很像魚鱗的雲叫透光高積雲,是一種大氣現象,是高空冷空氣下沉衝破連續的雲層所形成的。是天氣系統影響下水汽運行的結果,和地震沒有關係。
有關地震的說法一定要以
權威部門的發布為準
千萬別再信什麼「地震雲」啦
請積極擴散科學說法!
來源:吉林電視臺 中國吉林網 吉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黃曉蕾 責編/ 黃曉蕾
審核/姜銳 監製/鄭洪濤 馬宇
招商合作電話:85819641 18686513680
(僅限商業合作業務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