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驗收
');}--> 人民網重慶11月20日電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重慶市地震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驗收。涪陵頁巖氣 供圖 涪陵頁巖氣田作為中全國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頁巖氣田,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防範地質災害風險,保障氣田安全生產尤為重要。基於「誰開發、誰負責、誰保護」的原則,江漢油田按照重慶市地震局有關文件要求,組織油田相關部門和涪陵頁巖氣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專班,安全高效推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建設。
-
重慶加強頁巖氣開採區地震監測能力建設
6月2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涪陵頁巖氣田獲悉,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近日安裝調試完成,這標誌著中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開始試運行,在頁巖氣田安全開發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涪陵頁巖氣田擔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
-
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區塊穩產技術通過驗收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由江漢油田牽頭承擔的中國石化「十條龍」科技攻關項目「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區塊穩產技術」順利通過集團公司科技部組織的技術成果驗收。近3年來,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區塊應用該穩產技術,採收率大幅提高,立體開發調整區達到39.2%,10億立方米產能投資降低25%,實現頁巖氣田高質量效益開發。
-
無錫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年度科技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
近日,無錫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組織召開「無錫市測震臺網震相殘差分析及校核方法研究」項目結題驗收會。江蘇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江蘇省地震監測中心等單位3位專家應邀參加驗收會議。「無錫市測震臺網震相殘差分析及校核方法研究」項目是2019年度無錫市建設系統科技項目之一,由無錫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承擔課題研究工作。課題基於無錫市地震臺網中心近20年地震觀測資料結果,通過數據統計、殘差分析、模型構建、程序編制,形成一套較為方便、簡捷的測震數據糾偏軟體,為測震數據應用與研究提供更為精確的地震編目資料。
-
重慶涪陵頁巖氣田年產量突破50億立方米
1月24日在重慶涪陵航拍的焦頁84號頁巖氣平臺。近日,中石化重慶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國家級頁巖氣示範區——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2016年年產氣量超過50億立方米。近日,中石化重慶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國家級頁巖氣示範區——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2016年年產氣量超過50億立方米。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田已經成功完成頁巖氣井鑽探310口,並實施氣井分類管理,保障頁巖氣氣井的穩產高產。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自地震發生以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迅速持續向公眾報送震級,範圍等信息,這樣的效果是如何達到的?人民網帶您了解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建設的情況。 提起地震臺網中心,你會想到什麼?是枯燥的數據表格還是枕戈待旦的緊張?近日,人民網記者探訪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
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積極推進恰普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恢復運行
為儘快恢復恰甫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運行,為水庫提供地震安全保障,2019年10月以來,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多次電話並致函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提出恢復水庫地震監測臺網運行意見。2021年1月5日下午,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主任郭援軍及業務人員與到訪的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恰普其海水庫範以田處長一行進行了座談,共同商議恰普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恢復運行事宜。
-
中國超級頁巖氣田在涪陵被發現,儲量近2000億方,外媒:要發財了
近日,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中國超級頁巖氣田被發現,儲量將近2000億方,就連外媒都驚呼:中國又要發財了。該超級頁巖氣田位於重慶市涪陵境內,該區域是我國「渝氣東送」的重要起源之一,也是我國「長江資源經濟帶」的重要基地。目前,涪陵氣田焦頁1HF井、2HF井突破了國內頁巖氣井開發時間最長、單井累產最高兩項紀錄。
-
涪陵頁巖氣田實現每天新增50萬立方米產量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記者陶冶)2021年元旦,隨著8口新井的陸續投產,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實現每天新增50萬立方米產量,這相當於100萬戶家庭日常每天的用氣量。1日上午9時許,隨著涪陵頁巖氣田焦頁66擴平臺的Z2HF井外輸閥門的打開,該平臺流量計指針迅速跳動起來。
-
攀枝花地震監測臺網運行連續9年全省排名第一
項、三等獎8項等18項獎項,其中攀枝花地震監測臺網運行連續9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內容,地震監測一直擔負著為我市防震減災提供科學可靠信息監測和技術支持的服務職能。市應急管理局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強管理,積極抓好地震監測、震災預防工作,為提升我市防震減災業務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作出了突出貢獻。
-
涪陵頁巖氣田全面復工復產 產銷量雙超去年同期水平
3月2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涪陵頁巖氣公司獲悉,氣田已全面完成復工復產任務,產銷量雙超去年同期水平。作為我國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是是國家幹線川氣東送管道三大氣源之一,也是中國石化「氣化長江經濟帶」行動的重要資源基礎。
-
採用全電驅化壓裂技術 涪陵頁巖氣田開採成本將降30%
10月13日,在烏江峽谷崇山峻岭之中,重慶涪陵35千伏頁巖氣專用輸電線路工程完成最後一基鐵塔組裝,預計10月底將全線投運,屆時涪陵頁巖氣氣田將實現100% 電驅化壓裂施工。涪陵頁巖氣田是我國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巖氣田是國家幹線川氣東送管道三大氣源之一,為華中、華東七十多個大中型城市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能源。目前,涪陵、南川等地的頁巖氣田每天可滿足3400萬戶家庭的生活用氣需求。今年6月,國家「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5000型成套電動壓裂裝備在涪陵頁巖氣田工業試驗取得成功。
-
厲害了涪陵氣田!國內首個頁巖氣三層立體開發獲突破!
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區塊通過近3年的上、下部兩套氣層的立體開發調整,採收率大幅提高,已達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以來,為充分動用氣田焦石壩區塊儲量,進一步提高氣田採收率和產量,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優選焦石壩區塊的焦頁66號擴平臺作為三層立體開發試驗平臺,部署了4口評價井,變上、下二層氣層立體開發為上、中、下三層氣層精細立體開發,相當於把地下井網由「二層樓」變為「三層樓」,最大程度地提高儲量動用率。
-
涪陵頁巖氣田開足馬力生產,今年已累計產氣9.12億方
截至2月25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涪陵頁巖氣田開足馬力推進復工復產。工區累計已有227人返回涪陵「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公司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堅決實現疫情防控,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另一方面,加快工區復工復產節奏,分批、分階段推進全面復工復產。」
-
中央媒體走進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深入報導地震信息化建設成果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了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
-
省市聯動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執法檢查
11月25日-26日,為進一步強化水庫地震臺網運行維護,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年初監管計劃,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和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劍波帶隊,對雅安市水庫臺網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
-
四川省市聯動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執法...
為進一步強化水庫地震臺網運行維護,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年初監管計劃,11月下旬,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和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劍波帶隊,對雅安市水庫臺網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
-
涪陵頁巖氣田年產氣超67億立方米
本報訊 記者戴 瑩報導:2020年,在疫情和低油價影響下,涪陵頁巖氣田頂住壓力、增產增銷,產氣超2020年,氣田進尺比上年增長33.49%,壓裂總段數比上年增長36.44%。 精細採氣管理,強化一井一策管理,通過多種分析手段,開展常態化動態分析及相關專題分析,對產量遞減井採取增壓開採、放噴排液、壓縮機氣舉等多種措施,對老井實施科學開發。2020年,氣田新增123口增壓開採氣井,日產氣量比上年增長34.63%。
-
疑似火流星墜入 地震臺網監測落地經緯度
據中新網 針對12月23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疑似隕石墜落,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發文稱,疑似一顆火流星墜入青海玉樹,青海地震臺網記錄到了此次事件,落地時間發生在7時25分,並監測到落地經緯度。
-
探索地震監測新領域 甘為科技戰線「孺子牛」
刻苦攻關,積極探索地震監測事業發展的技術新領域 作為防震減災第一線的監測科技帶頭人,黃文輝緊跟地震觀測技術國際前沿,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各項科研課題和建設項目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豐碩創新成果網絡虛擬組網,打破了臺網的界限,其科技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較好地實現了廣東省數字地震臺網與新豐江數字地震臺網、汕頭數字地震臺網、海南省數字地震臺網、廣西省數字地震臺網的互聯,該技術應用在「十五」測震項目,實現了全國測震臺網數據的實時共享,將該技術成功應用於南北地震帶和CDSN臺網,為防震減災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