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隱翅蟲
網友發出「全球警示」:隱翅蟲落身上,千萬別拍,否則死定了!真的嗎?
「全球發出警示,請傳出去!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皮膚,就死定了!」不少人最近這幾天都收到了QQ上朋友之間轉發的這則消息,記者昨天了解到,隱翅蟲確實能引起皮膚炎症,但醫學專家表示,叮咬後果沒有那麼嚴重,大家無需恐慌,但要注意預防和及時就診。
蟲子含毒液
接觸皮膚人會死?
昨天,記者收到了朋友轉發的一則消息,一隻類似於大螞蟻的紅褐色黑色相間的昆蟲圖片下面,有著觸目驚心的文字:全球發出警示,請傳出去!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皮膚,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蟲,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
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那句「它身上有毒液,接觸皮膚,就死定了!」所吸引,這個蟲子真有這麼厲害嗎?記者上網搜索關於隱翅蟲的相關信息,發現南方有媒體曾報導過當地發現這種蟲子,並對部分人群造成傷害,引起皮膚急性炎症。也就是說,沾在人身體上的隱翅蟲被拍死後,蟲體能排出酸性物質,正是這種酸性物質對人體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皮膚隨後會產生水皰。
記者發現已有的報導,似乎並沒有QQ群裡轉發得那麼恐怖:隱翅蟲接觸皮膚,人就會死。
濟南往年有被隱翅蟲叮傷的患者
乘涼時有可能被叮傷
「我往年接診過被隱翅蟲叮傷的患者,數量不是很多,都是皮膚炎症。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方面的患者。」昨天,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皮膚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傳珍告訴記者。
王傳珍說,隱翅蟲的身體裡有一種酸性毒素,它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從她往年接診的患者看,傷口都是在暴露部位:肩膀、後背、胳膊、面部。「有些患者,就是乘涼的時候,被叮傷的;還有的患者是在睡覺時,隱翅蟲落到床上,人不注意,一翻身壓死了蟲子,毒液沾到皮膚上,起水皰了。」
「從我接診的情況看,患者情況都不是很嚴重,一般被叮咬的部位都是又癢又疼。有的是紅腫起皰,有的是局部糜爛,還有的是因為抓撓引發細菌感染,發熱頭痛……」
「至今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因為隱翅蟲叮咬造成生命危險的患者。」王傳珍說,儘管如此,對隱翅蟲叮咬,大家還應該引起警惕,像對付蚊子叮咬的一般處理,對隱翅蟲叮傷的傷口沒用。「最好還是及時到醫院處理小傷口。」
這種蟲子喜歡光
大家睡覺時最好熄燈
王傳珍告訴記者,隱翅蟲在濟南應該不會太多,南方更為多見。「室外的雜草叢、河邊、山區,隱翅蟲可能相對多一些。」王傳珍說,這也就提醒公眾,去草多、水多的地方,最好還是穿長褲、長袖衣,儘量減少皮膚暴露。
「晚上出去乘涼,別躺在地上;房子周圍最好清除雜草;家裡最好安裝紗窗,支上蚊帳。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熄燈,隱翅蟲很喜歡光,趨光性很強。」王傳珍提醒,遇到隱翅蟲落在裸露的皮膚上,大家一定不要捏或者拍死它,吹到地上,用腳踩死。
隨後,記者採訪了濟南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長辛正,他告訴記者,隱翅蟲不是衛生害蟲,所謂衛生害蟲,就是能夠傳播傳染病,對人造成危害的蟲子。「我對這個蟲子了解也不是很多。」
「我沒見過這個蟲子(隱翅蟲),(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的醫學昆蟲書上,也沒有這個蟲子的記載。」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長王學軍告訴記者,從她了解看,這個蟲子體內毒素可能會引起皮膚的過敏反應,「如果它傳播傳染病,早就被列入衛生害蟲,納入監測了。」(記者 楊芳 實習生 馬瀟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