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野茼蒿
拉丁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 S. Moore
科:菊科
屬:野茼蒿屬
野茼蒿隸屬於菊科(Asteraceae)野茼蒿屬(Crassocephalum),雖然同樣身為菊科大家族成員,但野茼蒿與我們經常食用的茼蒿並不是同一種,野茼蒿屬於菊科野茼蒿屬,茼蒿屬於菊科茼蒿屬。
野茼蒿原產於非洲,現歸化於舊大陸熱帶地區。我國安徽、江蘇、福建等20多個省區有歸化分布。山坡路旁、水邊、灌叢中常見,海拔300-1800米。泰國、東南亞和非洲也有。是一種在泛熱帶廣泛分布的一種雜草。
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因在革命戰爭年代曾用它來充飢,故起名「革命菜」,亦名昭和草。
野茼蒿為一年生或越年生直立草本,高20-120釐米。莖有縱條稜,無毛。葉膜質,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頂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重鋸齒,或有時基部羽狀裂,兩面無毛或近無毛;葉柄長2-2.5釐米。頭狀花序數個在莖端排成傘房狀,直徑約3釐米,總苞鍾狀,基部截形,有數枚不等長的線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線狀披針形,等長,具狹膜質邊緣,頂端有簇狀毛,小花全部管狀,兩性,花冠紅褐色或橙紅色,簷部5齒裂,花柱基部呈小球狀,分枝,頂端尖,被乳頭狀毛。瘦果狹圓柱形,赤紅色,有肋,被毛;冠毛極多數,白色,絹毛狀,易脫落。花、果期7-12月。
野茼蒿全草入藥,有健脾、消腫功效,治消化不良,脾虛浮腫等症。其嫩葉還是一種美味的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