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怨氣呢?如果用心理學的語言去解釋,怨氣就是對於別人的失望,怨氣很重,就是總是對別人很失望,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對自己,對自己的命運很失望。
一般來說,一個怨氣很重的人,會有下面四個特徵,他們很難相處:
1、內心自卑,喜歡討好
怨氣很重的重的人,內心其實是自卑的,他沒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他感受到的自己是低價值的。
因此他會過度付出,但是他並不是心甘情願的付出,因為他沒有這樣的能力,就好比一個瓶子裡要溢出水,但是它裡面本身沒有水,所以他付出的時候,會有付出比感。
所謂的付出感就是付出的那個人,他的心理反應會是:我為了你才這樣,你要回報我,如果你不回報我,你就是個壞人,你就道德有問題,所以我就要抱怨你,我就要恨你,我就要和你斷絕關係。
比如下面這個心理諮詢中的例子:
來訪者王萍(化名),她不善言辭,對別人一開始都特別好,但是逐漸地她就會開始抱怨,在另一個人跟前說別人,說別人忘恩負義。
真實的狀況是,一開始是她討好別人,是她主動對別人好,並且這個好的程度是太過的,當她這樣做的時候,她是不真實的。
因為這並非是她發自肺腑的,心甘情願的,而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就會為了讓別人回報她。
並且她想要的是別人同等地回報她,或者高期待地回報她,但是別人和她的性格不一樣,別人對待關係可能就是平常心,因為別人不需要用過度付出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有價值,因為別人沒有她那麼自卑。
所以別人就不會高期待地回報她,別人就不會如她想的那樣回報她,這時候她就會失望,他就會抱怨別人。
在一檔綜藝節目《奇葩說》中,經濟學教授薛兆豐說過,喜歡是取,是拿,但愛是給予,愛是沒有目的的。
那現在我想說,上面案例中的王萍這種性格的人,她本身沒有愛人的能力,或者她愛人的能力很低,因為她從小沒有得到充足的愛,她本身是缺愛的,所以她不需要強行愛別人,討好別人,她需要先愛自己。
2、不願意麻煩別人
一個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對別人,對關係有信心的人,如果一個人很少願意麻煩別人,那可能在他的小時候,他對於別人經常是失望的,比如在父母和他的關係裡,他有過太多失望。
即當他去麻煩父母的時候,父母並沒有答應、滿足他的要求,一次一次的失望,使得他不願意再發出請求,不再相信關係,於是他就會對關係失望。
這種失望就會產生情緒,這種情緒就是怨氣,這種積攢下來的怨氣是會伴隨一個人一生的,在他和別人建立關係,維持關係的時候會時時刻刻的滲透出來。
比如下面這個心理諮詢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