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遇鈾短缺困境 年消耗量將破萬噸產量僅千噸

2020-11-26 騰訊網

資料圖:大亞灣的核反應堆

鈾礦產量難以滿足發電需求,鈾礦勘探步伐慢

記者 崔烜 發自北京

2012年年中,中國的核電步伐悄然重啟。

8月23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下稱「中廣核」)下屬的大亞灣、臺山、陽江、紅沿河、寧德、防城港6個核電站,同時舉辦核電站公眾開放日,共有700多人進入核電站內探訪。

7月,國務院公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掌握先進核電技術,提高成套裝備製造能力,實現核電發展自主化;核電運行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

與沿用數年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相比,4000萬千瓦核電的目標從2020年提前到了2015年。

不過,對中國而言,核燃料的保障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絲毫緩解。有學者預計,2020年中國將消耗當量天然鈾1.36萬噸,2010-2020年累計消耗當量天然鈾9.07萬噸。但國內開採成本低於130美元/千克的鈾礦儲量,目前僅為17.14萬噸,這意味著國內大部分的鈾礦需求將依賴進口。

「貧鈾」的中國

鈾礦儲量17.14萬噸。這一數據來源於經合組織核能機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在2010年7月正式發布的2009年版鈾紅皮書《2009鈾:資源、產量和需求》。事實上,中國此前沒有任何機構正式公布過相關數據。

「紅皮書的準確性是得到大家公認的,但由於鈾礦的勘查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最新發現的一些大礦,並不會那麼快就能準確掌握儲量數字,因此紅皮書的數據,肯定是比實際儲量要少。」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科技處處長簡曉飛如此解釋。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被定位為貧鈾國。2009年版的鈾紅皮書數據還顯示,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三國共佔有全球52%的可開採鈾礦資源,而中國僅佔有其中的3%,排在第十位。

顯然,與廣大的地域面積相比,3%的儲量並不相稱。「儲量數據一直在變化,幾年前很多人都接受的數據是,中國僅有7萬噸左右的鈾礦儲量。」簡曉飛說,「但現在這一數據擴大了一倍不止,儲量突飛猛進的原因不是特大礦床的發現,而是技術的進步。」

簡曉飛介紹,開採費用低於130美元/千克是國際上沿用多年的標準,高於這一成本的鈾礦並非無法開採,只是因為開採難度較高,缺乏商業價值,因而暫不作統計。

「隨著中國在鈾礦開採技術的提高,很多鈾礦的開採成本就會降低到130美元以下,也有了開採的價值,所以也被列入了統計。」簡曉飛說,「比如現在逐漸被採用的地浸採礦技術,使鈾礦的邊界品位由0.03%降到0.01%,原來選擇放棄的礦化圍巖,變成了可以利用的礦石,我們的鈾資源量自然就擴大了很多。」

儘管如此,中國的天然鈾生產幾年來鮮有增長。2004年,中國生產天然鈾當量為750噸,直到2010年才增加到產量827噸,產能為1350噸,但當年的鈾礦需求就達到了2875噸,缺口在2000噸以上。

鈾礦需求缺口巨大

中國現有鈾礦的情況並不理想,在全國200餘座鈾礦中,大部分為中小型礦床,而全球已知的、儲量規模在500噸以上的582個礦床中我國僅佔10餘個,並且礦石品位以中低品位居多。目前,僅有江西撫州、新疆伊寧兩地的鈾礦能達到300噸的產能。

今年6月,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總工程師張金帶在一個論壇上曾測算,按照我國2020年投運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規模測算,2020年當年將消耗當量天然鈾1.36萬噸,2010-2020年累計消耗當量天然鈾9.07萬噸。如果按天然鈾產品提前3年供貨考慮,2020年當年需要提供天然鈾1.67萬噸,2010-2020年累計需要提供天然鈾12.65萬噸。

張金帶一直主張,中國的鈾礦資源足夠支撐未來的核電發展,全國潛在鈾礦總量應在170萬噸以上,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中期內中國對鈾礦的需求缺口巨大。

一般情況下,地質勘探從普查到詳查再到正式提交儲量,需10年左右時間,而此後的礦山建設還需要4年左右時間。

「即使在幾年之內國內鈾礦勘查有新的重大發現,也難以在2020年前大規模供應市場,而2016-2018年期間鈾礦累計需求量就將超過我國現有資源量,面對急劇攀升的需求,鈾礦供應嚴重短缺很快就會出現,並且鈾礦對外依存度將迅速上升,導致我國能源供需格局的重大變化。」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博士閆強分析道。

閆強認為,參股或者購入鈾礦出口國的鈾礦山是無法避免的選擇,但這將面臨不少競爭者,而同樣是貧鈾國並且渴望大規模發展核電的印度則將會是主要對手。

「鈾礦價格上漲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適度的價格上漲也有好處,鈾礦價格多年來一直低迷,也導致很多鈾礦企業動力不足,從世界範圍來看,鈾礦供需也有很大缺口。」閆強說。

2010年,全球鈾礦產量5.3萬噸,僅能滿足總需求的78%左右,剩下的只能通過庫存以及俄羅斯濃縮鈾稀釋產品來解決,未來必須尋找新的天然鈾來源。

相關焦點

  • 中國鈾礦"鐵礦石陷阱":2030年前缺口高達21萬噸
    最令人關注的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目標,雖然還有待國務院通過《核電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調整規劃》後才能確定;但業內基本一致的看法是,我國將在2015年實現核電總裝機約4000萬千瓦,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達到6000萬-7000萬千瓦,新建約3000萬千瓦。
  • 中國去年出口4.6萬噸稀土,全球第一!進口4.1萬噸全球最高
    推薦語:稀土作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年收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中國作為稀土儲量、產量第一大國,自然也備受外界關注。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儲量、產量十分充足的中國,竟然在進口稀土量上還是第一名。對此,很多人倍感不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韓媒:中國在全世界獵取鈾的原因
    韓國《中央日報》11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全世界獵取鈾的原因中國正在面向全世界無差別地獵取鈾。雖然中國不遺餘力地確保資源,但在獲取鈾上格外用心。原因有兩個,確保提升原子能比例的充足電力和強化未來軍事核戰鬥力。
  • 探秘核燃料「鈾」:我國「鈾」資源儲量到底有多少?
    在世界核協會(WNA)2013 年發布的《全球核燃料市場(供應與需求 2013-2030)》中,對未來 天然鈾需求進行了預測,按設計的基準情景,從 2013 年起至 2030 年,大致需要 150 萬噸鈾,未 來幾年由於高濃鈾及庫存的消耗,預計此 150 萬噸鈾將主要來源於一次供應,大約需消耗 250 萬 噸的已探明且經濟可採的鈾資源量。
  • 印度白蝦出口因貨櫃短缺面臨困境!
    2020年度印度的水產品,尤其是冷凍蝦的出口可能下降10%至15%,因為冷凍貨櫃的短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蝦類行業的出貨。「從新冠疫情開始,今年我們就遇到了很多問題。開始雨季影響了蝦的產量,現在,我們的貨櫃供應出現了問題。」印度海鮮出口商(SEI)Elias Sait表示。
  • 日本擁有核裂變鈽29.5噸 近一年消耗量幾乎為零
    原標題:日本擁有核裂變鈽29.5噸 近一年消耗量幾乎為零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內閤府11日向原子能委員會提交報告,截至2012年底,日本在國內外擁有29.5噸核裂變鈽,與上年的29.6噸相比基本持平。2012年大部分的核電站停止運轉,鈽熱發電所用的鈽鈾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消耗量未有增加。
  • 2018年中國核電燃料行業市場分析:成本佔比較低 三大舉措解決鈾...
    從鈾資源的存量來看,2017年中國鈾資源存量為29.04萬噸,佔比5%,排名第7;從鈾資源的生產量來看,2017年中國鈾資源生產量為1885噸,佔比3%,排名第8。我國鈾資源大部分屬於非常規鈾,不僅品位低、埋藏深,且開採成本昂貴,因此需要海外進口,主要國家有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加拿大、納米比亞、尼日和澳大利亞。
  • 中國吡啶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2016-2020年吡啶產能、產量、銷量和產值  6.2 中國2016-2020年吡啶產量和銷量的市場份額  6.3 中國2016-2020年吡啶需求量綜述  6.4 中國2016-2020年吡啶供應、消費及短缺  6.5 中國2016-2020年吡啶進口、出口和消費  6.6 中國2016-2020年吡啶成本、價格、產值及毛利率第七章 吡啶主要企業分析  7.1 重點企業(1)
  • 2020年哈薩克斯坦已收穫棉花31.6萬噸
    原標題:2020年哈薩克斯坦已收穫棉花31.6萬噸   據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發布消息,2020棉花採收
  • 2020年版中國吡啶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吡啶產能、產量、銷量和產值  6.2 中國2016-2020年吡啶產量和銷量的市場份額  6.3 中國2016-2020年吡啶需求量綜述  6.4 中國2016-2020年吡啶供應、消費及短缺  6.5 中國2016-2020年吡啶進口、出口和消費  6.6 中國2016-2020年吡啶成本、價格、產值及毛利率第七章 吡啶主要企業分析  7.1 重點企業(1)    7.1.1 公司簡介
  • 俄羅斯計劃大幅提高鈾產量 加大東西伯利亞開發
    新華網莫斯科2月27日電(記者嶽連國)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利用署副署長巴夫洛夫27日對新聞界說,俄計劃大幅度提高鈾的開採量,力爭到2015年使進口鈾佔全國鈾消費總量的比重降至30%。  據巴夫洛夫介紹,目前俄探明的鈾資源儲量為83萬噸。
  • 山東黃金兩礦山產量相繼突破100噸
    11月16日,山東黃金玲瓏金礦實現累計產金100噸,成為繼今年10月焦家金礦產量破百噸之後,全國第二座累計實現百噸黃金產量的礦山。山東黃金董事長李國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個百噸金礦的出現,充分說明了山東黃金具備了紮實穩固的產業基礎。
  • 中國建成世界第二鈾礦,有望擺脫對外依存度70%的現狀
    8月3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企業在納米比亞開發的鈾礦產出首桶鈾,將成為世界第二大在產鈾礦。這個項目的成功,將改變中國鈾礦70%對外依存度的現狀,打破長久以來制約我國核工業發展的鈾礦瓶頸!
  • 金力永磁:2019年中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量為17萬噸 約佔據全球比例85%
    原標題:金力永磁:2019年中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量為17萬噸 ,約佔據全球比例85%   金力永磁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風力發電
  • 2018全球生物質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乙醇產量增長...
    英國石油公司的長期監測數據顯示,全球生物燃料產量整體保持持續增長。2017年世界生物燃料產量達到84121千噸油當量,同比增長3.5%。其中,全球乙醇產量增長貢獻超60%。全球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持續上升,2023年西方工業國家17%的電力將來自生物質發電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重視。
  • 上半年中國石油產量全球第六,進口量全球第一
    來源:南生今世說2020年上半年,中國的石油產量繼續在全球排第六(前五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沙特、加拿大、伊拉克),總量約為9714.8萬噸(0.97億噸),同比增長1.7%。預計2020年全年,中國大陸的石油總開採量為2億噸左右。
  • 上半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全球第一,產量全球第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上半年,中國的石油產量繼續在全球排第六(前五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沙特、加拿大、伊拉克),總量約為9714.8萬噸(0.97億噸),同比增長1.7%。預計2020年全年,中國大陸的石油總開採量為2億噸左右。6月份,中國是美國石油的最大買家按照美國能源署公開的信息,今年6月份,美國對外出口的石油再度下滑——由5月份的日均出口293萬桶,縮減至日平均出口275萬桶。這主要是由於新冠疫情使得全球各國、地區的工業生產下降,對石油的需求量縮減了。
  • 1.2萬噸/年氯化亞碸項目
    2002年,氯化亞碸在國內有14家小廠,總產量僅1.6萬噸,目前總產能已達7萬噸,但實際年需求在8萬噸以上,還有缺口。且其中一些生產廠因規模小,工藝落後(氯磺酸法)不僅汙染嚴重且產品質量差,無法參與競爭。因此,該項目仍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 中國鈾利用率提升60倍 50年資源變成可用3000年
    >  50年資源變成可用3000年    我國科學家近日在核電技術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材料回收,利用率至少提高60倍。  據了解,如果將鈽材料在動力堆上實現循環利用,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我國已經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到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  這項技術的專業名稱叫「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技術」。  專家介紹,核電站發電是通過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發生裂變反應,放出能量。和火力發電站要不斷加煤一樣,當核燃料維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時,也需要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