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筆,有時候像一把刻刀,鐫刻下字字珠玉,有時候又像是一排琴鍵,飛奏出曼舞輕歌,有時候卻又像一支畫筆,勾勒出詩意的斑斕。色彩,是創作古詩詞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會遣詞造句的高手,也一定是玩弄色彩的高手。
小解最愛杜甫對色彩的詮釋:「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江、鳥、山、花,分別被塗上碧、白、青、紅(燃)的濃濃油彩,清新豔美,動感十足,杜甫此句可謂是玩彩的典範。顏色用好了,可增添詩情畫意,又可增強感情濃度,又可豐富和開闊意境,真正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境界。
白居易寫詩雖然力求老嫗能解,但他亦不忘炫技,同樣是一位用彩高手。白居易青年時曾擔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對江南風光的勝景深有感觸,待到數十年後他故地重遊時,寫下了三首著名的《憶江南》。其中第一首有千古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傳世,可大家有沒有想過「藍」是什麼意思?
「綠如藍」,是兩種顏色嗎?假如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另一種顏色,這不是病句嗎?其實,這正是《中國詩詞大會》曾經考的一個知識點,當時出的題目是這樣的:下列選項中,哪句詩中用來形容顏色的詞最少?
A.半江瑟瑟半江紅
B.春來江水綠如藍
C.兩個黃鸝鳴翠柳
說實話,這道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它考察到了兩個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其一就是「瑟瑟」的意思,其二就是「綠如藍」的用法。而選項C的幹擾性並不強,共有兩個形容顏色的詞,基本可以排除掉。「半江瑟瑟半江紅」也是白居易的詩,出自《暮江吟》,那麼「瑟瑟」是什麼意思呢?
通過碧色寶石的用法,文學家後來逐漸將「瑟瑟」引申為了「碧綠色」,所以它其實是一種顏色。《暮江吟》裡,白居易看到殘陽映照江面,一半有如火似的紅,而另一半未鋪滿殘陽的,則呈現出了水的本色,那就是綠色。所以,A選項看似只有一個「紅」字,最容易誤導人,而其實它包含了三個色彩詞。
這道題的正確選項是B,這也就是說,「綠如藍」之中,至少有一個表示的不是顏色。實際上,如果答題者能夠聯繫上下文來思考,那麼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它的上一句是「日出江花紅勝火」,「紅勝火」與「綠如藍」是完全相同的用法,而「火」不是顏色,說明「藍」也不是顏色。
此處之「藍」其實指的是藍草,是一種可以提取出靛青的植物染料,在古代主要用於染布,今天我們稱之為藍靛。藍草提取出的顏色色澤非常濃豔,亮麗而不嫵媚,凝重而不刻板,幾千年來都是古人所鍾愛的色彩。白居易說江南的水比藍草的顏色還要漂亮,正如江南的日比火還要紅。
當然,小解相信在學習這首《憶江南》時,老師必定解釋過「藍」的意義,可是隨著自身古詩詞知識儲備的逐漸豐盈,已經對這種「爛大街」的作品產生了審美免疫,而不再去思考它更深層次的內涵。而恰恰,就是這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細節,才真正考驗一個人的詩詞能力,不得不說,詩詞大會此題出得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