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讀特記者從深圳市氣象局獲悉,在全球變暖及南海季風偏強的背景下,預計2020年汛期深圳呈現強對流天數多、龍舟水活躍、暴雨集中、颱風帶來的降水影響偏重等天氣特點,2020年颱風影響較2019年重,有6-7個颱風進入深圳500公裡防禦圈(2019年4個),其中有3-4個將對深圳造成影響,首個進入深圳500公裡的颱風在7月上旬,颱風登陸點珠江口以西和海南為主。
根據2019年災害性天氣情況,結合基層反饋意見,市應急管理局、市氣象局對積水參考降雨閾值和對應風險作了優化調整,聯合修訂了《深圳市主要氣象災害風險提示(2020年版)》,使市民能識預警、辯風險、明閾值,提升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市氣象局還升級了決策氣象服務系統,推出「深圳市陸海一體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服務系統2.0版」,聚焦颱風暴雨等災害下城市防禦需求,為市、區兩級應急指揮中心和防災部門提供用得上、看得懂、可聯動、智能化的氣象支撐。
根據民生服務需要,深圳市氣象局繼續完善去年推出的「預警鈴」氣象服務產品,在現有強降水、雷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提示的基礎上,新增高溫、大霧兩類災害天氣提示;發布區域精細化到街道,實現指定區域內定製用戶的精細化服務。
「安全傘」是深圳市氣象局今年新推的民生服務產品,應用現有電子屏、智能杆等公共設施,在全市地鐵和公交及多個公園等人流密集區域,應用最新的短時臨近網格預報信息技術,為市民提供基於位置的實時精準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和出行影響及風險提示。「灣區氣象通」是為我市實施「灣區通」工程提供氣象保障,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往來的居民,提供交通出行一體化氣象綜合信息服務。
今年,深圳市氣象局將在以往疾病研究基礎上,採用統計建模及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深圳市多種疾病預測、預警模型;加強與疾控中心的信息互通,在天氣轉折期、節氣、慢病敏感期、以及與氣象相關度高的疾病(熱射病、流行感冒、腦卒中、哮喘等)暴發流行期,為政府決策和公眾(尤其是高敏感性人群)提供健康風險提示和幹預指導,為市民健康保駕護航。
市氣象局副局長蘭紅平表示,氣候預測具有不確定性,深圳市氣象局將加密監測,全力做好氣象預報,特別是臨近落區的雨量和雨強的預報。對廣大市民來說,一是要及時關注氣象信息,二是要懂得應用氣象信息。深圳市氣象局通過對14種服務渠道70類產品進行集合服務,市民可以通過「深圳天氣」的微信公眾號或者APP、微信小程序等來體驗氣象部門提供的精準精細高效化氣象服務產品。
(讀特記者 方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