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5G網絡解析

2021-01-07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5G網絡解析

金石,溫朝凱 發表於 2021-01-05 11:04:43

自2010年以來,5G技術備受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關注,其主要特點為高維度、高容量、密集網絡、低時延。相比於已經商用化的4G系統,5G無線傳輸速率提升10~100倍,峰值傳輸速率達到10Gbit/s,端到端時延降至毫秒級,連接設備密度增加10~100倍,流量密度提高1000倍,頻譜效率提升5~10倍,能夠在500km/h的速度下確保用戶體驗。與面向人與人通信的2G/3G/4G不同,5G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連。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5G八大指標包括:基站峰值速率、用戶體驗速率、頻譜效率、流量空間容量、移動性能、網絡能效、連接密度和時延。

迄今為止,5G主要從3個維度實現上述指標,即:空口增強、更寬的頻譜以及網絡密集化。這3個維度最具代表性的使能技術分別對應於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毫米波通信以及超密集組網。大規模MIMO因具備提升系統容量、頻譜效率、用戶體驗速率、增強全維覆蓋和節約能耗等諸多優點,被認為是5G最具潛力的核心技術。然而,大規模MIMO的發展和應用也面臨諸多問題,如對於不具有上下行互易性的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如何有效地實現於基站側獲取信道狀態信息。毫米波指的是波長在毫米數量級的電磁波,其頻率大約在30~300GHz之間。現有的無線通信系統所用頻段大多集中在300MHz~3GHz之間,對毫米波頻段的利用率較低。毫米波技術通過增加頻譜帶寬有效提高網絡傳輸速率,但會受傳播路徑損耗、建築物穿透損耗和雨衰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著巨大挑戰。

另外,毫米波通信可與大規模MIMO有機融合,通過大規模MIMO波束成形帶來的陣列增益可以彌補毫米波穿透力差的劣勢。超密集組網(ultra dense network,UDN)通過更加「密集化」的無線網絡部署,將站間距離縮短為幾十米甚至十幾米,使得網站密度大大增加,從而提高頻譜復用率、單位面積的網絡容量以及用戶體驗速率。綜合來看,大規模MIMO利用超高天線維度充分挖掘空間資源,毫米波通信利用超大帶寬提升網絡吞吐量,超密集組網利用超密基站提高頻譜利用率,由此產生了海量的無線大數據,為未來無線通信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手段提供數據源。

另一方面,近年來人工智慧特別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DL)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領域獲得了巨大成功,無線通信領域的研究者們期望將其應用於系統的各個層面,進而產生智能通信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滿足人們對數據傳輸速率日新月異的需求。因此,智能通信被認為是5G之後無線通信發展主流方向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將人工智慧引入無線通信系統的各個層面,實現無線通信與人工智慧技術有機融合,大幅度提升無線通信系統效能的願景。

學術界和工業界正在上述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前期的研究成果集中於應用層和網絡層,主要思想是將人工智慧特別是深度學習的思想引入到無線資源管理和分配等領域。目前,該方向的研究正在向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和物理層推進,特別是在物理層已經出現無線傳輸與深度學習等結合的趨勢,然而各項研究目前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儘管無線大數據為人工智慧應用於物理層提供可能,智能通信系統的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

追溯歷史,無線通信系統從1G演進至5G並獲得巨大成功,其根源在於基於香農資訊理論的無線傳輸理論體系架構的建立與完善。一個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由發射機、無線信道和接收機構成。發射機主要包括信源、信源編碼、信道編碼、調製和射頻發送等模塊;接收機包括射頻接收、信道估計、信號檢測、解調、信道解碼、信源解碼以及信宿等模塊。不同於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智能通信的無線傳輸研究旨在打破原有的通信模式,獲得無線傳輸性能的大幅提升。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面臨諸多挑戰,國內外研究者們才開始初步探索。

圖片來源:Pixabay

5G技術具有高維度、高容量、高密集的特點,在無線傳輸中產生海量數據,物理層中的大數據處理成為一個興趣點,期望利用人工智慧提升物理層的傳輸性能。近年來,研究者已經對此做了初步探索,主要呈現出兩種類型的深度學習網絡,一種基於數據驅動,另一種基於數據模型雙驅動。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將無線通信系統的多個功能塊看作一個未知的黑盒子,利用深度學習網絡取而代之,然後依賴大量訓練數據完成輸入到輸出的訓練。例如,有文獻是將OFDM系統中整個接收模塊作為一個黑盒子,射頻接收機接收到信號,然後進行移除循環前綴操作,最後利用DNN直接完成從射頻接收機到二進位發送信號過程。

基於端到端的無線通信系統將整個通信系統由深度學習網絡全面替代,期望全局優化無線通信系統獲得更好的性能。基於數據模型雙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在無線通信系統原有技術的基礎上,不改變無線通信系統的模型結構,利用深度學習網絡代替某個模塊或者訓練相關參數以提升某個模塊的性能。例如,可以在無線通信系統MIMO信號檢測模塊OAMP接收機基礎上,利用深度學習網絡引入可訓練的參數,進一步提升信號檢測模塊的性能。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主要依賴海量數據,而基於數據模型雙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主要依賴通信模型或者算法模型。

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通過大量實例學習,吸收了被分析員標記的大量數據,以生成期望的輸出。然而,訓練深度學習網絡需要大量的標記數據,獲取並標記大量信息的過程不但費時而且成本高昂。除了獲取並標記數據的挑戰之外,大多數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模型泛化性和自適應性較弱,即使網絡部分結構發生微小變化,也會導致訓練模型準確性大大降低。例如,如果將發送端的調製方式更換為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調幅)或64QAM,網絡需要重新訓練,因此,調整或修改模型所耗費的代價相當於重新創建模型。

為了減少訓練和調整深度學習模型的成本和時間,基於模型的深度學習網絡具有更好的泛化性和自我調整性。蜂窩移動通信從1G演進到5G,無線通信系統性能提升離不開功能模塊的建模,基於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摒棄這些已有無線通信知識,需要海量數據進行訓練與學習,而獲得的性能卻達不到已有無線通信系統模型的性能。基於數據模型雙驅動的深度學習網絡是以物理層已有模型為基礎,可以顯著減少訓練或升級所需的信息量。

由於已有的模型具有環境自適應性和泛化性,因此數據模型雙驅動深度學習網絡不但具備這些特性,而且能在原模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系統的性能。數據模型雙驅動深度學習網絡在信道估計、信號檢測、信道解碼的應用上取得良好性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ARXIV:深度學習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 | 唧唧堂論文解析
    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中,哪些深度學習模型更適用?5. 相較傳統如軟計算和機器學習方法,深度學習有哪些優勢?6.主要基於股票和股指的預測,使用的深度學習模型大多是RNN、CNN和LSTM等。此外,有關於外匯或加密貨幣的價格預測中,除使用LSTM、RNN和MLP外,還有人使用了DQN和DNN。
  • 華為5g網絡工程師學習三個月是嗎?
    5g網絡工程師怎麼樣才能入行呢,5g網絡工程師需要學習多久,這是很多朋友常常找到網絡工程師成長日記作者小編問到最多最多的幾個問題網工記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5g網絡工程師是幹什麼的」,「5g網絡工程師需要學習什麼」,「5g網絡工程師的具體工作內容是做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隨時溝通1 首先所謂的華為5g網絡工程師要看是什麼方向了因為在華為官方所謂的
  • 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網格錯誤數據注入攻擊動態檢測
    對通信技術的嚴重依賴凸顯出了智能電網對虛假數據注入(FDI)攻擊的脆弱性,這種攻擊可以繞過不良數據檢測機制。電力系統中現有的緩解措施要麼側重於冗餘測量,要麼就保護一組基本測量。這些方法對FDI攻擊作了具體假設,現有緩解措施對現代網絡威脅的處理經常是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在已提出的方法中,基於深度學習的框架工作用於檢測注入數據測量。
  • 基於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自學習AI智能設備
    隨著網絡犯罪技術繼續加劇網絡威脅,基於AI,機器學習和開源社區的複雜智能攻擊正在增加。隨著數百萬個新應用程式的出現,雲遷移的增加以及連接設備的增加,攻擊的範圍也擴大了,這使得組織難以對可能產生大量潛在入口點的日益增長的威脅做出適當的響應。
  • 谷歌大腦負責人Jeff Dean:深度學習技術及趨勢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
    實際案例:運用神經網絡解決真實世界問題TensorFlow 全面解析應用舉例「谷歌大腦」項目始於2011年神經網絡是一些從數據提煉的複雜函數,從一個空間輸入轉化為另一個空間的輸出。Google目前有能力快速搭建和訓練基於海量數據的模型,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在不同的平臺(比如移動端、GPU、雲端)部署生產模型。
  • 深度學習預測比特幣價格;基於神經網絡的自動化前端開發 | Github...
    用深度學習預測虛擬貨幣價格 —— ethereum_future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llSourcell/ethereum_future這是 Youtube 網紅小哥 Siraj Raval 「Ethereum Future Price Prediction」視頻的代碼,視頻 B 站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
  • 機器學習算法盤點: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算法盤點: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 佚名 發表於 2016-08-01 16:26:33   機器學習無疑是當前數據分析領域的一個熱點內容。很多人在平時的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會用到機器學習的算法。
  • 清華機器學習科學家李建:如何用深度學習來解析時空大數據?
    如果大家對深度學習有一點了解,做圖像識別是需要用CNN(卷積神經網絡)的,主要挖掘的就是空間的多變性,所以時空大數據是跟圖像識別有共通的。還有一個時間的屬性,RNN,也就是遞推神經網絡處理序列的數據。同時包含時間和空間的這兩個屬性,就對時空大數據提出很多新的挑戰。同時,另一個時空大數據的特點是有很多類型的數據。
  • 推薦算法系統/人臉識別/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高級實戰課
    我們這個《深度學習TensorFlow對話機器人實戰全系列精品課》從TensorFlow深度學習框架原理以及主流的神經網絡算法講起,逐步由淺入深的給大家詳細講解對話機器人項目的原理以及代碼實現、並在公司伺服器上演示如何實際操作和部署的全過程!! !
  • 實踐入門NLP: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
    特別是最近兩年,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逐漸取得了一定進展,在人機對話、問答系統、語言翻譯等方向的應用也一直是自然語言處理中的熱門話題,而這些應用的實現,基本依賴於底層技術和模型的進步,再加上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也算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行業,自然語言處理的未來發展對於很多相關學科和方向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黃浴:基於深度學習的超解析度圖像技術發展軌跡一覽
    作者 | 黃浴轉載自知乎導讀:近年來,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的圖像超解析度(SR)取得了顯著進步。本文中,奇點汽車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黃浴對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圖像超解析度技術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總結,分析了這門技術近年來的發展軌跡。
  • 基於深度學習的物候學識別
    點擊藍色字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資訊本文闡述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物候學識別,植物表型資訊簡介如下: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和網絡通訊系統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精準農業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利用農業監測網絡地面站的傳感器收集大量信息,通過將這些高質量的信息與現代圖像處理算法相結合,可逐步增加表型分析在農業上的應用潛力。
  • 機器學習算法匯總: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及其它
    因此,基於實例的算法常常也被稱為「贏家通吃」學習或者「基於記憶的學習」。(其中深度學習就是其中的一類算法,我們會單獨討論),重要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包括:感知器神經網絡(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反向傳遞(Back Propagation), Hopfield網絡,自組織映射(Self-Organizing Map, SOM)。
  • 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脫硫系統預測模型及應用
    關鍵詞:燃煤電廠;脫硫系統;計算機模擬;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預測;模型應用;智慧環保;當前,國家正加快推進以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電力行業的智能化建設也蓬勃發展。國內大型火力發電廠很早就實現了廠級 DCS 數據監控,歷史運行數據豐富,為實現數據驅動的神經網絡建模提供了有利條件。
  • 解析卷積神經網絡的應用
    只有當使用圖像數據集對計算機進行訓練後,其方可識別對象 不過,情況正發生變化。近年來,一個稱之為「深度學習」的領域大幅提升了計算機理解所見事物的能力。深度學習,尤其是卷積神經網絡的使用,並沒有依賴傳統的圖像處理技術,而是賦予計算機理解世界的能力,且這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
  • 微軟發布基於FPGA的深度學習平臺Brainwave
    打開APP 微軟發布基於FPGA的深度學習平臺Brainwave 發表於 2019-08-19 17:51:01 據微軟官方博客顯示
  • 【PPT下載】深度學習入門指南!六步構建深度神經網絡
    但是,如果換成了一堆黑色小點形成的散狀數據,這時是沒有理論的,只能用一段一段的數值網絡或者算法來模擬生成某一個點的公式和模型。這樣的處理辦法就是深度學習中機器學習的概念。機器學習針對一個固定的網絡,從輸入到輸出,其中間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任務和功能,從而提取不同數據的特徵值。以圖像為例,就是從原始圖片到最後定義的分類屬性,這樣的網絡稱之為深度學習網絡。
  • 【新書】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技術:基於TensorFlow Object Detection API和OpenVINO 工具套件
    序前言 第1章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與目標檢測1.1  人工智慧簡介    1.1.1  什麼是人工智慧    1.1.2  人工智慧發展簡史    1.1.3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關係1.2  深度學習簡介    1.2.1  神經網絡
  • 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簡史(全)
    讓我告訴你,說來話長——這不僅僅是一個有關神經網絡的故事,也不僅僅是一個有關一系列研究突破的故事,這些突破讓深度學習變得比「大型神經網絡」更加有趣,而是一個有關幾位不放棄的研究員如何熬過黑暗數十年,直至拯救神經網絡,實現深度學習夢想的故事。
  • 深度學習助力數據壓縮,一文讀懂相關理論
    高效的數據壓縮使得大型網絡應用能夠在移動端成為可能,其前景非常誘人。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的體量和數據的增長速度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 5G 技術的快速發展,邊緣計算、物聯網、聯邦學習等應用需求及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在傳輸網絡和存儲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數據壓縮技術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數據壓縮算法不斷發展的同時,近年來深度學習網絡也應用於數據壓縮中獲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