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合成作品看得還爽嗎~
同樣,這一次我們依然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吐槽:
「別說了,你就告訴我素材找了幾天?」
雖然我們經常分享一些合成中調光影和調黑白的技巧,但對於合成最基本的問題始終沒有做一個非常透徹的解答:
拼稿。
手繪在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想到什麼結構就可以馬上落筆把它畫出來。
花瓣、站酷海洛、Pexels、VEER、暱圖...仿佛一到找素材的時候,平日裡覺得隨處可見的素材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好不容易積攢的合成熱情,在幾十頁的素材搜尋中就已被消磨殆盡。
年末將至,作為遲來的聖誕禮物,今天就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合成第一步:素材拼稿的問題,盡力幫大家邁過這第一道坎兒。
當然了,今天不是教大家手把手怎麼打字搜索素材的,這方面是真沒什麼秘訣,就一個字:
隨緣。
那麼,遇到你我這種找了十幾二十頁也找不到一個勉強能用的素材,該怎麼辦呢?只能畫個圈圈認倒黴麼?
今天,就跟各位非酋分享一下,找不到角度合適的素材也沒關係,在PS裡,有一種可以繪製萬物的邪術,沒錯,材質貼圖。
貼圖,顧名思義,把圖片帖進去,了解我們的朋友應該並不陌生,材質貼圖是我們在做P4D練習中不可缺少的好幫手。
但是,貼圖不僅是電商設計中是個寵兒,在合成中同樣是發光發熱,我們循序漸進,今天介紹兩種常用的貼圖技巧。
平貼圖算是貼圖的入門體驗,是通過把素材用剪貼蒙版貼進圖層中,也算是一種內容填充。
比如要做一張肌理感的桌面,我們可以先用矩形工具做好一個幾何體,然後在素材網上搜索合適的材質,創建剪貼蒙版,打開ctrl+T,匹配透視即可。
但這種平貼圖的形式本身是不會帶有機構和體積感的,只能靠我們額外的光影塑造來襯託體積感。
比如在轉折處的木材處理,我們可以直接搜索木紋材質,依次按透視匹配疊入圖層中。
但這樣的材質貼圖會讓空間搭建失去原本的體積感,因此,我們只能通過曲線等調整工具,根據光影將立體結構的三面區分出來。
再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在這個畫面前景要畫一塊布,我們可以先用鋼筆工具繪製一塊布料的形狀。
這時候,如果直接在素材網上搜索布紋材質,用剪貼蒙版疊入會發現,用這種方式疊進去的布紋沒有光影體積的變化,直觀感覺就是硬生生的假。
所以,為了增強布紋體積的真實感,我們在疊入素材前,可以用畫筆隨意畫一些明暗的表現出來。
然後再疊入材質貼圖,將混合模式改為柔光,就可以展現出布紋的體積感了。
左邊也做這樣的處理,你看,布塊的體積感就出來了~
後續只要用變形工具將布紋適當修改即可。
目前為止,我們只是對材質貼圖在電商設計中的應用做了一個簡要的回顧,現在,我們進入正題。
拿這張稿子為例,問,這裡面哪些素材是現成的,哪些素材是拼貼的?
答案是,所有的建築都是拼貼進去的。
大部分合成都傾向於平視,雖然特殊視角的構圖的視覺更加震撼,但即使有這心,往往也會在尋找合適角度的素材時被勸退。
先用矩形工具繪製出元素的外形,再搜索合適的素材按照透視角度一面一面地貼到圖層中。
對於稜角過於鋒利的銜接,我們可以尋找一些轉折面的素材,配合蒙版對稜角進行打磨即可。
這種方式在處理外形簡單的元素上更加快捷,像右側的房屋,都是用這種方式處理設計的。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輪廓比較複雜的結構,像是泥土裂縫這樣不規則的素材,應該怎麼貼圖呢?
平貼圖可以處理很多的畫面,但是,在複雜元素的設計上,平貼圖的細節是不夠的。
比如這張稿子,構圖和劇情矛盾的製造上都相當不錯了,光影的處理上也比較用心了,但整體畫面給人的感覺卻依然不怎麼真實,有一種濃濃的P圖感。
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放大細節觀察,會發現不管是斷壁殘垣的邊緣處理,還是地面縫隙的裂縫處理上,都是用平貼的手法將材質之間貼了上去,缺少了真實的結構邏輯。
拿裂縫距離,地面的裂縫不僅僅是裂開了縫隙,裂開的縫隙裡面顯示的不會是烏黑黑的一片,地殼的剖面圖,巖石層的展示都應該真實地還原出來。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先搜集或用套索工具繪製一些地面的縫隙出來。
然後在網上找一點真實的泥土或巖石剖面素材,通過剪貼蒙版疊入裂縫裡。
然後呢,根據光的衰減性,用曲線工具配合蒙版畫筆,降低遮擋部位和底部的明度,模擬的裂縫的體積感。
這就是結構貼圖的魅力,為了做到畫面最大程度的以假亂真,要考慮真實性的銜接,還有特定材質的特定性質,以及不同場景的內結構與外起伏。
我們回到之前的案例,你知道這座木板橋是怎麼製作的嗎?
其實,這種角度的木橋並不會特別難找。不過,如果有更節約時間的方法,為什麼不呢?
是的,只要了解了結構邏輯,這種橋的每一塊每一面,都可以像這樣一節一節拼出來。
那橋底下的石頭呢?沒錯,也是一塊一塊拼出來的。
是的,遠處的山巒也是這樣處理的。
感受不夠明顯?那我們再換一個商業案例講講。
像這種前景這種子彈擊穿玻璃的效果如何製作?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素材就只能靠C4D建模了嗎?
借用大量玻璃素材的局部結構與輪廓,每塊玻璃取一點,就能拼接出自己所需要的玻璃形態。
包括劃痕,也是後期一點一點加上去的。
通過素材收集、平貼材質與立體貼圖3個方法的結合使用,可以給拼稿的過程節約很多時間。
熬過了枯燥的拼稿過程,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更加枯燥更有成就感的後期調整了。
(後期調整的實操教學可以多多關注頂部的教程合集,之後的教程會統一放置在裡面)